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模式的选择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养鳗业正经历着生死攸关的考验,传统的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的弊端逐渐显露:池底严重老化,病原体耐药性增强,用药不规范,药物残留等问题。通过对当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和人类对水产品的消费潮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并结合养鳗业的现状与特点,认为精养池+土池仿生态养鳗模式是今后养鳗业的发展趋势。该模式能有效地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精养池+土池仿生态养鳗模式是指将鳗鲡的白仔、黑仔培育养殖阶段放在精养池中进行,把幼鳗、成鳗育成养殖阶段放在山区土池进行仿生态养殖。该模式具有养殖成本低,不易产生“三类苗”,养殖技术容易推广普及等特点。精养池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鳗池或在土池附近建造几口面积各为160-180m2,池底为沙包土结构的精养池,用于白苗培育与黑仔养殖,白苗池与黑仔池可以通用;土池一般以山区为最佳选择对象,山区具有水源好,无污染,水量丰富,植被茂盛,田地租金低等优势。精养池进行白苗、黑仔培育养殖是在当前的养殖技术基础上稍加改进,特别是用药方面,一定要杜绝使用违禁药品,以符合绿色养殖的要求;而在土池进行幼、成鳗养殖阶段则要注重水环境的培养与管理,应用生态学原理预防鳗病,实现全过程的仿生态养殖。 二、病害防治的创新 病害防治是绿色鳗鱼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以前在鳗鲡养殖过程中,一些病害的防治牵涉到使用违禁药品,要进行绿色鳗鱼养殖除了要做好相关病害的替代药品研究外,还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1.研制开发鳗病诊断试剂盒。可以采取涂膜、纸片、检测液、检测板等措施获得方便、价廉、准确的诊断试剂盒,克服鳗鱼病害(除寄生虫病外)诊断的盲目性、片面性与主观性。 2.设立专家诊断系。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地区各级鳗鱼协会网络建立起专家诊断系统,使鳗鱼疾病的诊断出现新的局面。 3.加强鳗鱼免疫药品的开发研制开发一种不易被鳗鱼胃肠所破坏的口服疫苗,或者深入研究鳗鱼粘膜免疫的功能之后,采取浸浴或喷洒方式对疫苗进行给予,达到有效预防一些重大疑难病害(如狂游病)的目的。 4.侧重进行“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副作用小、毒性小、用量小)渔药的研制与开发辟如:窄谱性抗生素,鳗鱼专用药物,增强鳗鱼机体功能(如免疫增强剂、促生长剂等)的营养类药物。 5.对重大病害的预测与预防。首先依据相关原理建立起鳗鱼病害发生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包括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病害的化验检测方法,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遥控卫生监测等高科技术,此外还需要建立遍布各个地区的病害预报网络,对重大鳗鱼病害的发生、发展及发病规律进行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