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投喂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尤其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动物,某些植物性饵料、动物内脏和人工配合饵料也可投喂。常用的饵料有兰蛤、短齿蛤、淡水螺蛳、贻贝、毛蚶、小杂鱼虾蟹类等以及配合饲料等。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合理搭配使用会取得更好的养殖效果。投饵量,应根据水质、天气、季节、水温和潮汐等环境因子,并结合蟹的摄食、生长和活动情况,合理制定。在大潮时或涨潮时,青蟹摄食量大,而在小潮或退潮时摄食量较少。青蟹15℃以上摄食旺盛,25-30℃摄食更旺,15℃以下,30℃以上,摄食明显减少。投饵量占池内蟹重的8%-30%,即正常情况下每天可按青蟹体重的30%投喂新鲜贝类,小杂鱼按可按10%左右投喂。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青蟹昼伏夜出,主要在早晨(5点左右,投饵量占一天投喂量的30%-40%)和傍晚(19点左右,投饵量占一天投喂量的60%-70%)投饵。投饵地点应在蟹池周边水中,不要投到池中央水最深处,投食要均匀,以避免青蟹因争食而引起伤害,亦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和清除残饵。 水质管理在养殖初期,主要采取添加水,放养后半个月开始换水。具体视水质状况而定,一般2-3天换一次水,有条件的塘若海水比重偏高(高于1.020),可添加适量淡水,若海水比重偏低(低于1.005),可加注适量海水或撒进海盐调节。水温高时可采用换水、提高池水深度的办法调节盐度、水温、增加水体溶解氧,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促使青蟹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换水时须注意:高温季节不要在阳光强烈时进行,宜早晚换水。每次换水量不宜太大,换水前后要保持塘内盐度(10‰-20‰)基本稳定,在暴雨雷雨后要及时换一次水,以防止池水过淡,塘内盐度突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疾病防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有:青蟹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着综合症,蜕壳不遂症、青蟹黄斑病、白芒病和黑鳃病等。防治蟹病的主要技术措施有:A.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并对蟹苗和工具等进行药物消毒,整个养成期间,保持良好的水质,经常更换清洁水,进海水时须严加过滤,同时及时捞出池中残饵,定期泼洒消毒药物。如每15d水深1米的水体用225-300kg/公顷生石灰或1kg/公顷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B.投喂新鲜优质的饵料,同时定期投喂添加了寡糖、多糖、维生素C、E等免疫增强剂的饲料,以增强蟹体体质及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提高青蟹的抗病力。 防止同类残杀蟹性凶好斗,常发生同类间弱肉强食现象,尤其在蜕壳期间(软壳蟹)被硬壳蟹剥食或伤害,影响成活率。预防措施是投足饲料,青蟹饱食后不会互相残食;还可在蟹池中预先放入人造隐蔽物,利于蟹蜕壳时躲藏,可减少被强者(硬壳蟹)侵害剥食的可能。定期抽样检查为掌握青蟹的生长和性成熟情况,应定期抽样检查。抽查方法:利用涨潮开闸后青蟹喜集中在闸口戏水的习性,用抄网捞取样品,然后测量其头胸甲长度、宽度和体重。性腺成熟度的检查方法是将蟹放在阳光下,透过甲壳观察卵巢的轮廓,了解其发育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