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的水域中,性腺发育成熟的细鳞鲳,在一定的水流速度、水温和水位变化等生态环境条件的刺激下,亲鱼本身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以使卵巢或精巢完成整个成熟、排卵或排精过程。而在池塘中养殖的细鳞鲳亲鱼,很难用人工模拟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亲鱼自然繁殖。因此,生产上采用人工注射激素,促使雌亲鱼卵子成熟、排卵和产卵,促使雄亲鱼精子成熟并排精。催产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人工催产。 早在1977年,Godinho等人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细鳞鲳首获成功,并进行了早期胚胎的发育观察;尔后,在1981年Castagnolli和Donaldson用鲑鱼脑垂体精制品(SG-G100)、1985年Romagosa等人用鲑鱼脑垂体粗制品(SPE)、1986年Bernardina等人用促黄体素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分别对细鳞鲳进行催产,均获得了成功。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1999年7月在我国对细鳞鲳进行人工繁殖,首次获得了成功。 (一)亲鱼的选择 为了确保催产成功,必须对雌、雄亲鱼的成熟度进行选择,只有成熟的亲鱼,在适宜水温、水位、催产剂和催产技术等条件;才能够正常排卵或排精、人工授精。一般可根据亲鱼的外表或与挖卵观察相结合的方祛来鉴别亲鱼成熟度。 1.外形鉴别细鳞鲳在性成熟之前;很难分辨雌雄。达到性成熟时,雌鱼个体较大,腹部膨大,后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腹部两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乳突大,呈紫红色。这样的雌鱼,符合催产条件。如果前腹部饱满,后腹部小且不柔软的雌鱼,还不成熟。腹部过于柔软松驰的雌亲鱼,则为卵巢被吸收退化的亲鱼;性成熟的雄亲鱼,个体相对较小,腹部狭窄,生殖器呈三角形凹入,若轻压腹部有较多乳白色的精液流出,则说明鱼体成熟度好,可进行催产。如轻压雄亲鱼后腹部,挤不出精液或挤出少量精液且精液入水后成细线状不散开,这说明雄亲鱼尚未完全成熟,不能选用。 2.挖卵观察为了更准确地鉴别雌性亲鱼的成熟度,还可采用挖卵器取卵检查。挖卵器可用塑料管、铜杆或鸭鹅毛管制成,在前部为挖取槽长1.5厘米、宽为0.3厘米的小孔。用挖卵器轻轻插入雌亲鱼生殖孔,当挖卵器顺利地插入鱼体生殖孔2—3厘米后,慢慢转动1周,再轻轻抽出挖卵器,即可取出卵粒。若生殖孔太紧,表明雌亲鱼成熟度差,此时不应再用力插入。卵粒用显微镜检查,卵子为翠绿色,卵粒大小均一、流动自如,卵径为939.0微米的卵,受精率高。这类的卵子,在排卵之前卵径会增大到1001.6微米。 细鳞鲳亲鱼的繁殖力与年龄成正比,3龄的细鳞鲳雌亲鱼,绝对怀卵量为297308粒/尾,4龄的细鳞鲳雌亲鱼,绝对怀卵量为377643粒/尾。 (二)雌雄配组 在催产之前,有计划地搭配雌雄亲鱼的数量,即为配组。为了有利于细鳞鲳亲鱼产卵和受精,生产上一般采用雄亲鱼的数量多于雌亲鱼,雌雄亲鱼之比为1:2。配组时要注意:参加同批催产雌雄亲鱼的个体大小,应尽可能相近。 (三)催产剂及注射量 目前常用的催产剂有: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酮(DOM)和混合激素等。 催产剂的种类和催产剂的有效剂量,要根据亲鱼的数量、成熟度、性别和个体大小,以及催产时间、水温等情况进行选用。在催产早期或水温低或亲鱼成熟度差的情况下,催产剂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已有资料证明,采用两针注射法,两针间隔6小时与12小时,具有相同的催熟效果。这表明催熟率由第一针所决定,第二针对诱导排卵非常有效。 (四)催产方法 细鳞鲳常用的催产方法是:先注射少量催产剂进行催熟,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催产剂进行催产。即:通常所说的两次注射法。 1.催产剂的准备脑垂体(PG)用干净的研钵将其研成粉末,研的越细越好;然后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悬浊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促黄体素生产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用生理盐水溶解备用。