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苗后,虾池环境就处在人为状态之中,如何使虾池人工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使池中藻相、菌相和浮游动物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确保虾池各项水化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有利于防治病害,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这是管养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一个养殖者预防理念和管养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任务,笔者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2.1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应根据虾池生产能力的各个要素和养殖者的技术管理水平而定。近几年,有的人盲目追求高产,无限量增大放苗密度,多的亩放苗超过20万尾,结果恰得其反。一口虾池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地挖掘。根据东海岛的经验,设计比较先进、建造标准比较高的高位池,同时虾苗质量有保证,其放苗量,对南美白对虾来说,一般上半年以加工冰虾为主,要求规格较大,亩放苗量12万尾比较合适,按成活率50%多计,养殖时间在120天内,对虾规格30尾/斤,单造亩产超1000公斤,这样可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下半年以打氧活虾为主,要求规格40尾/斤左右,亩放苗量15万尾,在八月中旬前要投苗,养殖时间120天,按成活率50%多计,亩产可达到或接近1000公斤,也是可行的。但是下半年水温比较低,如养殖规格30尾/斤的,亩放苗量不应超过12万尾。对于水位较深,配有增氧设备的低位池,亩放苗量不应超过6万尾。 2.2科学喂养 使用优质的配合饲料和科学的投喂,对稳定虾塘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如高位池,虽然基础生物饵料培养得好,但由于现在放苗密度大,所以投苗第二天就要喂料。前期(投苗一个月内,虾体长4.5-5厘米),投料原则为“宁多勿少”,投苗3天内为试料,虾苗未入观察缯网,每天投料2次,日投料量为每10万尾0.2公斤,投苗4-5天为上料,虾苗开始上观察缯网,每天投料3-4次,日投料量在首次投料基础上递增10%-20%,如此类推。以后每日投料量多少,主要靠虾池四周设置的缯网观察,每次投喂时,按总量的1%放入每个缯网,一般投苗在10-15天内,缯网上料都吃不完,只是看剩余量多少,掌握下次投料量。到20天后,就要求2个小时内缯网上料基本吃完,这时缯网上还有虾,而且粪便成条状,说明投料量合适,下次照投;如果2个小时内缯网料已吃完,虾也走齐,虾粪便成碎状,说明当餐料不够,下餐要加料。到中期,对虾体长4.5-9厘米多,每天投喂4次,缯网投料量比例为1.3-1.5%,要求1.5个小时内吃完。到后期,虾体长10厘米以上,每天投喂4次或5次,缯网投料量比例为2%,要求40分钟最多1个小时内吃完。每次投料加减,在主要靠缯网观察同时,结合虾胃的饱满度、虾体肥壮度、生长速度、虾健康状况以及水质、气候等因素考虑。 2.3严控水质 虾池水质是包括水色(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的总称。水色是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与总量的综合反映。水色的生物因子与理化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同一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理化因子特别是水化因子,如盐度、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对水质变化起着根本作用,因此,养虾过程,必须严格调节控制好水质各项指标。 2.3.1水色养虾的关键是“控制水色”,其实就是控制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总量。根据试验证明,绿藻为优势种群持续时间长,通常可达40-50天,可在较长时间保持养殖生态系的良性循环,透明度在28-45CM,对对虾生长有利;同时绿藻对紫外线吸收度最大,可减少紫外线对虾体的损伤;再有单细胞绿藻对于铜、镉等有毒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降解其毒性。