罗非鱼目前有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一年多次营巢产卵、口腔卵孕育等特点。其最适生长温度在25~35℃,致死温度在10℃以下。本文介绍了罗非鱼的主要病害及预防、治疗措施: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暴发性流行病 [病因]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临床症状可分为三种,实践中可能一种或几种同时发生。(1)充血型:体表充血发红,多发生于下颌、鳃盖、鳍等部位,有时鳞片脱落。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脾、肾、胆囊肿大,肝变成土黄色或灰白色。该类型病多为急性发作:短期内即引起鱼大批死亡。(2)腹水型:鳃盖及体表局部充血,有时眼眶周围亦有充血现象。解剖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肝肿大色浅,上有充血斑点。肾、胆囊肿大,肠充血。(3)平衡失调型:病鱼体色变黑,游动异常,表现“打转”症状:眼球突出,有的眼球晶体呈白内障状,甚至脱落。解剖肝肿大,色变浅,该类型病多为慢性发作。 [流行]该病发病季节明显,池塘一般发生于春末夏初,水库网箱一般在7月份。发病时水温多在25℃以上,发病高峰期水温28~35℃,发病率一般20%~30%,死亡率达52%~95%以上。急性一般3~5天死亡,慢性感染约1~2天甚至两个月内死亡, [防治](1)饵料中添加0.1%维生素C磷酯,50000工U维生素A,50000IU维生素D,0.3%复合维生素B,0.3%土霉素,连投1周,罗非角基本停止死亡。(2)饵料中每天添加庆大霉素1克/100千克鱼,连投工周,第3~5天网箱周围遍洒生石灰进行消毒,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2、水霉病 [病因]该病由水霉菌寄生引起,主要原因是捕捞、搬运或转移进入越冬网箱时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弄伤鳍条,以致霉菌侵入伤口而引起发病。 [症状]霉菌在罗非鱼体表、鳍条均有寄生,严重时细长的菌丝体如棉絮状附着在患处,且患处肌肉红肿腐烂。病鱼漂浮于水面,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最后瘦弱死亡。 [流行]在华南地区,晚冬、早春当水温低于15℃时是水霉病流行最严重的季节。 [预防](1)越冬池和养殖池(特别是高密度循环水系统水池)放养前,要清除淤泥,每667立方米水体用15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2)尽量避免鱼体机械损伤,严防水温骤降使鱼体冻伤。(3)对进入越冬网箱的鱼要用2%~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或3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浸浴5分钟。 [治疗](1)采用5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全网箱泼洒,每隔3天再泼洒一次;或5毫克/升克霉灵浸洗鱼体10~15分钟。具体做法是将网箱内的鱼集中在网箱一角,用塑料布围住网箱再泼洒。(2)新鲜菖蒲(熬汁连渣)5.5千克、食盐1千克及人尿3.5千克泼洒。(3)每50千克饲料加克霉唑25克制成颗粒饲料,连续投喂7天。 3.小瓜虫病 [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引起。 [症状]虫体寄生于鱼的体表、鳍条、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虫体和胞囊,体表、鳃上黏液增多,似乎全身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反应迟钝,且易继发感染水霉,造成大量死亡。 [流行]常发病于越冬期及春季,高密度养殖的循环水系统中。 [防治](1)小瓜虫病多由引进鱼种带入,因此无论是从国外还是国内区域间 引种,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先实行检疫。(2)全池遍洒15~25毫克/升福尔马林或 2~5毫克/升亚甲基蓝,隔天再遍洒一次,连续2~3次。(3)每立方米水体用生姜3克,辣椒粉1克混合;或大黄2克,野菊花2克混合,均煮沸后全池泼洒。 4.车轮虫病 [病因]病原主要有小型鳃寄生和大型体表寄生类车轮虫,前者危害更大。 [症状]车轮虫寄生于鳃时,病鱼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肿胀或遭破坏,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鱼体消瘦发黑,漂浮于下风水面,不吃食。 [流行]流行于初春、初夏及越冬期,水库网箱养殖每年5~6月常发此病。 [防治](1)用0.7毫克/升的硫酸酮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病情严重的越冬池,连用2~3天,防治效果较好。(2)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病鱼20~30分钟,或全池泼洒3毫克/升高锰酸钾,隔日可再泼1次。 5.营养性疾病 [病因]司料中缺乏维生素A、E、B1、B2及锌元素等,就易产生此病。 [症状]罗非鱼患此病时,体色暗淡缺少光泽,体形瘦弱;眼球突出,眼球晶体混浊发白;腹部膨大,表皮有充血现象,但鳍、鳃无异常症状。剖检,有腹水,肝脏病变,多为黄色、淡黄色,并有肿大和脂肪块。该病还易导致水霉病、溃烂病等,低温下也易被如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侵袭。 [流行]多发于越冬期气温骤降两三天后,气温又有回升时。 [防治]越冬期对脂肪及维生素的需求量比正常养殖时大,所以越冬前1个月应在饲料中添加1%左右的鱼油或植物油。同时适时加入品质上好的“多维素”。 二、加强疾病预防 1.加强养殖管理 近年来罗非鱼疾病种类增多,除上述外,还有指环虫病、粘孢子虫病、突眼病、气泡病、链球菌病等,因此加强养殖管理非常关键。要做到:(1)越冬池放养密度要适宜,一般每立方米水体载鱼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2)根据季节变化和鱼的营养需求,加强越冬池的饲养管理,投饲少而精,营养全面。(3)注意水质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使水质保持弱碱性(pH8.0~8.5),适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可适量套养花白鲢和彭泽鲫;(4)彻底清塘消毒,清除过多淤泥,运至远离养殖场地,消灭孢子虫幼体;(5)疾病易发期定期使用消毒药进行水体消毒,可将大蒜素等抗菌中草药做成药饵投喂。 2.合理使用抗生素 罗非鱼细菌性疾病较多,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非常重要,在预防时尽量采用中草药等不易产生抗性的药物,且欧盟已规定在饲料不得添加抗生素。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进行药敏分析,按照美国NCCLS实验标准,或产品说明书判断标准等进行规范试验,以期得到准确的定性结果,国内水产药物敏感试验标准也可望出台弥补空白。对定性筛选出来的敏感药物,综合衡量抑菌效果和价格因素,确定其中一种或几种。 3.准确用好微生态制剂 目前罗非鱼养殖水体、底泥、体表等携带的致病菌数量与细菌总数的比值,达到致病时的预警临界点的研究尚缺乏,给预防预警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最好能了解该主要菌种较适宜的生长条件,以便与实际的养殖水体环境进行匹配或创造条件,使得微生态制剂能充分利用水体合适的水温、溶解氧、小分子物质等迅速繁殖,达到水体微生态平衡,减少疾病发生和调节水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