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赤皮病的预防

2024-11-16 15:0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5| 评论: 0

摘要: 病原体:属假性单胞菌科荧光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荧光假单菌是条件致病菌,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体无法侵入,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时,鱼体受机械 ...
病原体:属假性单胞菌科荧光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荧光假单菌是条件致病菌,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体无法侵入,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时,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鱼病;鲤、青、草、鲫、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一年四季都流行,特别是在捕捞、运输、放养及北方在越冬后,最易爆发流行。

  症状: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病感染;有时鱼的上下颔及腮盖也充血发炎,腮盖内表面“开天窗。

  防治方法: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种分塘时要药浴消毒。药浴一般采用:、

  (1)高锰酸钾药浴10~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盖上的细菌、原虫等。

  (2)白粉药浴10~30ppm漂白粉(含有效氯30%)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盖上的细菌。

  (3)漂白粉(10~20ppm)+硫酸铜(8ppm)可杀灭体表及鳃盖上的细菌、原虫(形成包囊的及孢子虫除外)等。

  (4)食盐(1~4%)+呋喃唑酮(20ppm)可杀灭体表及鳃盖上的细菌、原虫等。

  2.用强效菌毒消或强效杀灭海因消毒药全池泼洒2次,间隔时间2天,用量:每亩。米水体使用强效菌毒消或强效杀灭海因100~200克。

  3.采用鱼虾灵拌料饵内服,每吨饲料加鱼虾灵1~2公斤。用量为:100公斤鱼每天用药1~2克,连用5~7天。

  4.呋喃唑酮拌饵投喂,每100公斤鱼每天用药1-2克,连喂5~7天,5、磺胺六甲氧嘧啶拌饵投喂,每100公斤鱼每天用药5-20克,连用5~7天,第一天用量加倍。

  5.诺氟沙星拌料投喂,用量为20~50mg/公斤鱼体重,连用5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