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迟钝爱德华氏菌。生长温度12—42℃,pH值范围5·5—9。在含盐0‰—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 症状与诊断 本病从症状和病理学特点来看,可分为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肝脏型症状:主要表现在鳗鲡前腹部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严重时前腹部穿孔,肝脏露出。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肿大,有白色脓溃病灶。肾脏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突出,肛门前后的肾脏部位肿大,肌肉坏死,皮肤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解剖观察可见脾脏、肾脏肿大,有小脓溃病灶。在临床诊断中,应抓住该病的典型症状。患本病的鳗鱼,前腹部或肛门前后部位肿大,红肿,皮肤软化,肌肉坏死,甚至溃烂穿孔。 流行与危害 本病在日本、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危害较大。特别是白仔投喂“红虫”后一周左右最容易发生急性流行,引起大量死亡。 预防与治疗 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经常清除残饵和粪便污物,适当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洁,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投喂红虫要经过清洗和用呋喃唑酮消毒。(1)每吨鳗用鱼服康B—II50克—100克,均匀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5天。(2)每吨鳗用磺胺甲基异恶唑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二天后改用每天100克,连续喂5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