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弹涂鱼的习性

2024-11-5 13:2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8| 评论: 0

摘要: 形态特征:大弹涂鱼属于鲈形目、弹涂鱼科、大弹涂鱼属。大弹涂鱼主要特征为体蓝褐色,第一背鳍深蓝色,具不规则白色小点,第二背鳍蓝色,具小白斑4纵行。尾鳍具白色小斑。体侧上部沿背鳍基底具5~6条暗黑色横纹。生 ...
形态特征:大弹涂鱼属于鲈形目、弹涂鱼科、大弹涂鱼属。大弹涂鱼主要特征为体蓝褐色,第一背鳍深蓝色,具不规则白色小点,第二背鳍蓝色,具小白斑4纵行。尾鳍具白色小斑。体侧上部沿背鳍基底具5~6条暗黑色横纹。

生活习性:大弹涂鱼为沿岸暖温性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港湾和河口潮间带淤泥滩涂,广盐性。穴居,有钻也栖息的习性,其孔道深达50~70厘米,孔道的深浅与长度依底氏而异,软泥层厚的较深。大弹涂鱼一般独居,在春夏繁殖季节可在孔道中产卵。利用胸鳍和尾柄在海滩上爬行或匍匐跳跃,稍受惊动就跳回水中或钻入穴内。皮肤和尾巴为辅助呼吸器官,能较长时间干露。

食性为杂食性,主食底栖硅藻,兼食泥土的有机质,以及桡足类和圆虫。常在退潮时出来索饵,刮食底栖硅藻。

繁殖习性:产卵季节为5~9月。雌雄从外观难以区别,雌体泄殖孔色红,大而圆,雄性泄殖孔狭小延长。卵巢黄色,卵为沉性粘着性卵。在水温26.5~29.2℃,盐度25~27‰的条件下,受精卵经87个小时左右孵化,仔鱼破膜而出。水温25~29.5℃,盐度10~15‰,孵化后第一天仔鱼全长2.58毫米,卵黄囊径0.35毫米,油球径0.14毫米,肌节24对。第二天仔鱼全长2.73毫米,卵黄囊径0.31毫米,油球戏0.41毫米,口已张开,尾鳍膜出现鳍条。第三天仔鱼全长2.82毫米,卵黄囊径0.27毫米,油球径0.14毫米。第四天仔鱼全长2.92毫米,卵黄囊径0.12毫米,油球径0.08毫米,尾鳍上下出现黑色素点,肝脏和胸鳍鳍条出现。第五天仔鱼全长3.67毫米,卵黄囊消失,油球仅剩一个小圆点,腹缘有13个黑色素斑点,开始摄食。第七天仔鱼全长4.2毫米,腹鳍愈合成吸盘状,肠子迥曲一次,胆囊出现,鳃盖明显,胸鳍发达。第八天稚鱼全长和毫米,鳃耙出现,各鳍鳍条完整,油球消失,臂鳍后方有一个红色素丛。气鳔前部红色素斑明显,腹缘黑色素斑点部分消失。孵后第十四天稚鱼全长6.45毫米,肠子迥曲三次。第二十天稚鱼全长约11毫米,尾鳍有黑色素斑点3行。第二十八天稚鱼全长约14.5毫米,第一背鳍5根鳍棘明显。第三十天稚鱼全长约16毫米,尾鳍基部、第二背鳍基部和体侧中央出现鳞片,体侧和背部有3行黑色素横斑纹。第三十三天幼鱼全长17.5毫米,鳞片完整,臀鳍后方红色素丛消失,尾鳍3行黑色素斑点消失。第三十七天幼鱼全长18.5毫米,上下颌出现牙齿,体色变灰。第六十天幼鱼全长30毫米。

苗种生产:亲鱼可用天然或人工养殖的亲鱼,繁殖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雌性亲鱼选择体重在25克左右为宜,二龄鱼个体大卵量多。雌鱼性腺发育较好的特征为腹部较膨大,泄殖乳突大而圆钝;雄鱼应选择20克左右,泄殖乳突较尖长。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可直接用于催产,或者放入产卵池自然产卵(产卵管道内)。性腺成熟度为3~4期的亲鱼,放在暂养池暂养,投喂收集自天然海滩的底栖硅藻。池水深20~30厘米,每天换水50%池内设饵料台。

