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病毒性疾病

2024-11-16 13:2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25| 评论: 0

摘要: 牡蛎是广东养殖规模较大且产量较高较多的一种经济贝类,有多种食法,其味鲜美可口,加之售价较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牡蛎养殖过程中病害频繁发生,有的病害还造成大量死亡,由于多种原因,对牡蛎病害了解不 ...
牡蛎是广东养殖规模较大且产量较高较多的一种经济贝类,有多种食法,其味鲜美可口,加之售价较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牡蛎养殖过程中病害频繁发生,有的病害还造成大量死亡,由于多种原因,对牡蛎病害了解不多,生产中遇到病害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防治,给养殖业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一些牡蛎养殖中危害较大的、常见的病害的分类、诊断及防治方法,仅供牡蛎养殖和病害测报人员工作中参考。

  一、病毒性疾病

  1、面盘病毒病

  (1)病原体:虹彩病毒。 

  (2)症状和病理特征:患病幼虫活性降低,内脏团缩入壳内,面盘活动不正常,面盘上皮组织细胞失掉鞭毛,有些细胞分离开来,幼虫沉于养殖容器底部不动。  

  (3)诊断方法:在面盘、口部和食道的上皮细胞中有浓密的圆球形细胞质包涵体,受感染的细胞扩大、分离,分开的细胞中可含有完整的包涵体。  

  (4)流行特点:3—8月,为要是4—5月,受害幼虫壳高小于0.15毫米,传播为要来自亲牡蛎。  

  此病尚无有效方法防治,唯有将患病幼牡蛎销毁,不用来自有该病流行地区的作亲本。

2、疱疹病毒病  

  (1)病原体:疱疹病毒。  

  (2)症状和病理:受感染的牺牲牡蛎消化腺呈苍灰色。核质周边化,幼虫为要局限于在面盘和外套膜结缔组织内,细菌则在鳃和外套膜内的结缔组织内。  

  (3)流行特点:一般孵化后3—4天出现摄食异常,运动减少,第七天开始死亡,在部分感染的群体在8—10天内全部死亡。在水温28—30℃易发生此病,呈散发性死亡,但发现该病后将养殖牡顺转移到温度较低的海水中(12—18℃)可阻止继续感染和死亡。

  无有效方法防治。

  3、卵巢囊肿病  

  (1)病原体:一种未知病毒。  

  (2)症状和病理特征:牡蛎生殖腺上皮细胞肥大,细胞核内含有字尔根阳性的大颗粒团。 

  (3)流行特点:盐度为14‰时易被感染。  

  无有效方法防治。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