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鱼稻田的建设
(一)稻田的选择
要选择水源条件好、无污染、排灌方便、耕作层较深的稻田。耕作层浅的沙田和漏水田则不宜选用。
(二)加高加固田埂
养鱼稻田的四周田埂必须在春耕前用开挖鱼沟、鱼坑的下层硬土进行加高加宽。田埂要捶紧夯实,防止崩塌漏水逃鱼。
(三)开挖鱼沟、鱼坑
在养鱼稻田的四周距田埂80~100厘米的地方开挖环田鱼沟,并视田块的大小、形状开挖“十”字、“井”、“目”字形中心鱼沟,鱼沟深、宽分别为30厘米、40厘米。鱼坑宜设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边、田角,也可以设在田中心,亩设一个深100~120厘米,面积5平方米以上(视对鱼产量要求而定)。鱼沟、鱼坑应连通。
(四)做好拦鱼栅
为防止逃鱼,在鱼种放养前,须在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
(五)消毒和施肥
冬春农闲季节,开挖好鱼沟、鱼坑。旧的鱼沟、鱼坑要加以整修。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30公斤撒施消毒,一星期后灌足水并施300公斤腐熟粪肥培肥水质,4~5天后即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
二、鱼种放养与管理
(一)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
稻田养鱼主要是养禾花乌鲤、草鱼、鲫鱼和塘角鱼等。也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其它鱼种。
2、放养时间
抛秧前就可以放养,但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较大规格的鱼种为好。
3、放养数量
要根据鱼坑的大小、稻田的生态条件、是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粗放养殖还是投饵精养、以及鱼种规格大小和产量要求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一般每亩稻田可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200~800尾。鲤鱼、鲫鱼和草鱼混养,粗放养殖放养数量小些,草鱼比例大些,达一半以上;肥水田、精养田鲤鱼、鲫鱼比例大些,可达70%以上;亦可以单养。根据广西桂林、玉林等地反映,养殖禾花乌鲤产量高,效益好。
4、注意事项
一是要注意让鱼种适应田水水温;二是鱼种出现不适应时,及时注入新水;三是做好鱼体消毒,将鱼种放在3%~5%的盐水中消毒5~10分钟再放养;四是要检查出入水口拦鱼设施。
(二)饲养管理
1、投饵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天然饵料可供鱼类摄食,每亩可形成20公斤左右的天然鱼量,要达到每亩50公斤以上产量,必须投饵喂鱼。常用的饵料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糠麸和复合颗粒饲料等。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并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2、调节水位和水质
根据水稻和鱼的需要管好稻田里的水,通过排、灌水和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以满足水稻和鱼的需要。
3、鱼病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稻田、鱼沟、鱼坑以及鱼种的消毒工作,管好水质。
4、安全度夏
要经常清理鱼沟、鱼坑内淤泥,保证一定深度。鱼坑内放养浮萍等水生植物,除排水晒田外,应保持稻田一定水位。
三、水稻的栽培与管理
(一)品种选择
与一般稻田相比,养鱼稻田肥力较强,水稻品种应选择耐肥力强、耐深水、抗倒伏、适应性强的紧穗型高产优质品种。
(二)免耕抛栽
为确保水稻单产不受影响或相应有所提高,养鱼稻田要施用壮秧剂培育壮秧,3.5~4.5叶时,及时抛秧,适当比常耕抛秧增加抛秧增加抛栽密度(10%)。
(三)施肥技术
合理的稻田施肥,不仅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肥料的需要,而且能增加稻田水体中饵料生物量,为鱼类生长提供饵料保障。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要占70%~80%。追肥要控制每次用量,禁止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提倡施用生物肥料和复合肥,喷施根外肥。施肥时应避免高温天气,并尽可能地使用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切勿将化肥直接施入鱼沟、鱼坑内。
(四)管水技术
一是经常疏通鱼沟、鱼坑;二是保持稻田养鱼水位;三是灌深水控蘖;四是加注新水改善水质。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稻田养鱼后,水稻的病虫害明显减轻,尤其是使用诱虫灯后,一般不需要用药防治。如确需用药,一定要使用对鱼危害很小的低毒药剂,控制用药量。喷药前加深田水,喷药后换水并保持较深水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