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螯螯虾俗称澳洲淡水龙虾,又称淡水龙虾,是一种大型螯虾类,体形稍平扁,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原产澳大利亚。该虾具有个体大,食性杂,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性比率高,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等优点,是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适宜池塘养殖的淡水优良养殖品种。目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般售价在100元/千克左右。为帮助广大农民尽快致富,根据我单位1997年以来养殖试验情况,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作如下介绍: 1 虾池建设 虾池应建造在通风向阳,环境安静,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的地方。虾池以长方形为佳,面积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1~1·5米,池底略有坡度,便于排水,无淤泥。虾塘土质以粘、壤土及石质区为宜,保水性能好。池埂四周建50厘米高的防逃设施。进出水口装置过滤网布,防止野杂鱼及敌害生物侵入。池塘四周浅水区放养水草(主要是凤眼莲、水浮莲、水花生等),其覆盖面不低于虾池水面的1/3。由于红螯螯虾不具掘挖深洞的生活习性,池底必须投足一定数量的人工立体隐蔽物,如废弃轮胎、网片、PVC管、废旧砖瓦、竹排以及废弃的家禽食槽等,以供龙虾隐蔽栖息。 2 水质要求 水源无污染,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水温7℃~37℃,适温20℃~32℃,耐高温。水质偏碱,PH值在6·5 ~8·5为好,含有微量盐分和一定总硬度(20毫克/升),耐低氧,DO大于3毫克/升。 要避免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等的污染。虾苗对氨特别敏感,采取微流水或定期加注新水养殖,以保持水质清新。 3 清塘消毒 放苗前10天~15天,抽干池水,清除淤泥,保持20厘米~30厘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100千克,均匀遍洒全池,杀灭池中野杂鱼及敌害生物。 4 饵料培养 在放苗前7天~10天,每亩虾池投放200千克~500千克腐熟有机肥,培育“红虫”等动物性饵料,以确保虾苗下塘后有充足的适口饵料。 5 虾苗放养 江、浙一带一般在5月中旬水温稳定在21℃以上时开始放苗。具体时间为晴天的清晨或傍晚为好。要待盛放虾苗的容器与池内水温相接近后放苗。虾苗要一次性放足,规格整齐;规格不同,要严格分养。以放大苗为好,可提高下塘成活率。一般投放3厘米~5厘米或体重1克以上的虾苗。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5000尾~6000尾。如规格较小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配养花白鲢每亩150尾,规格50克~100克/尾,但不能搭配放养罗非鱼。 6 科学投饲 坚持“四定”投饲原则,投饲种类尽可能多样化,如水浮萍、凤眼莲等一些水生植物,人工颗粒饲料,以及小杂鱼、蚌、螺等动物性饵料。日投饲量以吃饱、吃好、不剩为准。每天早晚各一次,以傍晚为主,占投饲量的70%~80%。特别是在幼虾阶段,食物不能缺乏,要投足,以免相互残杀。投饲量前期按虾体重的20%左右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辅以部分水草和颗粒饲料;中后期按虾体重的10%~15%左右投喂,以小杂鱼、死鱼、水产品下脚料、畜禽的屠宰下脚料以及轧碎的蚌、螺,加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为食。具体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虾的活动、摄食、蜕壳等情况而决定投饲量的多少。 7 虾池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重点检查进出水口的滤网和防逃设施的损坏情况,及时修复。及时清除池塘中的青苔及进入的敌害生物(如鼠、黄鳝、青蛙等)。注意观察龙虾的生长、活动、摄食、蜕壳等情况,及时调节水质,增减投饲量。及时加注新水,定期向池中泼洒30×10—6的生石灰,调节PH值,增加池中钙质,提高池水硬度,净化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 8 产量及捕捞 根据经验,只要技术措施到位,管理跟上,饲料投足,一般经5~6个月饲养,成虾规格可达80~200克/只,产量每亩在400千克左右。捕捞以箱笼诱捕和干塘捕捞为主。箱笼法中的网箱笼网目为2厘米,形状有直立、角锥形两种。诱捕时把诱饵放入笼中,然后沉入塘内,即时起笼收虾,在放养后3月~4个月使用。水温降至16℃时必须干塘捕获。另外还有一种流水诱捕方法,根据龙虾的溯水习性,经导向管流入诱捕装置,其中水流不要超过0·5立方米/秒。用异塘水或井水组成水流,效果好于本塘水诱捕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