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病:由病毒引起,病鱼主要症状为肌肉出血,剥去病鱼皮肤,可看到肌肉上有出血点或出血块,严重病鱼,全身肌肉发红。鳃因出血呈鲜红色,或因出血后呈白色。肠壁也因病情轻重而不同,呈局部或全部充血。其它部位如鳃盖、鳍基部等,也因出血而发红。内脏器官肝、脾、胃等也因出血发红,或失血呈灰白色。每年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危害对象是草鱼和青鱼。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疫区多采用疫苗预防。 细菌性烂鳃病,又叫乌头瘟。鱼害粘球菌等菌侵入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发白,带有许多粘液和淤泥,鳃丝末端,鳃骨外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小洞,每年5-10月发病,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最为游行,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是江西省三大鱼病之一。治疗方法: 1、漂白粉挂篓,2、每篓放药150克,3、每个食台挂3-5篓。4、漂白粉全池泼洒,5、浓度为1PPM,6、每立方米水用药1克。7、五倍8、子煎汁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1.5-3克,9、煎汁后泌洒。10、2.5%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为4PPM,即每立方米水用药4克。 肠炎病,细菌性肠炎病又叫料肠温,病原体为肠道点状产气单孢杆菌。病鱼肛门红肿,肠壁发炎,病轻鱼肛门附近肠壁发炎,病重鱼全肠发炎呈紫红色,肠壁水肿,肠内无食物,只有乳黄色的粘液和脓血,轻压腹部,有粘液脓血从肛门流出。每年4-10月,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发病季节,江西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是三大鱼病之一,常与烂鳃、赤皮病并发。治疗方法: 1、磺胺胍,2、制成药饵投喂,3、每50公斤鱼,4、用药量第1天5克,5、第2天至第6天减半为2.5克,6、连续投喂6天为一疗程。7、大蒜头,8、每50公斤鱼用量0.25-0.5公斤,9、并加少量食盐拌饵投喂,10、连喂3-6天。11、土霉素,12、每50公斤鱼,13、每天用粗制土霉素10-20克,14、制成药饵,15、连续投喂3-5天。 赤皮病,也称出血性腐败病,病原体萤光极光杆菌。病鱼体表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体侧及腹部尤其严重;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鳍条散开;有的病鱼肠道充血。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多与烂鳃、肠炎病并发,常年流行。是江西常见鱼病多发鱼病之一,与烂鳃、肠炎病合称草鱼“老三病”。 预防方法:鱼池清整消毒,鱼种消毒后下池,不使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内服磺胺噻唑,每百公斤池鱼第1天用10克,第2至第6天减半,用面糊拌入饵料中喂给;外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浓度1PPM。 暴发性流行病,是近年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时间长,3-11月,水温9-36℃均有发生;危害池塘、水库等多种类型的养鱼水域。病鱼的上下颚、口腔、鳃盖、鳍基和鱼体两侧充血。严重时,充血明显,肛门红肿,肝、肾颜色较淡,肠壁充血,鳃丝末端腐烂。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达95%以上。 预防方法:针对病因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病工作。 治疗方法:使用漂白粉1-1.2PPM或生石灰20-25公斤/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