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十误区

2024-11-21 11:2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 评论: 0

摘要: 鱼病防治是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成鱼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但在养鱼实践中,许多养鱼户对鱼病防治不作分析,随意乱用药,以致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下面笔者列举鱼病防治中的10种错误作法,以期引起养鱼户的重视和纠 ...
鱼病防治是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成鱼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但在养鱼实践中,许多养鱼户对鱼病防治不作分析,随意乱用药,以致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下面笔者列举鱼病防治中的10种错误作法,以期引起养鱼户的重视和纠正。

 

1忽视鱼病预防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鱼病防治应做到“四定、四消”,即投饲: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四消”即:鱼池消毒;鱼种消毒;饲料、食物、工具消毒;水体消毒。只要做到“四定、四消”,鱼病是完全可以控制和避免的。

 

2不问鱼病原因

要掌握鱼的发病规律,首先必须了解引起鱼病的原因,而引起鱼病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如鱼的水环境pH值大于9.5和低于5,就会引起鱼的死亡。为此改变水环境酸碱度,即可缓解鱼病,再视病情进行治疗。有的养鱼户对鱼的病因不做分析,结果只会事倍功半。

 

3不对症下药

鱼病的类型十分复杂,从患病部位来划分,可分为皮肤病、鳃病、肠道病,其它器官疾病四个类型。从不同的病原体来划分,由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疾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称之为侵袭性鱼病;此外,还有敌害引起的多种鱼病。若不对症下药,一律即用漂白粉、强氯精、甲醛、硫酸铜、硫酸镁、硫酸亚铁、高锰酸钾、石灰等,不仅起不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4不同鱼一样用药

鱼种不同、鱼的大小不同鱼的药量也应不同。例如鱼虱,只要发了此病,就用2.5%敌百虫全池泼洒。

 

5不分鱼池大小用药

鱼发病后,除对病鱼进行检查诊断外,有时需根据池塘大小和水质状况泼洒药物,但是一些养鱼户对鱼病药物用量不做精确计算,造成鱼池药物浓度过大或过小,影响鱼病治疗。例如防治鱼气泡病,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0.4——0.6千克食盐水全池泼洒。

 

6一药多年不换

实践证明,长期使用一种药物,有时会造成病鱼的抗药性,如果交换使用,则效果更佳。如环虫病,用90%的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硫酸亚铁等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7使用过期药物

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有效期,一些养鱼户追求便宜购买过期药物或舍不得将过期药物丢掉继续使用,其结果不但没有作用,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往往造成大批鱼中毒死亡,这样的“节约”实在是得不偿失。

 

8不注意用药时间和条件

气温超过38℃时,害虫停止摄食,此时施药,药液挥发快,起不到防治作用。正确的方法是选择早晚进行适时投药。又如鱼种分塘放养时进行鱼体消毒,通常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浸泡20—30分钟,但要注意水温的条件是10——15℃,否则达不到应有效果。

 

9不注意低残留富集

一些养鱼户只求治好鱼病,不考虑选用高效低残留鱼药。例如治疗小瓜虫病,常规有效药物是硝酸亚汞,但汞制剂有很强的毒性,系高残留药物,目前已禁止使用。如用辣椒粉、生姜片等防治小瓜虫病,亦有同样效果。

 

10用药不讲求经济效益

不少养鱼户滥施药物。其实,鱼病有时也可以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所用药在保证疗效前提下还要考虑药物的有效量,销售价格等因素而选择合适的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用药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编辑:庞琪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