因此,从培养基础饵料开始,养殖者总是希望池水呈绿色或翠绿色。硅藻为优势种群的池水使养殖环境呈褐色水,其数量变动迅速,持续时间短(5-15天),易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不稳定而影响水质变化。兰藻为优势种群的深绿色水常出现水质恶化,透明度低,对虾生长缓慢,其原因是,大多数兰藻是赤潮生物,在富营养化的养殖水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很容易在水体表面积聚,导致局部藻类密度过大,在虾池中形成赤潮。兰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藻体死亡后,体内蛋白质迅速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引起虾中毒死亡。 在现实中,虾池藻类优势种群是不断演替变化的,怎样培养稳定的绿藻优势种群?如前期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来说,湛江目前做法;一是开放式引入藻种。大多数养殖者都是清塘毒塘后,引进过滤海水藻种,进行肥塘培藻,其方法是用无机肥(尿素、磷肥、复合肥)十经过发酵消毒后的鸡粪吊袋;或者用水产养殖专用肥“培藻素”十微生物制剂(异养型)拌花生麸等;再有用无机肥(尿素、磷肥、复合肥)十微生物制剂(异养型)等等,这些方法效果都比较好。水色培起后,就投苗养殖,前期通过追肥、下生物制剂或换水方法维持绿藻优势。到中后期,主要是通过换水、下底改或水改剂、下微生物制剂、适当消毒等方法调节稳定水色。二是封闭式定向引入藻种。清塘后,就一次性进海水到正常养殖水位(以后如需要只添加淡水),用漂白粉杀灭塘里所有生物,通过充氧,使池水不含氯后,就下无机肥和微生物制剂进行肥水,接着把已培好的藻种引入,通过追肥培藻,池水呈绿色,就可投苗养殖。到中后期,采用封闭循环过滤换水、下水改或底改剂和应用微生物技术,一般不消毒,对虾养殖效果很好,这是雷州市新科养殖有限公司的做法。 但是,由于池塘环境条件变化和养殖者管养技术水平不一致,往往会出现不正常的水质水色,如下是几种水色的调节及处理办法: 黑褐色(棕黑色),俗称酱油水色,发生的原因是投料过量,使池水溶解性或悬浮性的有机物大量增加,水中裸藻、鞭毛藻等有毒藻占优势。出现这种水色要马上进行调节处理,时间长了会影响对虾脱壳,也易引起白斑综合症病。处理办法:一是下水改剂,吸附净化水质;二是换水;三是消毒,使用含碘类或含氯类药物进行消毒;四是下底改剂;五是施微生物制剂,消毒三天后进行,水色可恢复正常。 红棕色。这种水色大多出现在高温期,其因是硅藻较多,还有新月菱形藻、中肋骨藻等是好藻,是对虾的好饵料,但维持时间短,容易大起大落,引起水质恶化。处理办法:当氨氮偏高时,不能消毒,应先换水,随后用沸石粉拌光合细菌投放,几天后,再施芽孢杆菌等异养型生物制剂,水色可正常。当氨氮不高时,换水后可用季铵盐类药物消毒,第2天下底改或水改剂,消毒3天后,投异养型生物制剂,水色可稳定。 墨绿色。这是由于在长时间较强光照和底质富营养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池水兰绿藻较多,同时也可能引起兰藻中的鱼腥藻大量生长,这种水色的出现,意味着水质水色一段时间内将要突变。处理办法:一是换水,在保证对虾不受应激情况下,换水至不呈污黑状水色为止;二是选用季铵盐碘或海因类消毒剂进行消毒;三是下底改剂;四是施微生物制剂,可防止水质起变化。 红棕色。这种水色大多出现在高温期,其因是硅藻较多,还有新月菱形藻、中肋骨藻,是对虾的好饵料,但维持时间短,容易大起大落,引种水质恶化。处理办法:当氨氮偏高时,不能消毒,应先换水,随后用沸石粉拌光合细菌投放,几天后,再施芽孢杆菌等异养型生物制剂,水色可正常。当氨氮不高时,换水后可用季铵盐类药物消毒,第2天下底改或水改刘,消毒3天后,投异养型生物制剂,水色可稳定。 墨绿色。这是由于在长时间较强光照和底质富营养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池水兰绿藻较多,同时也可能引起兰藻中的鱼腥藻大量生长,这种水色的出现,意味着水质水色一段时间内将要突变。处理办法:一是换水,在保证对虾不受应激情况下,换水至不呈污黑状水色为止;二是选用季铵盐碘或海因类消毒剂进行消毒;三是下底改剂;四是施微生物制剂,可防止水质起变化。 红色水。其因是纤毛虫、聚缩虫、夜光虫等有毒的害虫繁殖过盛引起,也可能是轮虫或其它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结果。对于纤毛虫、聚缩虫可以用新洁尔灭和高锰酸钾杀灭,然后换水,效果不错。对于夜光虫,可降低池水盐度到6度,然后用鳌合铜消毒或用其它杀虫药也行。对于夜光藻属于细菌性引起,应用含碘类消毒剂杀除。 2.3.2PH值PH值是水质好坏的综合指标。在管养中,要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测定PH值,而且以早上测定PH值作为实施其它技术措施的依据,如养殖南美白对虾,早上PH值高位池不低于8.0、低位池不低于7.6,视为正常。