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孔鲍鱼的良种选育与健康高产育苗技术

2024-12-10 11:4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九孔鲍是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一种新兴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品种,在育苗与养殖方面已有很多不同层面的研究与报道,但在良种选育与健康高产育苗技术方面报道甚少。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持续近亲交配和延用传统的流水育苗 ...
九孔鲍是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一种新兴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品种,在育苗与养殖方面已有很多不同层面的研究与报道,但在良种选育与健康高产育苗技术方面报道甚少。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持续近亲交配和延用传统的流水育苗的方法,加上许多鲍鱼生产企业不注重亲鲍选择和育苗工艺改进,更谈不上定向培育、提纯复壮。因此,长期以来品种得不到更新,亲鲍的个体逐渐趋于小型化,选育优势逐步被逆向选择所取代,致使鲍种质退化,抗逆性差,相近基因结合产生近交衷退,生长缓慢,营养不良,易患病,最终导致增殖率降低,产量低,甚至颗粒无收,面临破产局面。2003年至2005年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先后从台湾、福建和湛江引进九孔鲍鱼亲本,开展人工繁育与良种选育和育苗技术工艺的改进,以期进行种质的改良、工艺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选育培育出采的九孔鲍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特点。2004年成功培育出良种鲍鱼苗300万粒,2005年产量达到620万粒,达到了改良种原、种质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l材料

1.1亲鲍采源2003~2005年先后分别从台湾、福建东山和广东湛江等地购进九孔鲍鱼苗种和亲鲍。

1.2育苗设备、设施室内水泥池规格4m×5m×l.6m共60口,室外水泥池3.5m×4.2m~1.2m共土6口;配套供电、供水、供气等系统;备有0.5m×lm薄膜附片4万片。水泥四脚砖2万块。

1.3育苗用水:水源水质符合GBll607的标准要求,生产用水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由海区沙井抽取经沉淀砂滤再经活性炭滤、过滤袋滤后入池使用。

2良种选育与育苗方法

2.1良种选育首先从外源引进健康优良规格1.5cm以上的鲍鱼种苗。经检疫、精养1年后,再选出高品质、生长快、抗病力强的性腺发育成熟个体,经检疫后作为亲鲍鱼(F1);从不同养殖区域外源选购2~3龄以上,规格6cm以上的亲鲍,经检疫后与n相配,经人工繁育催产、受精采卵、育苗、养殖选育为F2,从F2中筛选出优势种,经检疫作为亲鲍,再从外源引进亲鲍与F2相配经人工繁育采卵受精生产出F3。

2.2种鲍的选择挑选个体完整,活力强、无损伤、无附着物、软体部肥满,并在同批群体中具有生长快、规格整齐、大小均匀、2~3龄、壳长最好的在6cm以上的亲鲍。雌雄分别取自不同海域区,以免近亲繁殖;成熟度以生殖巢饱满程度来判断。精卵巢饱满度愈大者愈成熟。雌、雄比例为10~15:1。

2.3人工诱导采卵亲鲍选好后,经冲洗干净,检疫后,按雌雄(10~15):1分开进行催产。亲鲍在诱导催产之前要进行阴干0.5h~1h,为使雌雄亲鲍同时放性产物,雌鲍比雄鲍早干阴0.5h,采用剂量为300mw/h.1~800mw/h.1的紫外线照射种鲍3h~4h,并铺以±3℃的变温刺激,可促使种鲍尽快排卵,有效率达到90%以上。

2.4人工受精产出的卵子和精子分别收集,产卵、排精必须在1h内完成受精过程,时间过长,精、卵的活性开始降低直接影响孵化率。收集的精子应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是否活泼,尽量使用新排放的精液。为了增加对雄性选优的机会,应同时选择多只雄鲍的精子。方法是:用虹吸法将卵子从产卵容器(水族箱)吸出,移入1OOL水族箱中,每箱放卵160万粒卵(水体保持受精卵15粒/ml~20粒/ml或以底面积400粒/cm2~500粒/cm2)较为适宜。然后加入15ml~20ml的稀释精液,精子的用量要适当。取少量受精卵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到卵膜外围有十几只精虫即可保证较高的受精率,边加入精液边搅动海水,约30秒受精结束。用新鲜过滤海水洗卵数次,以除去多余精子,改善水质条件,以保证受精卵的正常发育。洗卵的方法有二种:一是用300目筛绢做成捞网,把受精卵倒入网内,然后缓慢流水冲洗;二是待卵下沉后缓缓地将上层水倒出再添加水,反复数次。洗卵一般在胚胎发育至16细胞期之前完成。

