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常见病防治方法

2024-12-9 11:5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8| 评论: 0

摘要: 中华鳖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较慢,且较少罹患疾病。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其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变,鳖病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鳖病总的发生率为20%~40%,平均死亡率为20%~50%。中华鳖常见的疾病有腮腺 ...
中华鳖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较慢,且较少罹患疾病。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其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变
,鳖病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鳖病总的发生率为20%~40%,平均死亡率为20%~50%。中华鳖常见的疾病有腮腺炎、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红脖子病、腐皮病、水霉病等。而在生产中往往存在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复杂情况,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对于鳖病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如此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腮腺炎
  1.症状病鳖全身浮肿,口腔两侧的腮腺发炎糜烂;口腔、食道、肠道出血;肝脏呈土黄色,质脆易碎。有时同一个塘的病鳖会出现两种症状:腮腺充血鲜红、糜烂、有分泌物,口腔、食道、肠道发炎充血,底板、四肢、尾部充血;腮腺淡白糜烂,有分泌物;食道、肠管有淤血段,底板纸白色,肌肉淡白无血色。其实是患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腮腺炎
,即出血型腮腺炎和失血型腮腺炎。
  2.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强氯精(或三氯异氰尿酸)使池水中药物的质量分数(即浓度,下同)成0.3mg/L,第2、3d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中药物的质量分数成0.7mg/L。
  (2)用质量分数为40mg/L的板蓝根+质量分数为20mg/L的大青叶合剂煎汁全池泼洒。病重的用穿心莲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2ml/kg鳖重。
  (3)用病毒克星(根莲解毒散)拌饲投喂,添加量为饲料量的1%~2%,连喂5d。
  (4)发现此病要及时隔离,用质量分数为100mg/L的福尔马林浸泡鳖池和稚、幼鳖,换水后再泼洒1次漂白粉,并连续投喂广谱抗菌药药饵数天。
  二、白底板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
  1.症状病鳖体表完好无损伤,底板大部分呈乳白色,偶尔有个别病鳖底板上布满血丝。内部器官有两种表现类型:
  (1)充血型:胃、肠充血,呈深红色或暗紫色,肠内充满血液或血凝块,肠道内无食物、糜烂、坏死;脾深红色、肿大;肝灰黑色或青灰色,有的点状充血,糜烂;胆囊肿大;生殖器官严重充血,卵巢呈暗紫色出血状。
  (2)失血型:大部分内脏器官均失血,发白,偶或在肝、心、肺之间可见1个暗紫色的血凝块。病鳖在濒死前浮于水面,不下沉水底,显得焦躁不安。
  2.防治方法
  (1)强氯精全池泼洒,使池水中药物的质量分数达到(1~1.2)mg/L,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质量分数达到0.5mg/L,每隔3d泼洒1次,连续泼洒2~3次。
  (2)内服板蓝根、苦参、穿心莲、虎杖等中草药合剂,剂量为10g/kg鳖重,拌饲投喂,连喂3~5d。
  (3)根莲解毒散(病毒克星)拌饲投喂,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2%药物,连续投喂5~7d。
  (4)鳖开始发病时,可用红霉素拌饲投喂,药量为0.2g/kg鳖重,连喂7d。
  三、出血病(出血性败血症)
  1.症状病鳖行动迟缓,常爬在岸边或晒台上引颈呼吸。随着病情发展,病鳖胃、肠或口鼻渗血或出血,脖颈肿大,呼吸困难,咽部红肿,腹甲皮层出现红斑或苍白无血色。肝、肾有出血性病变。
  2.防治方法
  (1)发病时用质量分数为4mg/L的漂白粉或质量分数为0.5mg/L的二氧化氯连续全池泼洒2~3次,同时口服根莲解毒散(病毒克星),其剂量为:按饲料量的1%~2%添加于饲料中,搅拌均匀后投喂,每天1次,连喂5~7d。
  (2)制备出血病土法疫苗进行注射以预防。
  (3)漂白粉与生石灰交替全池泼洒,也可起到控制病毒的作用。
  四、红脖子病(阿多福病、大脖子病)
  1.症状病鳖脖颈红肿、充血,伸缩困难。有的病鳖周身水肿,腹部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不断溃烂,口鼻出血,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病鳖的口腔、食道、胃、肠黏膜有明显的点状、斑块状或弥散性出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脾肿大。病鳖对外界环境反应的敏感性降低,行动迟缓,浮于水面或伏于沙地,大多在上岸晒背时死亡。