一般按催产亲鱼的体重,计算出催产剂的总用量,再增加5%—10%的补充配制和作为注射时的损耗。注射的生理盐水用量,一般每尾亲鱼每次注射2毫升,不宜过浓或过稀,以免影响催产效果。 2.注射方法体腔注射和肌肉注释均可,生产上多采用体腔注射。注射前要先将注射器、针头用水煮开消毒。体腔消毒时,一般在胸鳍或腹鳍基部无磷凹入部位进针,深度为1—1.5厘米,注意不能刺伤心脏,将注射液慢慢地注入。肌肉注射部位是在侧线与背鳍之间,注射时要用针头挑起鳞片,并顺着鳞片向前刺入肌肉中,或从背鳍基部后方无鳞处与鳍条平行进针,深度为1.5—2厘米。两针针距为8—14小时。 (五)效应时间与发情 从末次注射催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距,称为效应时间。效应时间的长短,与水温、催产剂种类、注射次数、剂量和亲鱼性腺成熟度等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水温、催产剂种类和剂量关系最大。一般水温高,效应时间短;反之,则长。注射脑垂体,比注射其他催产剂效应要快。细鳞鲳亲鱼催产后,放入水温为23—30℃的微流水催产池中,效应时间为7—14小时,在其最佳繁殖水温25—28℃时,效应时间为8—10小时。 亲鱼注射催产剂入池后,先是各自漫游,到效应时间后,雄亲鱼开始追逐雌亲鱼,即为发情。到发情高潮时,亲鱼在水中兴奋急游,激水成浪花,或拔水出声。冲水对亲鱼发情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般在发情前2小时,加大产卵池中水的流速,促进亲鱼追逐、产卵或排精等生殖活动。发情后和产卵时,给以微流水。 (六)自然产卵与人工授精 1.自然产卵发情的细鳞鲳亲鱼达到高度兴奋时,雌雄亲鱼急速游动,身体紧贴或扭在一起,最后雌、雄亲鱼腹部紧贴,胸鳍张开靠拢,尾柄互相勾紧,此时,雌亲鱼产卵,雄亲鱼射精,并借鳍以搅动水流。使卵、精充分接触而受精。 2.人工授精由人工采卵、采精、授精,以获得受精卵的方法称为人工授精。为提高人工授精率,首先必须准备判断亲鱼发情产卵的时间,适时捕鱼采卵、采精;其次,进行人工授精时,要求掌握比较熟练的操作技术。一般人工授精的方法有干法、半干法和湿法3种,其中干法授精最为常用。具体做法是: (1)采卵在亲鱼催产后,雌、雄亲鱼追逐激烈时,或达到效应时间雌、雄亲鱼仍无追逐现象时,均需及时检查雌亲鱼是否产卵。检查可在水中进行,将鱼体腹部朝上,用手轻压腹部,若有较多的卵子从生殖孔产出,即可进行采卵。如产卵不多时,可将亲鱼暂养约半小时后再进行采卵。 采集鱼卵的颜色,如呈青灰色,游离,大小均匀,卵粒饱满、圆整,吸水快,膨胀均匀且胀足,卵巢液呈黏稠状、量适中,此为优质卵,受精率高;如卵粒呈暗淡色,带“白卵”,卵球大小不均匀,弹性差或无弹性,卵膜易破裂,吸水慢且不完全,卵巢液少或多似水、无黏性,此为成熟不良的卵或为过熟的卵,受精率低或不受精。 (2)采精成熟雄亲鱼的精液,一般随时均可采集。精液如呈乳白色、黏稠状,则为优质精液;如精液较稀、略带黄色,则一般为过熟,质量不佳。精液的采集,一般用5—10毫升的针筒(不带针头)吸入人工挤出的精液储存备用。精液也可预先采集,放入保存液中。保存液配方为葡萄糖2.9克、柠檬酸钠1.0克、碳酸氢钠0.2克、氯化钾0.03克、磺胺0.3克,另加蒸馏水100毫升,进行制备。保存时,将新鲜的精液,加入3倍保存液进行稀释,再逐步降温至3℃,放入冰箱或保温瓶内保存备用。一般精子可成活10—15天,使用时待温度上升后即可用于人工授精。 (3)干法授精将成熟排卵的雌亲鱼及成熟雄亲鱼起捕,用干毛巾抹去亲鱼鱼体及泄殖孔部位的水分,将雌亲鱼的卵子挤入擦干的白搪瓷盆中,同时将雄亲鱼对着容器挤入精液或将提前采集好的精液注入其中,立即用羽毛或手均匀搅拌l—2分钟,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后再轻轻搅拌,受精过程便在此时进行。在人工授精过程中,切忌阳光直射,以免紫外线杀死精子,影响受精率。 三、孵化 受精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破膜而出,变成鱼苗,这就是胚胎发育过程。生产上所讲的孵化,实际上包括了鱼苗下塘前的整个时期。细鳞鲳的受精卵孵化,在流水中进行。 (一)胚胎发育 受精卵的孵化,当水温为25—28℃时,破膜时间为16—20小时;当水温为29℃时,破膜时间为13小时。刚出膜的鱼的长度为5—6毫米。 1.受精卵细鳞鲳卵粒呈青灰色,无黏性,卵膜薄而透明,属漂浮性鱼卵。刚产出的卵粒,直径为1.1—1.2毫米。每克重的卵,含卵900—1000粒。受精卵吸水30分钟后,膨胀到5—6毫米。 2.