2.5受精卵的孵化与幼虫选优将洗好的受精卵移入至200L的水族箱内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15粒/ml~20粒/ml或底部400粒/cm2~500粒/cm2为宜。孵化水温22℃以上,静置。在水温26℃~27℃,受精卵经6h~7h发育至担轮幼体;经12h~15h发育至初期面盘幼体。为了选优汰劣,提高育苗成活率。当受精卵发育到面盘幼虫后可以开始选优。其方法是:在胚体上浮前每6h~8h换水土次,每次换水量3/4。孵化后的担轮幼虫体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活力好的幼虫就开始上浮至水体的中上层,而未发育的卵、发育迟缓、不健康与不正常的幼体大多缺乏上浮能力,仅停留在容器的底部或在水的下层转动。因此,这是选择健壮幼体,淘汰不正常与不健壮幼体的较好机会。此时,便可用塑料管虹吸容器底部的死卵和未受精卵。同时将活力、弱位于底部和下层质差的幼虫吸掉。再用虹吸管把上浮的健壮幼体虹吸出来移到育苗池,而淘汰容器底层不正常、不健壮的幼体,起到汰劣选优的作用。

2.6采苗和稚鲍的前期培育将收集的浮游幼体转入育苗池中,育苗池为对虾育苗池,面积20m2,规格4m×5m×1.6m,池底骑叠式排好四脚砖,一般排放15块/m2四脚砖,行距10cm。幼体下池前7d,先进行附着基底栖硅藻培养,以供幼体饵料来源。将薄膜附着基用0.05%的氢氧化钠浸泡ld~2d,并用消毒水充分冲洗干净,放入育苗池内,池内水深80cm,接种舟形藻和卵形藻,施氮10mg/l、磷与硅0.1mg/l、维生素Bn2ml/池。幼体密度控制在1~3个/ml,整个幼体培育期不换水、也不流水,前期不充气,中后期适当充气。幼体培育过程主要是注意薄膜附着基上的饵料密度,水温和光线的调节,光照保持在2000lux~3000lux。同时,为了使底栖硅藻不断增殖,以保证幼鲍饵料供应,需根据附着基底栖硅藻的密度,定期施入营养液和追加浓的硅藻液来增加附苗薄膜上的硅藻数量,施肥量按氮0.2mg/l、磷与硅各0.02mg/l。为避免幼虫的附着量大于饵料板的极限负荷量,过早出现“白板”现象,使稚鲍未达到剥离规格,就没有饵料摄食,后期还应当投喂一些人工鲍鱼幼体专用微囊饵料(配合饵料质量和安全卫生附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标准),投饵时暂停充气。

2.7稚鲍的剥离与后期培育稚鲍在薄膜附着基上培育40d左右,规格达3mm以上时,逐步剥离在原育苗地培育。在池底布置四脚砖作为附着物。可用2%的酒精海水麻碎法或直接用手工轻刷进行剥离。方法是将采苗薄膜连同稚鲍浸入药液内2min,抖动薄膜或用海绵轻轻擦稚鲍即可脱落到池底。一般剥离后规格为5mm左右的稚鲍放养密度以4000粒/m2~5000粒/m2为宜。保持水深0.8m~1m,连续充气。每天投饵1次,投饵时间为每天下午4:00~5:00,饵料以细江篱为主,搭配适量的稚幼鲍鱼人工配合微囊饵料和人工金藻饵料,投喂江篱时应根据稚鲍的大小剁碎(碎段为1mm~10mm),投饵时30mim~60mim内应暂停充气。饵料用水浸泡和1X10~6浓度的PVP~I消毒后均匀泼散。投饵量根据稚鲍个体大小、水温高低以及摄食情况调整,一般每天投喂量掌握在稚鲍体重的5%一8%,投人工配合饵料占总投饵量的10%~15%。前期每3d~5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0%,换水时排干池水,冲干净池底残饵、死苗、污物等,并迅速加入清新渔水;后期1d~2d换水土次,日换水量为100%,并清理池底残饵和死苗。稚鲍剥离后约2个月后,平均壳长10mm左右的个体间出现较大差异,必须进行剥离筛选分级,选用二级网目的筛网,一次分离出3种规格,将大、中、小个体分开饲养。