人工催产:催产激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黄体生成素促性腺激素类似物(LHRH—A),单一或混合使用,胸鳍基部注射或背鳍基部注射。雌鱼注射二次,间隔16或24小时;雄鱼注射一次,每克体重注射量为雌鱼的一半。在水温22~24℃,盐度25~27‰的条件下,注射第二针后24小时,卵子达到成熟。雌鱼注射剂量与催产结果高剂量的HCG和混合激素(HCG+LHRH—A)的催产效果最佳。雄鱼只注射一次,与雌鱼第二针注射同步。催产后新鱼要雌雄分养,每天充气、换水。水温19~21℃,效应时间为39~58小时,水温26~29℃,效应时间为14~16小时。雌鱼注射12小时后定时检查卵子发育情况,如发现成熟卵流出,即取雄鱼精巢,进行半干人工授精。具体操作过程为:解剖取出卵巢,剪破卵巢袋放入干燥塑料盆中(也可不解剖而将卵挤出),然后取雄鱼精巢研碎或剪数段,放入盆中同卵混合。雌鱼和雄鱼的比例为2:1。然后将受精卵倒入盛有清洁的海水的料桶中,再将卵搅动均匀泼在预先备好的筛网上。卵粘附筛绢,即可将网吊挂在孵化池中孵化。

人工管道:人工管道用陶瓷烧制,形状为圆筒形,直径以10~20厘米为宜,管道上下二片可以拆合。将人工管道放入产卵池,水深20~25厘米。性腺成熟度好的亲鱼配对入池,每个管道放雌雄一对亲鱼。每天投喂附有底栖硅藻的淤泥,饵料置于饵料台上。

大弹涂鱼在管道产卵时间为午夜至凌晨,每天上午检查一次,每次抽查2~3个管道,如发现有产卵,则全部检查,将已附卵的管道移入孵化池孵化。产卵多的管产可获约1万粒卵。人工产卵管道能够诱导亲鱼配对和自然产卵,但产卵不集中。因此要采用多个小型育苗池。试验表明提高产卵池水温可促进性腺成熟,是一项获得集中产卵的有效措施。

孵化:把附有卵的网片或产卵管道,直接悬挂在孵化水泥池中充气孵化,或放在网箱内充气孵化,均可达到较高的孵化率,平均孵化率在50~60%。孵化期间每天换水50%,或全天微流水。最适孵化水温为26~28℃,孵化水温不宜超过30℃。在水温26.5~29.2℃,盐度25~27‰的条件下,经87小时左右仔鱼膜而出。孵化第四天仔鱼大多已破膜而出,这时可将采卵网和管道孵出,孵出仔鱼可直接留在孵化池中培育,也可移到育苗池培育。

仔稚鱼培育:刚孵化的仔鱼全长2.5毫米左右。育苗池放苗密度以每立方米放养5000尾。孵化第2天仔鱼开口,第5天仔鱼全长3.5~4毫米,卵黄囊消失,油球仅剩一个小圆点,腹缘有13个黑色素斑点,开始摄食。投饵应从孵化第3天开始。每天投喂轮虫二次,投喂前要计算池中轮虫残留量,然后添加轮虫。育苗池轮虫密度为5个/毫升左右。35日龄前后稚鱼开始变态,进入幼鱼期,鳞片逐渐长全,体侧和背部有8行黑色素横斑纹。这时应适量增加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从稚鱼后期至幼鱼前期,食性以动物饵料为主;第45日龄前后幼鱼全长约2厘米,转食硅藻,开始投喂滩涂采集底栖硅藻。此时可以出池养殖。

育苗期间,培育水采用砂滤海水,海水比重过高可用淡水调节,培育水比重以1.010~1.015为宜。充气量随生长逐渐加大。每天换水量为1/5~1/2。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