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懒蟹”,提高河蟹养殖效益

2024-11-4 12:3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1| 评论: 0

摘要: 养殖河蟹不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
养殖河蟹不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一、产生“懒蟹”的主要原因

“懒蟹”的产生,并非是河蟹的品种趋懒,它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所致。一是养殖水体溶氧过低,不能使其正常生活,致使部分河蟹往岸上爬,定居岸上。二是水位变动太大,水位上升时,有些河蟹在水面附近打洞,水位下降后,它们来不及向下迁移。三是投喂不均匀,造成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为了生存,就只好吃洞穴周围的泥土,吸收其中的微量有机质,以维持生命。四是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河蟹生长规格不一,个体小的为躲避体大者袭击,而离开水体,打洞穴居。

二、防范措施

为了减少“懒蟹”的形成,提高河蟹养殖效益,日常养殖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保持蟹池有充足的溶氧。河蟹生长季节,要保持水体溶氧在每升5毫克以上,当发现河蟹频繁上岸,口吐白沫,便说明池中水体已缺氧,要及时换水。

2、投饵要均匀。要求坚持四看四定投饵原则,同时饵料要充足,此外,投饵要投放在四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

3、保持水位稳定。要根据不同季节,将池水控制在适宜的水位,夏季水位宜控制在1.5米左右。

4、蟹池保持足够的水草。当水中溶氧不足时,河蟹会爬到水草上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久又能下水,可减少河蟹上岸数量,同时水草能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量。

5、捕捉“懒蟹”集中养殖。将“懒蟹”集中养殖,精心喂养,可多投喂些营养价值高,非常适口的螺、蚬肉等动物性饵料,懒蟹摄食后有利于生长,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懒蟹”的养殖效益。

6、保持合理放养密度。池塘养殖亩放幼蟹800-1000只,规格均匀,并一次放足。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