胚胎发育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巴西新品种课题组科研人员,1999年对细鳞鲳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 孵化出膜的鱼苗,再经过4—5天的孵化,鱼苗的腰点明显,卵黄囊即将被吸收完毕,消化道贯通,此时鱼苗即可准备下塘,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二)孵化设备 细鳞鲳人工繁殖常用的孵化设备有:孵化缸、孵化桶和孵化环道等。 1.孵化桶(缸)孵化桶一般由镀锌铁皮焊接而成,呈漏斗状,由桶体、过滤罩、支架和进出水管等部分组成。水经缸底流入把卵冲起,使卵不停地上下翻滚,呈悬浮状态,孵化水则由过滤罩过滤流出,通过出水口流走。孵化缸一般用水缸改制而成,进水则通过缸中间的导管,由导管上部进水至底部泛起,使卵不停翻滚,水再经滤罩流出。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受精卵80万—120万粒。 2.孵化环道适宜大规模生产的大型孵化设备,多为砖砌水泥砂浆抹面结构的孵化环道,小型的也有用塑料或白铁皮制成,一般环道为2—3环,也有单环或3环以上的。进水管设在环道底部,水在环道中环流,然后以内溢或外溢的方式经排水管排出,进排水各成系统,均由设在环道外的闸阀控制。为了防止水流出现死角,放卵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立方米水体以放卵100万—120万粒为宜。 (三)孵化管理 1.选择孵化用水在选择孵化用水时,要求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无敌害生物,含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酸碱度适中,pH6.5—7.5。 2.预防敌害生物由于初出膜的鱼苗十分娇嫩,器官发育不全,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差,易被生物敌害残杀,故进水时应先用120目的尼龙筛绢过滤,防止水中的剑水蚤、水蚤、水生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对鱼卵、鱼苗造成危害。 3.水温要求细鳞鲳受精卵孵化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速度也不同。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孵化时间将缩短。当孵化水温低于或高于所需水温或水温骤变,都会造成胚胎发育停滞,或畸形胚胎增多,影响孵化出苗率。细鳞鲳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水温为25—28℃。 4.溶解氧胚胎发育需要氧气供应,且随着发育进程需氧量逐渐增加。在生产上要求孵化用水的含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同时还要求保证卵或苗不堆积,否则即使在高溶氧量的水中也会出现缺氧窒息而死亡。 5.流水流水孵化时,流速大小决定水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和受精卵的分布密度。流速过缓,卵会沉积窒息死亡。过快,会使卵膜过早破裂,胚胎死亡。所以,在孵化过程中,水流调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水的流速可根据水的交换情况进行调节,一般以15分钟交换一次为快,以30—40分钟交换一次为慢。放卵时,要求卵能随水逐流,保证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随着胚胎的发育,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将越来越大,必须逐步增大流速。出膜时,则应适当减缓流速,以提高孵化酶的浓度。出膜后鱼苗活力弱,大部分时间在水体下层,为避免鱼苗堆积水底而窒息死亡,流速要适当增加,以利于鱼苗的漂浮和均匀分布。 (四)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 1.受精率一般在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晚期计算受精率。随机抽取鱼卵200—500粒,放于培养皿中,数出总卵数和正常的受精卵数(重复计数几次),计算出正常发育的好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即为鱼卵的受精率。 受精率=(受精卵数÷总卵数)×100% 2.孵化率为了提高孵化管理水平,必须计算孵化率。 孵化率=(孵出鱼苗数÷受精卵总数)×l00% 3.出苗率生产上真正的孵化率难以计算,生产上主要是计算出苗率。出苗率即出苗数占受精卵总数的百分比。 出苗率=(出苗数÷受精卵总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