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鲷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2024-10-17 10:3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1| 评论: 0

摘要: 一、 生物学特性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又称南美鲱鱼,在分类上属于脂鲤 目,无齿脂鲤科。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水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湖泊、水库中,为巴西国内的主要淡水经济鱼 ...

一、 生物学特性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又称南美鲱鱼,在分类上属于脂鲤 目,无齿脂鲤科。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水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湖泊、水库中,为巴西国内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能力强、易饲养、易捕捞、肉质鲜美等优点 。我国1996年3月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巴西引进夏花鱼种,经强化培育 ,1998年6月在国内首次获得人工繁殖成功。现已在广东省、广西、海南 、福建、上海、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河南、北京、天津、新疆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1999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面积为1亩,水深1.2米的土池中试验养殖,历时111天,产量达525.46公斤,净产470.91公斤,个体平均重430.16克,盈利3666.36元。巴西鲷体侧扁,体形与鲤、鲫鱼相似,体色为银白色 ,胸、腹、臀鳍呈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鳞片粗糙,与海水鱼相似,体肌以红肌为主,口感嫩而不腻,可与加州鲈鱼媲美。巴西鲷为热带鱼类,适温范围为9-- 36℃,最适宜养殖水温为26--30℃,比淡水白鲳耐低温。耐盐范围为8 ‰以下。较耐低氧,适于人工养殖。该品种为杂食偏向于植物食性,幼鱼阶段主要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为食,也摄食一些绿藻、硅藻,稍大可摄食水生昆虫幼体、水蚯蚓等。成鱼可摄食各种类型的藻类、有机碎屑、水生昆虫等。
二、 养殖技术
1、 池塘条件:面积要求不严,一般3--5亩为宜,水深1.5- 1.8米,水源要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2、 清塘:可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每亩75--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也可用漂白粉使池水呈10PPM浓度,进行消毒。
3、 苗种投放:要求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 当水温达到15℃以上才能放苗。夏花5-6月投放,冬片4月中、下旬投放。苗种投放前要消毒,可用10mg/L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也可用2%--3% 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根据各单位不同的池塘条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放养方式:
①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可在常规鱼池中套养。苗种规格2.5-4厘米,放养密度250-300尾/亩。鲢、鳙、草、鳊等品种一般亩放1200-1500尾,鲤鱼、罗非鱼、淡水白鲳、银鲫等吃食性鱼类要少放或不放。如当年夏花主养商品鱼,亩放夏花1200-1500尾,配养鲢、鳙鱼种100尾左右,巴西鲷当年可达350-500克。
② 利用常规鱼池套养,培育巴西鲷大规格鱼种的,一般可亩放夏花1000-1200尾。
③ 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夏花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适当配养一些鲢、鳙鱼种。
④ 池塘混养商品鱼的,苗种规格5--10厘米为宜,亩放200 --250尾,再放养部分鲢、鳙等鱼种。
⑤ 池塘主养商品鱼的,可亩放30-50克的大规格鱼种1000-12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尾左右。
4、 饲养管理: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摄食鱼粉、豆饼、豆渣、麸皮、米糠、花生饼、菜籽饼、酒糟等,饲料要营养全面,以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为好,蛋白质含量一般25 %--30 %,在主养巴西鲷的池塘中,可投喂鲤、鲫鱼颗粒饲料。要坚持"四定"的原则,每天检查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一般幼鱼日投饲量为体重的8%--10%,鱼种为5%--7%,成鱼为3%--5%。每天喂两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下午可多投些饲料。要定期换水,如发现池水过浓、发白、发黑等, 说明水质开始恶化,要及时换水或加水,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好。每月施用两次生石灰,对改善水质有利。要勤巡塘,发现鱼类浮头、摄食量下降等异常情况,可能是缺氧、发病等,要及时采取措施。
5、 鱼病防治:由于养殖时间较短,病害少,但也应注意防病。敌百虫对巴西鲷很敏感,防治鱼病时最好不用。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