2.8幼鲍的中间育成可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中间育成,管理方法可以参照后期培育。中间育成密度与鲍苗大小有关:壳长5mm~lOEm时中间育成密度3000粒/m2~4000粒/m2,壳长10mm~15mm,密度为2000粒/m2~3000粒/m2;壳长15mm~20mm,密度为1000个~2000粒/m2,每天下午4:00~5:00投饵,采用江蓠和幼鲍配合饵料投喂,投喂量为鲍体重的8%~15%。要根据水温变化及幼鲍状态随时调节投饵量。投喂提倡三分饥七分饱,喂得太多弊大于利,不但浪费饵料,吃不完的藻还容易变质磨烂,引出鲍鱼病害,当幼鲍壳长达15mm以上时可供商品鲍养殖。

3结果

2003~2005年,分别从台湾、福建东山、广东湛江等地引进九孔鲍鱼苗种和亲鲍。苗种经过一年半的养殖选育,与外源选购种鲍通过人工“远亲”繁育,运用人工选优的生物种群作为亲代,再进一步从育成的子代中筛选出高品质、高质量、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种苗,而后每次去劣存优代代繁衍改进。通过这种生物选育技术,2004年优选和引进外源亲鲍40kg,通过人工选育繁育出1.5cm优良种苗300万粒;2005年优选和外源亲鲍35kg,繁育出1.5cm以上良种苗620万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小结

4.1健康良种选育近年来由于持续的“近亲”交配,再加上许多育苗企业为节省成本、图省事,不注重亲鲍选择、亲鲍的个体逐渐趋于小型化,更谈不上定向培育,提纯复壮。笔者通过引进台湾原产地九孔鲍原种,通过精养,筛选,并从福建东山、广东湛江等地引进优良亲鲍,进行“远亲”交配,提纯多壮。繁育出子代进行定向培育选择有利性状的个体,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选育出优质的种苗。采取了检验检疫、筛选健壮苗种、子代亲本筛选与检测、健康育苗、水质控制等技术措施。培育出具有生长快、抗病和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鲍种苗,并建立了工厂化、标准化、健康化鲍鱼苗种的生产体系,大批量生产健康优质鲍种苗,取得了显著效果。

4.2应用生态平衡实行健康育苗在鲍采苗和稚鲍的前期培育,打破过去鲍苗培育细水长流的传统方法,实行全封闭条件下,对育苗生产过程中的水源水质、水温、饵料培养、人工投饵、水质控制、光照调节、营养盐的选择施放等全方位管理;与此同时对苗种的种质、营养、生长疾病防治等实行全面监控,使其能够在适宜密度培育条件下,自始至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保持单位水体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内外环境污染的一种高效苗种繁育模式。达到了低成本、高产出的健康育苗效果。稚幼鲍苗种生产全过程,不使用抗菌素和国家禁用消毒剂,人工配合饵料选择正规工厂企业生产的优质饵料。单细胞藻液培养营养盐全部选购分析纯或化学纯,不使用农用肥料、避免因肥料质量影响生产。

4.3严格的生产场地消毒与卫生管理实践证明九孔鲍鱼“脱板症”主要源于水源水质和饵料的不稳定,育苗池消毒处理不规范,亲本来源的不确定性,育苗技术所要求的各项技术参数得不到严格的控制,造成苗种生产的不稳定。为此,笔者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施严格的水质处理、监测监控、,采用科学的人工饵料培育和合理的方法。实行生产场地,使用工具、设备、设施、饵料全面清洗、消毒处理;亲本引进、培育幼体经过PCR检测筛选,藻类引种及培养经过病源检测、消毒,确保了进入育苗池的用水、幼体和饵料等不携带病原体。这些措施对培育鲍鱼是行之有效的。

4.4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与加强种苗生产管理机制良种选育与健康育苗是今后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必由之路。今后要积极开展基因工程研究,开发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种,应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采用药物诱导和杂交等方法生产三倍体和多倍体。通过抑制鲍受精卵纺锤丝使细胞染色体加倍,确定了最佳生产速度,降低了鲍剥离后的死亡率,为鲍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加强鲍种苗管理,根据《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凭证生产、销售,尽快启动水生动物检疫职能,自觉遵守种苗检疫制度,建立一个良好的鲍鱼繁育、养殖生产的管理体系机制,为鲍的健康无公害增养殖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鲍产业的不断发展。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