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滩涂蓄水混养试验

2024-12-9 12:2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0| 评论: 0

摘要: 贝类滩涂蓄水混养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较原来的平涂粗养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收益。浙江省慈溪市三北镇水产办在滩涂区进行了近一年的贝类蓄水混养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项目实施时间和地点该推广项目于3 ...

贝类滩涂蓄水混养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较原来的平涂粗养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收益。浙江省慈溪市三北镇水产办在滩涂区进行了近一年的贝类蓄水混养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项目实施时间和地点

该推广项目于3月1日~12月11日实施。地点在慈溪市三北镇滩涂区(西至和平闸,东至灵峰浦)。

二、养殖试验塘

养殖试验塘共10口,每口20亩(15亩=1公顷,下同),合计面积为200亩。其中上涂和下涂分别设标准试验塘各1口,编号为1号和6号(面积各为20亩)。放养前先筑土坝,在池塘四周用编织袋装泥作护坡,或用网片加尼龙薄膜盖于土坝,使水深能达50cm左右。塘内水质良好,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盐度在9~15,pH值为7.5~7.8,进排水靠涨潮、落潮来调节。

三、试验方法

1.苗种放养在蓄水塘混养贝类和鱼类,上涂以放养大弹涂鱼、缢蛏和海瓜子(即彩虹明樱蛤)为主,下涂以放养泥螺和海瓜子为主。泥螺种、海瓜子苗和缢蛏苗于3月10日开始放养。先将贝苗盛在桶内,再放在泥马船上,边前进,边用手轻抓贝苗(泥螺苗用碗撒播),掌心向上用力撒播。弹涂鱼苗在5月中旬放养,放苗前平整池底,要求池底平坦、光滑,然后在潮汛来临时纳潮蓄水(其中泥螺苗在蓄水前放养)。

2.饲养管理

在饲养期间,根据气候、水质、潮位的变化和饲养对象的活动、生长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春季管理当气温回升时,涨潮前后放入第一季泥螺种和海瓜子苗、缢蛏苗。螺种放养后要等螺体潜入表泥后再放海水,使塘内水深在5~8cm,为预防遇上小潮不能进水,应在大潮时多蓄水,以免干露时间过长,引起油泥发硬,影响泥螺的生长。泥螺放养一个多月后即可收捕。收捕方法为手拣,捕大留小。4月中旬前后放入第二茬泥螺种。海瓜子苗和缢蛏苗在投放时一定要全塘均匀播撒,播撒时水位可浅一点,播撒后逐渐纳入新水。每天巡塘,发现有弹涂鱼洞、沙蟹洞及其它蟹洞应立即修补,以防漏水。在5月20日左右在上涂的蓄水塘放入大弹涂鱼种,每亩放养量15~20kg,规格为120~180尾/kg。

(2)夏季管理刚入夏时雨水较多,塘水易变淡,因此当大潮汛来临时要使塘内保持最高水位,以避免塘水明显变淡和太阳直射升温过快。当透明度超过40cm时要及时使用复合肥料,每亩施用3~5kg,每周施一次。混养大弹涂鱼的蓄水塘投喂干发酵鸡粪,每2~3d投1次,每亩投1~2kg。泥螺饲养塘要抓紧时间起捕大规格高石螺,及时放养螺种。海瓜子可以在6月份开始采捕,因蓄水塘底泥较软,一般用网刮法,捕大留小,每个月采捕一次,直到9月份捕毕。

(3)秋季管理初秋气温还很高,泥螺种锐减,8月下旬进入台风季节,海涂蓄水饲养难以进行,所有品种以起捕为妥。大弹涂鱼生命力强,有少量水也能存活,且此时气温高、“油泥”肥,大弹涂的生长速度较快。

四、结果

蓄水塘于4月12日起捕第一茬泥螺,至8月5日共起捕四次。海瓜子于5月20日开始捕捞,直到9月初结束。缢蛏在3月中旬放苗前收获一次(用挖、钩的办法采捕上年留下来的缢蛏),9月份后再多次采捕。大弹涂鱼只要达到上市规格,随时可以捕捞,捕捞工具有罾网、笼和踩网等。所有种类的捕捞结果见表2。

