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 1.现场调查 ①观察虾在水中的活动情况。正常的虾往往白天成群在水池深处不活动,夜晚出来觅食,反应敏捷。病虾往往白天离群,行动迟缓,或体表有异物附着,有的成群在池边狂游。 ②调查周围环境水体的变化。了解水色是否浓绿、污浊,有否发生气泡上浮等不良现象,水源是否受到农药、工厂污水的污染,池底有无过多的有机物沉积,使底泥变黑有臭味,水温有否较大的变化等。 ③了解发病的全过程。何时发病,有否死亡,有否进行药物治疗,投饲数量,换水情况,放养密度等。 2.病虾的检查 ①体表检查。首先观察甲壳与附肢的颜色,体表的光洁与粗糙的情况。体表如有黑色斑点,进一步检查甲壳是否有腐蚀病灶或肿瘤的斑点,如体表粗糙,甲壳坚硬,多数为蜕皮障碍引起。 ②检查体内。观察体内,包括心脏、围心腔、体腔、消化道或肌肉等处是否出现肝胰脏硬化和饱和脂肪积累等功能代谢病,用显微镜观察有否纤毛虫类的寄生。 二、预防 1.消毒。常用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消毒剂。消毒的范围有虾体、食物、工具、池塘、水泥池等,使生物性病原体包括细菌、寄生虫、真菌及一些掠食生物等得以控制和消除。 2.增强养殖虾的抵抗力。主要措施有:以育种原理培育耐病力强的虾;在选种时选择非常健康的虾为种虾;在虾配合饲料中添加促长强化添加剂。 3.遵守科学管理的操作规程。放养密度过高不但加剧虾群体之间的饲料争夺,降低水中的溶氧量,并造成虾体受伤。同时还要注意投饲的种类、次数、投饲量。水质的变化和换水的次数都会影响虾的正常生长,因此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合理的放养密度,保证水质清新,饲料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