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如何做到以“防”为主

2024-12-4 13:5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90| 评论: 0

摘要: 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方针,是早期防治鱼病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抗病能力  1、鱼苗、鱼种的投放:选择优质良种鱼苗,并且在捕鱼、运鱼的操作过程中,尽量小心细致,避免 ...
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方针,是早期防治鱼病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抗病能力

  1、鱼苗、鱼种的投放:选择优质良种鱼苗,并且在捕鱼、运鱼的操作过程中,尽量小心细致,避免鱼体损伤,保证鱼体质强健,无病无伤。

  2、合理搭配:合理搭配品种比例及放种的规格,使生活在同一水体中的鱼类品种多样化,在生活空间、食物利用和其他生活条件方面起到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作用。

  3、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喂原则,选用优质饵料并认真存放,避免饵料变质污染或霉变,保证鱼类在每个养殖阶段都有适口的优质饵料。

  4、加强免疫预防工作。进入成鱼养殖阶段的草鱼一定要坚持先注射疫苗后放养,以增强鱼的抗病能力。

  5、鱼病流行季节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二、做好消毒工作,杜绝所有病原体及有害生物

1、池塘的消毒:请参见柯邦最新高效清塘法

2、鱼体的消毒

3、饲料、肥料及食场的消毒:坚持对饲料、肥料进行消毒,严禁使用过期腐烂、变质或带菌的不清洁饲料。粪肥应该经过发酵消毒处理后使用。在高温季节,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粪肥。食场是鱼类吃食的地方,鱼病流行季节要定期消毒预防。

4、养鱼工具的消毒:经常使用的养鱼工具,每次用完后用清水浸洗半小时,也可置于阳光经紫外线消毒。

三、调节水质

1、观察水色的变化。应早晚勤巡塘,认真观察水色的变化,当发现水体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面有浮膜、水色发白、变黑或深蓝、浑浊带腥味等,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采用换水或用药物等措施进行处理,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2、保持良好水质,定期向池塘加注新水。

3、池塘清整。每天清除池中杂草、污物等,每隔3-5年挖取过多池塘淤泥,减少塘底病害生物和病菌的滋生。

4、增氧机的使用。合理使用增氧机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泛池死鱼,而且还可搅动池水,调节水温、曝除废气、净化水质。

5、在养殖期间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随着科学养鱼技术的提高,鱼类放养量的增大,名特优品种养殖的快速发展,真正做到以“防”为主尤为重要。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