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粪海胆的人工繁养与病害防治

2024-10-21 13:2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47| 评论: 0

摘要: "身披褐针毯、貌奇心胆小;遇到敌害来,慌忙把身藏"。这一民间谜语打的就是海洋里的奇特生物--海胆。海胆,别名刺锅子,因外形就像带刺的仙人球,故又称"海底刺球"。  海胆属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门--棘皮动物门 ...

"身披褐针毯、貌奇心胆小;遇到敌害来,慌忙把身藏"。这一民间谜语打的就是海洋里的奇特生物--海胆。海胆,别名刺锅子,因外形就像带刺的仙人球,故又称"海底刺球"。

  海胆属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门--棘皮动物门的海胆纲。生长在潮间带浅海区域,我国沿海有60多个种类。福建平潭(岛)县的流水、东澳和苏澳三个镇蕴藏量较多,每平方米岸线最高达70粒左右,少的也有30粒~40粒。我国1987年以来开始人工试养,目前增养殖主要种类--马粪海胆取得成效。它经济价值高,取其生殖腺制成"云丹"、海胆酱,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同时又是人们喜爱的海洋观赏动物。

  一、生学物特性

  海胆口向下较平,体表除口和肛门周围外,均包有坚硬的壳,壳上密布棘刺。壳径3厘米~4厘米,棘长0.5厘米~0.6厘米,通常体表为绿色。喜栖身于岩礁、砾石及较硬泥沙质浅海地带海藻丰富的礁林间或石缝中。海胆行动缓慢,有背光和昼伏夜出习性,靠棘刺防御敌害。海胆生性贪食懒做,凌晨活动频繁,以吃海藻类为主,也食浮游生物等。  海胆寿命4龄~8龄,3年期可繁殖产卵。海胆雌、雄异体,产卵季节随地点不同而不同。在南方一般性成熟于5月~6月,适温13℃~15℃,壳径3厘米~4厘米,其产卵量为300万粒~400万粒/个,一年可排卵数次。繁殖期间出现奇象,除深水区经浅水区早成熟外,而在同一个海区,如有成熟生殖腺的海胆生物存在,就会导致整个海域所有性腺成熟的海胆全部排出精卵,孵化受精,此种现象被誉为"生殖传染病"。

  二、人工繁殖

  1.亲体培育马粪海胆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亲体壳径4厘米~5厘米,终年怀卵,系多次排放产卵类型。亲体一年四季均可就地采捕,采捕来的亲体要求外型完整、无机械损伤。6月~7月水温22℃左右为采捕最佳季节。可将采捕来的亲体按每立方米水体80个~100个的密度暂养。此间每天凌晨和傍晚各换水1次,投饵以鲜海带和裙带菜为主。并加强科学管理,对粪便和残饵应清除干净。

  2.产卵孵化(1)根据亲海胆生殖腺成熟情况,采取氯化钾注射法采集精卵子,采集精卵时应做好分池产卵和排精工作。孵化密度4粒~5粒/毫升。受精卵为沉性,经过10多个小时即能分裂进入囊胚期。通过多期变态的幼体,约过30天~60天,就能自然生成稚体海胆了。

  (2)根据该县养殖专业户的多年实践,认为马粪海胆在繁殖后代方面有个"高招",即是前面提到的生殖传染法。这是马粪海胆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特殊繁殖法。此法能获得大批卵,凡壳径达3厘米~4厘米的个体可产卵300万~400万粒,壳径6厘米~8厘米的个体产卵量为400万~500万粒。

  三、开发与增殖

  海胆的再生能力相当强盛,甚至连壳的裂痕和伤口也能自动愈合。因此养殖海胆十分简便容易。福建省平潭县以沿岸海域围垦池养为主。在整个养殖过程的管理方面,着重是投喂饵料。可主要投喂海藻类食饵,如海带、裙带菜或石莼等。投饵时间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可根据海胆食量多寡,以不留残饵为准。投喂方法,用刀切碎鲜海藻后,散投于池的中心点为宜。

  通常6月~8月海胆生殖腺饱满,出肉率高,是采捕最佳季。如产卵期过后,即使生殖腺成熟的海胆也会变瘦,出肉率只在5%左右,应该严禁采捕。

  四、病害防治

  马粪海胆病害较少,但在幼体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腕肉部分溃烂现象,其幼体常因此疾病而大量下沉死亡。

  防治方法 每天施投青霉素1ppm或土霉素1ppm,可以预防幼体出现烂腕病害,提高成活率。另在幼体生长中不要投喂扁藻、小球藻,以免引起幼体腕萎缩、溃疡死亡。

  五、采捕与加工

  采捕 可于每年6月~8月大潮水时采收。方法有潜水采捕和拖网捕捞。因拖网捕捞损害资源,目前多采用潜水采捕法。

  加工 取海胆卵制成海胆酱。每10吨海胆,可取1吨海胆卵。加工要细致,加工场所应通风、阴凉,避阳光曝晒。当潮捕的海胆,应在24小时内处理完,否则会变质报废。方法是先用刀剖开海胆囊,取出完整卵黄,去壳屑洗净,撒入10%的食盐。过一天再按10%加料酒码匀,密封于缸内,置于冷库,保持库温8℃~9℃发酵保存,一个月后即成海胆酱成品。海胆酱为鱼酱中的上品,日本每年从韩国、美国及中国进口。我国大连、福建出口日本的海胆酱每吨售价达1万多美元。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