  2.防治方法
  (1)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在后腿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量为20×104IU/kg鳖重,注射后立即将病鳖放入水面较大的隔离池中饲养。
  (2)用质量分数为0.8mg/L的强氯精或质量分数为(3~4)mg/L的漂白粉或质量分数为0.4mg/L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续2次。
  (3)选用土霉素、金霉素等,按0.2g/kg鳖重拌饲投喂,连喂6d。
  (4)用水体消毒灵全池泼洒,质量分数为0.2mg/L,或用强力杀菌消毒剂全池泼洒,质量分数为(0.3~0.5)mg/L。同时喂服鱼康达Ⅱ,每100kg鳖重用药10~15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5~6d。
  五、穿孔病(洞穴病)
  1.症状病鳖精神不振,行动缓慢,对外界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发病初期,病鳖背甲或裙边可见白点或白斑,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腹甲上可看到多个白色疮痂,且周围出血,将疮痂揭去,便是一个深的孔洞;严重时,背腹甲可烂成一个个很深的孔洞,甚至裙边、四肢、颈部均溃烂,直至死亡。
  2.防治方法
  (1)预防
  鳖池池底用质量分数为(100~200)mg/L的生石灰或质量分数为(10~20)mg/L的漂白粉消毒;池水用质量分数为1mg/L的强氯精或质量分数为(2~4)mg/L的漂白粉消毒。鳖体用质量分数为20mg/L的高锰酸钾浸浴10~15min。
  幼鳖在饲养阶段每天按饲料量的1.2%~2.4%添加维生素E,连续投喂10d左右。
  (2)治疗
  病鳖用25%食盐水浸浴10~15min。原池用生石灰泼洒,质量分数为(10~15)mg/L,5d后再泼洒1次。
  用强力杀菌消毒剂全池泼洒,质量分数为(0.3~0.5)mg/L,12~24h后加注新水。同时喂服康宝,按100kg鳖重用药10~15g拌饲投喂,连服5~6d。卡那霉素1×104IU/kg鳖重或庆大霉素8×104~15×104IU/kg鳖重注射。
  六、腐皮病(溃烂病)
  1.症状体表糜烂或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灶可发生在颈部、背壳、裙边、四肢以及尾部。病鳖颈部皮肤溃烂剥离,肌肉裸露;背甲粗糙或呈斑块状溃烂,皮肤大片脱落;四肢、脚趾、尾部溃烂,脚爪脱落,腹部溃烂,裙边缺刻,有的形成结痂。病鳖反应迟钝,活动微弱,不摄食,短期内死亡。
  2.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洁,按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避免相互争斗;坚持每星期用漂白粉全池泼洒,质量分数为(2~3)mg/L。
  (2)及时隔离病鳖,高锰酸钾全池泼洒,质量分数为10mg/L;同时内服土霉素,按0.2g/kg鳖重拌饲,直至恢复健康。
  (3)每天用金霉素0.2g/kg鳖重,连喂6d。同时用水体消毒灵全池泼洒,质量分数为0.2~0.3mg/L,或用质量分数为0.5mg/L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七、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
  1.症状病鳖表皮脱落,腹面中部可见暗红色的淤血,略显浮肿。肝脏肿胀质脆,有米黄色小点,小点融合成一片,形成典型的肉芽肿,局部坏死。胆肿大,呈墨绿色。肾、脾肿大、出血,呈深紫色。肠发白,很少充血。腹腔有腹水,背腹甲内壁有淤血。病鳖精神不振,动作缓慢无力,悬浮于水面或岸边呆滞不动。
  2.防治方法
  (1)加强温室饲养管理,注意水质。每半月用质量分数为50mg/L的生石灰泼洒1次。饲料中添加50%的新鲜蔬菜。
  (2)每天投喂50mg卡那霉素/kg鳖重,或200~600mg庆大霉素/kg鳖重。
  (3)水体消毒灵Ⅱ号全池泼洒,质量分数为(0.5~1.0)mg/L。
  八、红底板病(赤斑病)
  1.症状病鳖腹甲红肿发炎,出现红斑,甚至溃烂,露出腹甲板;口鼻呈红色,咽部红肿。解剖内脏可见肝脏呈紫黑色,严重淤血,肾脏严重变性。病鳖不食,反应迟钝,一般2~3d后会死亡。
  2.防治方法
  (1)亲鳖越冬前用质量分数为60mg/L的生石灰泼洒1次,作预防。
  (2)在病鳖的后腿肌肉或皮下注射硫酸链霉素,注射剂量为20×104IU/kg鳖重。
  (3)用质量分数为30mg/L的土霉素浸浴30min,此法对早期病鳖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全池泼洒水体消毒灵,质量分数为(0.2~0.3)mg/L,同时喂服康宝,按15~20g/kg鳖重拌饲投喂,连喂5~6d。
  九、毛霉病(白斑病)
  1.症状病鳖四肢、颈部、裙边、尾部出现白斑,早期仅出现在边缘部分,随着病情加重逐渐扩大,形成一块块白斑,最后表皮坏死,部分脱落。一般死亡率不高,但稚鳖患病后死亡率很高。
  2.防治方法
  (1)用3%~4%的食盐水浸浴病鳖5min,或用0.5%~0.6%的食盐水长时间浸浴。
  (2)用克霉唑涂抹病灶,每天1次,连续涂抹3~5d;每次涂抹后将病鳖放在阳光下晒干后再放入池内

  (3)每千克饲料添加维生素E5~10g及富含维生素B的抗真菌食母生3g,搅拌均匀,连喂15d。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