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池条件 亲虾培育池是亲虾的生活环境,培育池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亲虾发育。培育池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情况: (1)面积根据生产规模选择一个面积适宜的亲虾培育池,大规模生产一般在80平方米以上,小规模生产的培育池可十几平方米。 (2)水深一般在0.8米左右,越冬期,尤其是土池水应加深,有利于水温的恒定,减少能源的浪费。 (3)水质总的要求是水质要清新,溶氧要高,特别是强化培育期间,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越冬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6~18℃。 (4)隐蔽物及防逃设施为了减少亲虾的自相残杀现象,在高密度放养的培育池中加竹筐、挂网、毛竹等隐蔽物。由于在土池越冬期间的亲虾容易打洞,最好的办法是水池的斜坡加浇水泥,堤埂周围用塑料薄膜拦高度为30厘米酌防逃墙。 2.亲虾放养 (1)培养时间尽管红螯螯虾的生存温度范围比罗氏沼虾来得宽,但如果亲虾开始培育的时间过晚,水温低于11℃,亲虾就会出现大量死亡。实践表明,华东地区在11月底前,粤闽地区在12月初前开始培育为好。 (2)清池消毒亲虾放养之前,水泥池要清理消毒,土池要清除淤泥、污物和残饲,修补漏洞,搞好防逃、排灌及保温设施。一般亲虾进池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池水消毒,然后进行亲虾的放养。 (3)虾体消毒经土池养成的成虾,在进入越冬池之前,必须用福尔马林(浓度为每吨水用药200克)浸浴10分钟左右,消除附着生物后,才能移入亲虾池养殖。 (4)放养密度放养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亲虾的培育效果,放养密度过大,则导致亲虾生长发育不良;放养密度太小,则会造成水池、人力及物力的浪费。一般视水池的面积、培育季节、亲虾生理状况及个体大小决定其放养密度。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体重60~100克的亲虾20只左右。 3.饲料投喂 营养物质是亲虾性腺发育的物质基础,除了在池内投放少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外,早期培育一般投喂市售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虾蟹颗粒饲料。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在升温强化培育的过程中,增加投喂一些小杂鱼、蚯蚓、蚕蛹和贝壳类等动物性饲料,更能促进生长发育。投喂量一般为亲虾体重的4%~5%,并视其吃食情况增加或减少。残留物必须定时吸掉,以免水质恶化。 4.日常管理 亲虾由于抱卵量少,因而必须提高亲虾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才能保证苗种生产的产量。在培育管理上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及良好的防逃设施。 良好的水质使亲虾有很好的生活环境,一般要视水色、透明度及天气的情况加水和排水。每隔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池水的1/3,以保证水质良好。 在越冬过程中可定时充氧,在强化管理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充氧。强化培育升温时,温度控制在28—30℃。另外在土池越冬期间,要做好防逃工作,因为在非常寒冷的日子,红螯螯虾会打洞。 5.强化培育 红螯螯虾一年一般可抱卵2~4次,繁殖期为5~10月,盛期为6~8月。每只虾的抱卵量为40~1400粒。这一阶段,亲虾要进行多次交配产卵,而每经过一次繁殖,都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体质显著减弱。另外,当抱卵亲虾孵出稚虾后,应及时把母虾移出育苗池,并投喂足够的饲料,以便能再次达到性成熟。稚虾全部脱离母体后,立即开始交配产卵,开始下一次繁殖过程。 6.亲虾越冬 红螯螯虾的生存水温最低值为5℃。但当水温低于9℃时,3厘米左右的虾在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成虾虽能生存,但2~3个月后也会出现大量死亡。因此,搞好亲虾的越冬工作,保证越冬期间的水温在16~18℃,也是整个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 亲虾越冬的方法与罗氏沼虾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池保温法、电热器加温法、温泉水越冬法、工厂余热水越冬法和玻璃室越冬法等,都能达到亲虾安全越冬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