据统计,200亩滩涂蓄水养殖贝类,平均效益为7200元/亩,其中上涂试验塘(1号塘)达8406.5元/亩,下涂试验塘(6号塘)达8173.5元/亩。海瓜子捕捞成本为15~18元/kg,泥螺捕捞成本为3~4元/kg,缢蛏捕捞成本为2~3元/kg,除去捕捞成本、苗种和其它成本之后,1号塘净利润为2620元/亩,6号塘净利涧为2350元/亩。200亩滩涂蓄水养殖塘平均净利润为1600元/亩。

五、讨论和小结

该项目的实施效果是,200亩滩涂蓄水混养贝类平均收益为7200元/亩,其中试验塘的收益和净利润都高于其它养殖塘,改变了原来滩涂粗养产量不高、效益低的现象。三北镇海涂办组织了本镇养殖户实地参观,交流探讨,一致认为蓄水混养多种贝类(同时混养大弹涂鱼)是一种有效的养殖方式,能明显地提高滩涂的养殖效益。在蓄水混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苗种质量要好

各种苗种,放养后的成活率要求达到80%以上,因此必须把握好苗种的来源、运输方法和时间。我市购入的泥螺种和缢蛏苗大部分来自江苏大丰,海瓜子苗和大弹涂鱼苗是从上海奉贤和江苏沿海购入的。所有苗种集中后不能加淡水,象泥螺种,加入淡水后会使其身体膨胀,有些商贩以此来增加苗种的重量和增大苗种规格,养殖户对此须谨慎小心。贝类的运输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4h,夏天运输泥螺种要求使用保温车,使车内的温度不高于18℃,并要求与目的地的温差不超过5℃。因此,夏天最好在晚上运输,早晨放苗。

2.放养量应适宜

缢蛏、海瓜子、大弹涂鱼的苗种是一次性放足,多次捕捉。如放养密度过大,则生长缓慢、成活率也明显偏低;如放养量过小,产量也低。确定放养量应考虑滩涂泥质好坏,底栖硅藻是否丰富,以及苗种质量、价格、资金量等因素。泥螺是多次放养、多次捕捞,有暂养特点,经滩涂蓄养后,既增大了个体又提高了品质,能使售价增加一倍以上,其放养密度可以略大。

3.保护好塘埂

保护塘埂非常重要,滩涂上有蟹类、弹涂鱼、赤鳝及其它会打洞的动物,所以塘埂要用塑料、编织袋、包垒垫起来或用尼龙薄膜和聚乙烯网片保护起来,但过一段时间塘埂上仍会有洞穴出现,若不注意,洞穴会越来越大,塘埂会很快坍掉。因此每天早、晚要巡塘,仔细观察塘埂有无新的洞穴,有无漏水和进水(通过洞穴),一旦发现立即堵塞。

4.调节好水的肥度

贝类的食料靠水中的藻类等一些小型水生生物,水的透明度要求在30cm左右,水色呈黄绿色、淡褐色等。如蓄水塘水质难以肥起来,可以施用复合肥和尿素,每亩每次使用3~5kg,每周一次。一旦过肥,就要换水,否则会严重缺氧,引起饲养动物死亡。

5.做好敌害防治工作

海鸟、蟹类、沙蚕等小动物和青苔、大米草、芦苇等植物对蓄养贝类危害很大,必须设法清除。

6.及时起捕,防止台风灾害

根据饲养品种的生长速度和市场价格,及时起捕上市,特别是泥螺,一定要适时收捕。如遇上气温突变、炎热高温、下大雨,刮大风,生物饵料不足等情况都会引起泥螺死亡或生长缓慢甚至集体迁移。尽量在8月底台风来临之前将泥螺捕起,以减少损失;另外,把水位排到最低位,减少饲养动物的流失。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