PH值偏低,容易造成对虾呼吸困难,甚至出现黄鳃、肿鳃等不良现象,同时,酸性大,溶解氧含量降低,使硫化氢、亚硝酸盐毒性加大,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引发虾病。PH值偏高,容易造成对虾脱壳困难,吃欲减退,生长缓慢,同时,碱性大,会使氨盐毒性增大。 虾池PH值偏低的原因:一是虾塘底质呈酸性。有的虾塘建在红树林地带,红树根富含硫和单宁,经分解氧化后,遇水生成硫酸和单宁酸,使土壤呈酸性,有的虾塘底质含有二硫化铁,经细菌作用氧化为硫酸,使池水PH值下降。二是池底腐败物积累多和水生生物呼吸作用产生大量CO2,溶于水中,稀出氢离子,导致PH值下降。三是使用化肥过多,使底质呈酸性。四是雨水过多,使池水出现“酸雨”现象等等。处理办法:(A)底质酸性虾塘和大雨过后,池水呈酸性,应用生石灰中和酸性和净化消毒水质。(B)底质含有二硫化铁,经常有“铁锈水”浸出的虾塘,要使用中和酸性和降解金属离子的底质改良剂,如“绿水王”等。(C)池底腐败物沉积多,有条件的虾塘要首先排污换水;第二是下底改剂,如“虾顺303”或“虾宝新改101”,如出现黑鳃、黄鳃病,要下“水底净”或“塘底净”等进行塘底消毒;第三是消毒三天后下生物制剂(异养型)。(D)虾塘条件比较差,象坡头区官渡、龙头镇一带低位虾塘,不能中间排污,在中后期,一旦池水PH值在7.0-7.5时,水色不够绿,透明度20厘米左右,他们不是施石灰,而是采取施化肥或有机肥和下生物制剂(自养型)方法,使PH值升到7.6-7.8,效果不错。 虾池PH值偏高的原因:一是池底碱性物质过多;二是清塘时过多使用石灰;三是藻类繁殖快,光合作用强,大量消耗CO2,导致水中重碳酸盐类分解,产生氢氧离子,使PH值升高。处理办法:(A)、清塘时,如是沙质底应少用石灰或不用石灰;如是底质偏酸要用石灰,要经过5-7天中和并清洗后,才能肥塘;如底质碱性物质多,要彻底清洗并用石灰石粉(CaCO3)降低PH值.在管养中,如遇到PH值偏高,应换水20-30厘米,然后用“降碱素”进行调节,稳定PH值。(B)、如是藻类生长过旺,引起PH值升高,可用药物杀去部份藻类,如用“特力灭”或“虾康碘”可达到除藻和控制病菌病毒发生的目的。(C)、施用微生物制剂(异养型),可避免池水PH值大幅度升高。 2.3.3氨氮氨氮是虾池水质中一项对对虾有毒害作用的水化因子。它在水中以离子态(NH4+—N)和分子态氨(NH3—N)两种状态存在,其中分子态氨(NH3—N)对虾的毒性大,又称毒氨。氨(NH3—N)与铵(NH4+———N)合称为总氨氮。虾池水质氨氮控制指标为0.5Mg/L以下。氨氮来源于池底沉积的残饵、虾类排泄物、生物尸体等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的。同时,水中固氮菌或兰藻能将水中氮气转化固氮过程也生成氨氮或含氮化合物。氨氮偏高会对虾鳃表皮细胞造成损伤,免疫力下降,引发虾病。因此,氨氮偏高要及时处理,方法:一是加大充氧量;二是下降氨氮底改剂;三是施微生物制剂。有的养殖者,用沸石粉拌浓度大的光合细菌,全池撤放,效果很好。 2.3.4硫化氢硫化氢是由池底腐败物中含硫化合物在缺氧情况下被分解还原而成的。它是一种具有腐烂臭味的可溶性气体,对水生动物有很强的毒性,PH值越小,其毒性越大。硫化氢在虾鳃表面和粘膜上很容易被吸收,因而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生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与细胞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形成生物的毒素,阻碍正常呼吸,造成细胞窒息而死亡。因此,要有合理的放养密度,科学的投喂,减少池底积污,使池水中硫化氢的浓度控制在0.01mg/L以下,才能确保健康养殖。如硫化氢浓度升高时,应在保证对虾不受应激情况下,尽量换水和充氧,使池底排出的水不含腥臭味为止。同时,施放底改剂和微生物制剂可消除硫化氢的危害。 2.3.5亚硝酸盐虾池中的亚硝酸盐来源两方面:一是池底大量沉积的有机物在氧气不足情况下,厌氧性或兼性厌氧性微生物作用下产生的;二是从补充淡水中带来的。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易引起对虾中毒,使虾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输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神经麻痹,甚至窒息死亡。亚硝酸盐正常浓度控制在0.05mg/L以下。如亚硝酸盐偏高,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处理,最好的办法是预防,主要措施:一是换水,如淡水中含亚硝酸盐高,应改换海水。二是投喂质量保证的人工配合饲料,减少池底积污。