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虾病大规模爆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末冬初季节转换之时。转季节期间天气变化较大,塘水的各种理化因子变化大:如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偏高,细菌、病毒大量繁殖,水色变化等,都易造成对虾的应激性反应。根据笔者的经验,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预防篇 选用优质虾苗。好的虾苗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健康虾苗活力强,触角并得较拢,放入虾塘后很快沉底。选择虾苗时可以用温差法,也就是设定一较高水温,将虾苗放入,虾苗能成活,半小时左右,再放入较低温度水中,还能成活,则为优质虾苗;也可以采用离水试验法,即用干净的湿毛巾将虾苗包住,5分钟后将虾苗放入水中还能成活即可。选择虾苗时选择大场,能提供技术服务的苗场最好。放苗的密度不宜过大,以土汕为例,一般以6-7万为宜。 选用优质微生物制剂。目前市面上的微生物产品种类繁多,但大部分品种的质量都较差,根本不能起到调水同净水的功效,更不用说防治疾病。优质的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调水,还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拌料时添加营养和抗应激物质。可添加VC、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等虾类必须氨基酸),增强虾类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中草药(如黄莲、穿心莲等)。 合理消毒。早期15—20天左右一次,后期则可以25天左右一次。消毒要注意水体藻相的变化,还要结合虾的健康状况,合理确定消毒的剂量,合理选择消毒剂的种类。早期应当选择碘制剂:如PVP碘等,后期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一些相对便宜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等。正常情况下,一造虾消毒的次数不宜过 多,以3-4次为宜。 治疗篇 笔者认为虾病治疗最关键的是早发现及时处理。首先应当做出科学的诊断,然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以下谈谈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得来的一些转季节虾病治疗经验。 1.对虾发病往往不是单一的病,而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白斑与红体的并发,对于此类并发症笔者至今仍很头痛,愿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还有黑鳃与红体的并发;细菌性肠炎与红体的并发;纤毛虫与红体的并发,5月的红体有相当的比例是由纤毛虫引起的。 关于并发症,应当对主要的病症进行治疗。首先是控制,控制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治疗的前提,在虾发病的早期,虾感染的数量如果不是很多,如果此时塘水的藻相较好,水的活力较好,塘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正常,虾的活力也好,则可以考虑适当消毒。转季节期间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消毒剂用量不宜过大。注意观察消毒是否会引起缺氧, 如果水色较差的,则应当先调水后消毒。消毒剂应当选择对虾的刺激较小,对各种浮游动植物的影响较小的种类。千万注意消毒不能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如引起倒水),消毒后应尽快补充一些有益菌,以抑制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如果消毒后的虾的病情况比较稳定,则赶快调理,适当采用一些中草药如黄莲、黄柏,大黄、金银花等用水煮沸后泼洒,同时配合投喂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中西药结合较好,并加强营养,饲料中添加VC、多糖、氨基酸、多矿等,以增强虾的抵抗力。抗生素应当交替使用,以减轻虾的耐药性。同时严格控制投饵量,以虾半饱为宜,连绵阴雨天还可停一两餐料。 2.疾病的治疗有一个度,也就是说病虾的比例超过——定的比例,根本是不能治疗的,如患红体病虾的数量超过二成,则治疗的机会很微小。当然,这是个人意见,还望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3.笔者与养殖户多年接触,发现大多数养殖户在消毒问题上容易走极端。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种是盲日消毒,另一种则是完全不消毒。其实两种方法都不合理,盲目消毒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使虾病完全爆发出来,根本无法控制;完全不消毒则会错过虾病的最佳治疗期,使本来能治疗的虾病变成不能治疗,有时还会导致一些继发病,加重治疗成本。前者是想一次性杀灭所有的病虾,结果引发灾难性后果。完全不消毒的则是因为没有掌握消毒的剂量和用法,认为消毒会引发灾难性后果,从而畏惧消毒。 4.病虾治疗过后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调理,需要养户有足够的耐心。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调理需要时间少则半月,长则一月,甚至更长。调理过程应当尽量保证水质稳定,不可大排大灌。一般来讲随着虾规格的增大,病虾的比例会越来越少。如果虾达到上市规格时,应尽早上市,以免复发,如果虾病复发,则处理的难度和承担的风险就大得多了。 病虾的比例会越来越少。如果虾达到上市规格时,应尽早上市,以免复发,如果虾病复发,则处理的难度和承担的风险就大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