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和藻类性鱼病的防治

2024-11-23 14:2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 评论: 0

摘要: 1、水霉病症状:水霉寄生初期,肉眼看不到什么症状,当肉眼可见时,内菌丝已深入肌肤,蔓延扩散,外菌丝亦已向外伸展成灰白色棉毛状,附着在鱼体上,俗称“白毛病”。发病规律:水霉在鱼体中通常长在伤口处,不感染 ...
1、水霉病

症状:水霉寄生初期,肉眼看不到什么症状,当肉眼可见时,内菌丝已深入肌肤,蔓延扩散,外菌丝亦已向外伸展成灰白色棉毛状,附着在鱼体上,俗称“白毛病”。

发病规律:水霉在鱼体中通常长在伤口处,不感染健康鱼,是鱼卵和苗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以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水霉繁殖适宜水温为13~18℃。

防治方法:(1)鱼池和孵化设施用生石灰或含氯药物彻底消毒。(2)操作时尽量勿使鱼体受伤,并注意越冬鱼种密度不宜过高。(3)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合剂(1:1),使池水成8×10-6浓度。(4)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2~3)×10-6浓度,隔2天再泼洒1次。(5)用3%~4%食盐水浸浴病鱼5分钟,或用0.5%~0.6%食盐水浸浴病鱼1小时。(6)每667米2,水深1米,用苦楝子(烤黄)1000克,碾粉用温水浸浴8小时,再加碳酸钠250克,食盐500克,兑水全池遍洒。

2、鳃霉病

症状:由于鳃霉在鳃上不断生长,一再延长、分枝,穿透鱼鳃的血管和软骨,使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常出现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使呼吸机能受到很大影响,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发病规律:此病主要危害草、青、鲢、鳙、鲤、鲮等多种养殖鱼类的幼鱼,以鱼苗阶段为甚,1~3龄鱼亦受其害。流行期为每年5~10月份,但以5~7月份最为严重,水质污浊的鱼池常呈暴发性流行,数天内可使大批鱼死亡。

防治方法:(1)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并用浓度为450×10-6的生石灰溶液消毒;或用浓度为40×10-6的漂白粉消毒。(2)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食盐2.5千克溶解后全池泼洒。(3)发现病情,迅速加注新水,并用石灰乳全池泼洒,使池水成(20~25)×10-6浓度,以调整水质,控制病情。(4)芭蕉、乐果合剂(民间验方),芭蕉心5千克,食盐1.5~2千克,乐果50克(农药),将芭蕉心切碎与食盐、乐果搅拌均匀制成饲料,每100千克鱼重投喂5千克。

3、卵甲藻病(打粉病)

症状:病鱼最初浮上水面,拥挤成团,并在水面形成多个环游的小圈。由于病原体的刺激,病鱼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逐步扩大至尾柄、身体两侧以及头部和鳃上,病情加重时体表白点扩展连接成片,俗称“打粉病”。此时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呆浮水面,“粉块”脱落处,皮肤发炎溃烂,并常并发水霉病,不久即成批死亡。

发病规律:此病主要危害草、青、鳙等鱼种,以下池不久的夏花鱼种和刚入越冬池的鱼种最易感染,尤其以草鱼苗最为敏感。夏、秋两季为流行期。池水深度在0.8米以下,鱼池放养密度大而又缺氧的池塘最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1)发生过此病的鱼池,应严格按每667平方米水面150千克的剂量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2)在养殖过程中,经常用生石灰浆泼洒,使池水成(20~30)×10-6浓度;发病时可用(30~40)×10-6的生石灰浆全池泼洒。应注意的是此病不能用硫酸铜泼洒,否则会加重病情,造成大批鱼死亡。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