三是强力充氧,当遇到虾大量脱壳时,亚硝酸盐高,比较危险,此时应下“海中宝”或高效的增氧剂,可渡过危险。四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尤其是含硝化活菌、芽孢杆菌类的制剂,效果为好。 2.3.6溶解氧保持池水有足够的溶解氧是改良水质底质,繁殖有益菌类,促进有机物氧化,抑制病原细菌生长,稳定藻相,有利于对虾快速健康生长的有效措施。目前增氧设备比较先进,能适应高产养殖技术需要,一般每1.0-1.5亩配水车式增氧机一台(1.1KW/台),虾池水深超过1.4米的,还要采用水车式与射流式或管道增氧设备配套使用,保证底层水环流和增氧.增氧机启动数量和时间,要根据对虾放养密度、生长期、成活率、水质状况、白天或夜晚、天气变化等情况而定。总的原则,要保证池水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特别要注意养殖后期和异常天气,如闷热无风、台风暴雨要强化增氧,并且准备好增氧剂,以防对虾缺氧应急。 2.4准确有效地使用“三剂”(粉) 养殖过程中,对虾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尸体、有机碎屑等代谢产物不断在池底积累,在溶氧充足情况下,这些产物通过池中微生物分解转化,使虾池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在溶氧不足时,便形成恶性循环,使池中藻相、菌相和浮游动物三者常出现失衡,给细菌、病毒滋长蔓延创造了条件。管养中,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换水、增氧外,主要靠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消毒剂(简称“三剂”)。当水色变化不大、水化指标偏高或偏低、且未影响对虾健康生长时,可通过换水、下底改或水改剂、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和处理,一般不用消毒;当出现异常水色、对虾出现有病症状、暴风雨异常气候、会引起水化指标突变、危害对虾健康生长时,除了采取其它措施外,还应进行水体消毒。消毒剂种类很多,有氯化物类、海因类、碘类、季铵盐类、金属盐类等。一般由嗜水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副溶血弧菌,坎普氏弧菌等引起的褐斑、烂鳃、黑鳃、肠炎、烂眼、烂尾、断须、红腿、红体、白斑等细菌性疾病,应用氯化物消毒,如“丰虾净水灵”(主要成份为二氯异氰脲酸钠)、二氧化氯,温和些的可用溴氯海因类;对于由细菌性和病毒引起的桃拉综合症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等可用碘类或含氯类药物消毒,如聚维酮碘或季胺盐络合碘和含氯类药物交替使用;对于固着类纤毛虫病可用金属盐类杀灭,如螯合铜,等等。总之,要根据对虾健康状况和虾池水化指标、水质变化情况而对症下药,防止滥用。底改剂有增氧型、净水型、降氨氮型、降解金属型等等,要准确选用。微生物制剂,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化能异养型,如芽孢杆菌类,另一类是自养型,如光合细菌类。异类型芽孢杆菌类在池中,它一方面自身快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另一方面把池中有机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再进一步矿化生成无机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繁殖生长提供营养。因此,在前期肥塘培藻时常用。到中后期,在没有中间排污的虾塘,如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都不高时,也可先用,或者异养型与自养型轮用。自养型光合细菌在池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良水质,平衡酸碱度。但它与藻类争肥料和无机盐类,在虾苗放养前培藻阶段应少用或不用。到中后期,高位池一般多用。 2.5认真应对异常情况 对虾养殖常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使虾池各项因子突变,出现白浊水,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因此,在下大雨前,应有预见性地下底改剂或进行水体消毒,投喂“药饵”,并做好排表层水准备。雨过后,要测PH值和盐度,如高位地PH值低于8.0时,要下石灰或其它底改剂调节,如盐度降到零时,有条件的地方要换水,强力增氧,进行消毒,控制细菌繁殖,一般采用海因类或季铵盐碘类药物消毒都可以。几天后,根椐虾池水质情况投放微生物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