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条纹石鲈鱼繁养殖技术

2024-12-10 11:3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一.繁殖    (一)繁殖习性  杂交条纹石鲈是可育的,一般2龄鱼可达性成熟,部分1龄雄鱼在体重达500g时也可达性成熟。繁殖一般在3-5月,水温5-20℃。成熟好的雌鱼腹部大而柔软,卵巢轮廓清晰可见,生殖孔微红, ...
一.繁殖

  

  (一)繁殖习性

  杂交条纹石鲈是可育的,一般2龄鱼可达性成熟,部分1龄雄鱼在体重达500g时也可达性成熟。繁殖一般在3-5月,水温5-20℃。成熟好的雌鱼腹部大而柔软,卵巢轮廓清晰可见,生殖孔微红,用挖卵器可挖得均匀的中等大卵粒,一尾雌鱼可产卵几十万至几百万粒。成熟雄鱼轻压腹部即有大量乳白色精液从生殖孔流出。在池塘人工饲养条件下,杂交条纹石鱼旨的的性腺可发育至成熟,但不能在池塘中自然繁殖。

  

  (二)人工繁殖

  一般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的方法。

  在繁殖季节,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按雌雄比例1:1-2进行催产,催产药物一般多用HCG,剂量为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280-35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一般多采用胸腔注射,也可肌肉注射。注射后的亲鱼立即放入圆形产卵池,并使产卵池的水流速度达到10cm-15cm/s。亲鱼在注射HCG后约18-60小时内产卵。亲鱼产卵后,将亲鱼捞出,留受精卵在池内孵化,并保持水流,冲起受精卵,保证受精卵或鱼苗悬浮于水体中。在水温18-20℃条件下,孵化时间约为2天。刚出膜的鱼苗呈透明,体长约3mm,一般要5天左右才开始摄食。

  珠江水产研究所条鲈人工繁殖课题组于1997年5月已成功繁殖出杂交条纹石鲈,发现其产卵量大,但受精率低,培苗率也低,鱼苗畸形多。

  

  二.苗种培育

  

  (一)鱼苗培育

  刚孵出1-2天的杂交条纹石鲈苗比3-5天的鱼苗更耐操作,所以如果要把鱼苗运输到其它地方培育的话,可在卵出后1-2天内进行。一般说来,最好是孵出的鱼苗在水泥池内培育10天才下塘,鱼苗孵出后第5天开始摄食,放养前在水泥池暂养期间,投喂丰年虫作为开口饲料效果最好。

  

  (二)苗种培育

  杂交条纹石鲈鱼种培育池的面积以1.5-3亩(1亩=1/15公顷)居多,水深1m。在鱼苗下塘前的10-14天(即催产前后)清塘,然后灌水施肥,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作为鱼苗的饲料。放养密度一般为2-3万尾/亩,也可放到5万亩/亩。一般在下塘2万-3星期开始投喂蛋白含量为40%-50%的完全人工饲料。

  鱼苗在池塘培育35-40天后,体长可达3cm-5cm,这时可将鱼苗出塘,放到成鱼塘养成商品鱼,也可以把鱼苗留在鱼种塘中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但这时必须对鱼苗进行筛选分级,以减少鱼种间的相互残食。

  

  三.成鱼养殖

  

  杂交条纹石鲈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左右。可以投喂下杂鱼作饲料,也可以投喂约含30%蛋白质的膨化颗粒饲料,每天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杂交条纹石鱼旨一般不摄食已沉到水底的饲料,人工饲料必须是浮性的或沉降速度很慢的。日常管理要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应保持在4mg/L以上。拉网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鱼体脱水时间要短,运输过程中也要小心,不能高密度运输。一般鱼种经过6-10个月的养殖即可养成商品鱼。

  

  四.鱼病防治

  

  大多数为害温水性鱼类的病害都有可能为害杂交条纹石鲈,但是除了因缺氧引起的死亡外,其它病对杂交条纹石鲈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比较党见的病是传染性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细菌病的病原体包括:柱状屈挠菌(Flexibactercolimnaris)、气单胞菌(Aeromonasspp.)、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和弧菌(Vibriospp.)。真菌性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水霉(Saprolegnia)和绵菌(Ashyla)等。

  原生动物性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斜管虫(Chilodonella)、隐鞭虫(Cryptobia)、鱼波豆轮虫(Trichodinids)等。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可选择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土霉素、硫酸铜、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及食盐等来治疗,选择药物的品种和剂量可参照一般的鱼病防治书籍。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