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黄颡鱼繁殖的几点因素

2024-11-9 10:5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1产卵时间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于5月底开始产卵活动,一直持续到7月下旬,这一点通过对其性腺发育阶段解剖观察,和湖泊中捕获最早的一批天然苗(一般在7月中旬)即可证明。若经过人工精养进行产前强化培育,一般 ...
1产卵时间

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于5月底开始产卵活动,一直持续到7月下旬,这一点通过对其性腺发育阶段解剖观察,和湖泊中捕获最早的一批天然苗(一般在7月中旬)即可证明。若经过人工精养进行产前强化培育,一般可使产卵时间提前10——15天。

2亲本培育

年底起捕时从池塘或湖泊中收集亲本鱼,要求雌鱼50克以上,雄鱼100克以上,放入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只套养少量花白鲢以控制水质。用各种冰鲜野杂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肉糜与饲料厂预混料,混合制成含动物蛋白40%左右的混合饲料投喂,日投喂1——2次,每次占鱼体的3%——5%。进入4月份后,加强产前经常流水刺激等强化培育措施,使黄颡鱼的产卵期提前到5月上中旬,从而有效地避开6、7月份的高温期,增加了黄颡鱼苗种养殖培育的周期。

3催产方式

因黄颡鱼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为有效提高产卵率,我们通过两次人工注射催产激素,根据水温高低调整针距,一般8——12小时,使分批次发育的卵子迅速成熟并同时产出。同时为避免药液的损失,两针注射的部位应严格分开,以背鳍基部和胸腔两点注射为宜。

4雌雄比例的搭配

在催产过程中,因♀♂鱼个体悬殊较大,为找到最佳搭配比例,先是采用1.4——1.7:1的性比,其受精率普遍徘徊在43.7%——61.3%之间,以后经过不断摸索,最后确定性比为1——1.2:1较为适宜,使受精率提高到87%以上,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

5水温

在连续两年的繁育过程中,5月中下旬的水温一般在27℃以上,有时高达29.5℃,这样的水温对鱼类繁育极为不利。我们采用深井泵抽井水来调节水温,使水温始终控制在23——25℃,并且将黄颡鱼产卵时间控制在下半夜,便于清晨收卵,这样做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6鱼巢的设置

因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具有筑巢产卵的习性,故而在人繁中必须模拟天然产卵环境,在产卵水体中设置柳根须、棕片、绢布等人工鱼巢。但在繁殖中我们发现,漂浮于水体中的人工鱼巢,只有零星的几粒鱼卵,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鱼巢上布满卵粒,由此可见鱼巢应尽量设置在产卵水体底层,便利黄颡鱼隐蔽筑巢产卵。

7受精卵护理

因黄颡鱼的受精卵极易感染水霉。因此在鱼卵出膜前,应每隔8——10小时用孔雀石绿溶液浸浴消毒一次,注意鱼巢上不能残留孔雀石绿微粒,否则出膜后会杀死仔鱼。

8孵化溶氧

黄颡鱼胚胎发育需要较高的溶氧。当孵化水体中的溶氧在4毫克/升以下时,受精卵因缺氧或出现较多畸形胚胎而导致孵化率降低,因此水体中溶氧要保持在5.5毫克/升以上,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出苗率。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