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田养鱼的设施 (一)田埂的加高加固 为防止田埂漏水和暴雨冲塌田埂导致逃鱼,同时为了预防黄鳝、鼠类的危害,放鱼前要加高加固田埂,并捶打结实。田埂最好用条石,片石等砌成永久性田埂,但费用较高。参照浙江省嘉兴市郊区养鱼池塘池埂保护方法,可降低护埂费用。其作法是:在田埂内侧贴上聚乙烯网布,下端卷成直径5厘米的圆筒并装满石头,埋入田中;上端用竹竿,木条等固定后用土压实。由于网布网眼小,淹水后水生植物附着生长,使其不易透水。未淹水部分至少可用4年,淹水部分使用期更长。 田埂的高度直接影响田间水位,水位深,鱼产量才可能高。一般丘陵地区田埂高40-50厘米,平原地区50-60厘米,各水田和湖区低洼地则需80厘米以上。 (二)鱼沟鱼溜的设置 鱼沟鱼溜是水稻施肥、喷农药和烤田时鱼的栖息地和捕鱼时鱼的汇集处,也是高温季节鱼的避暑场所,因其水位较深,水温变化较小。鱼沟鱼溜对水稻抗旱也有很大作用。 1、鱼沟 鱼沟分主沟和围沟,主沟开在田中央,一般宽30-50厘米,深25-30厘米,有的地方主沟深达50厘米。通常不足一亩的稻田开"十"字形主沟,较大的田块开"井"字形主沟,一般每隔20米开一条横沟,隔25米开一条纵沟。围沟又称环田沟,沟宽1-2米,深70-80厘米,距离田埂50-100厘米,即约插2-4行秧的距离。田块较小或有鱼凼时,可不设围沟。 近年来,一些养鱼户在田中设暗沟,即在部分鱼沟上用石板或砖盖上,并留通气孔,暗沟上种水稻,既能增加水稻产量,又不影响鱼的生长。 2、鱼溜 鱼溜又称鱼窝,其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10%。鱼溜大小直接影响鱼产量:鱼溜面积大,蓄水多,鱼产量就高,但鱼窝面积过大会减少水稻株数,影响水稻产量。培养鱼种的稻田,鱼溜占稻田面积的3-5%,深70-80厘米较好;饲养成鱼时,鱼溜占稻田面积的8-10%,深80-100厘米为佳。鱼溜可开在田角、田边、进排水口或离田边不远处,以方便投饵;也可开在田中央,即在纵横鱼沟交汇处。面积小的稻田,一个鱼溜就够了,而面积大的田则需挖多个鱼溜。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图10-1、图10-2) 3、沟槽 有的地方将鱼沟鱼溜合并为一沟槽,即沿稻田长边开挖深1米、宽2米的沟,田中不再设鱼沟鱼溜。这种沟槽面积小于常规鱼沟鱼溜,而容积却增加近50%,同时水稻株数增加了,获得稻鱼双丰收。
(三)进排水口,平水缺及拦鱼栅设置 1、进排水口 进水口与排水口一般设在田相对的两角处,以便灌水和排水时整个稻田的水能均匀流动,得到循环。进排水口的大小取决于稻田面积和大雨时排水量。进水口应稍高于田面,如田凼式稻田养鱼进水口比田面高10厘米左右,而排水口与田面等高或稍低。 2、平水缺 为保持田间一定高度的水位,并在雨季排出过多的田水,有必要设平水缺。平水缺常与出水口合二为一,即在排水口底部及两侧用砖、板石或条石等砌成,平铺砖的高度为田间最高水位。 3、拦鱼栅 稻田养鱼时,进排水口必须安装拦鱼栅,以防逃鱼并杜绝野杂鱼进入稻田。拦鱼栅可用竹篾、塑料、金属丝和树枝等编织而成。出水口鱼栅凸面向内,进水口则凸面向外。鱼栅约比进水口大,其高度取决于稻田面积和田埂高度,通常鱼栅宽90-100厘米,高80-85厘米。鱼栅孔径大小与鱼的规格有关:全长1.5-2.5厘米时,孔径0.2厘米,全长3.3-16.5厘米时,孔径则取0.4厘米。鱼栅应安装牢固。有的地方在鱼栅内侧插一排杉树枝条,既可拦污,又能拦鱼,效果更好。在坑沟式稻萍鱼养殖中,排水口鱼栅为三层:内外层是竹篾编的鱼栅,起拦污拦萍作用,中层为拦鱼栅;进水口处二层,外层拦污,内层拦鱼。 (四)搭棚遮荫 由于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大,夏季常出现水温过高危及鱼的生命的现象,因此在鱼溜上空搭棚遮荫是稻田养鱼的重要环节。鱼溜位于田角或靠所田边的可种瓜、豆和葡萄等,搭一矮架荫棚,鱼溜在田中央的,可用稻草或别的材料搭荫棚。 (五)防洪沟 在积雨面积较大的田块中养鱼,常因洪水期间稻田水满溢出,造成逃鱼事件,因此必须设公共防洪沟,最好用石料砌成永久性防洪沟。一般正冲田防洪沟宽1.0-1.2米,深1.2~1.5米。 二、稻田养鱼的类型 (一)按水稻种植类型与鱼的关系划分 1、稻鱼兼作 指水稻种植期间养鱼的稻鱼共生型,包括水稻收获后的连养类型。 1)单季稻兼作养鱼 指早稻、中稻或晚稻插秧后养鱼的方法。若以收获鱼种为目的,则在水稻收割后就起捕;若养成鱼,在水稻收割后加深水位,养至第二年插秧前捕获。单季稻田周年养鱼时,鱼的平均产量高于每亩50公斤,高产者亩产鱼100公斤以上。 2)中稻加再生稻养鱼 插秧时放鱼,中稻收割时留多个节位,蓄再生稻,并保持田间较深水位,有利于鱼的生长和安全越夏,同时再生稻也能达到一定产量。四川省岳池县水产站1989年在川北试验中稻加再生稻并全年养鱼,结果水稻亩产671.9公斤,鱼亩产51.8公斤。 3)双季稻兼作养鱼 稻田种早晚两季稻、在早稻秧苗返青时就放养鱼苗,早稻收割后晚稻插秧前这段时间,鱼暂养在鱼沟鱼溜或坑凼中。可养至第二年插秧前捕鱼。双季稻田养鱼尽管水稻产量很高,但鱼产量比单季稻田或中稻加再生稻田养鱼的低得多,因稻鱼共生期太长,而共生期间田间水位浅,不利于鱼的生长。 2、稻鱼轮作 指养鱼与种稻分开,种稻时不养鱼,养鱼时不种稻的种养方式。稻鱼轮作一般选择低洼田或畜禽危害严重水稻收成极差的田,在福建广东一带很流行这种方式。由于水位较深,类似池塘养鱼,产量较高,管理也方便,避免了稻鱼兼作时施化肥,喷农药,烤田等时期与养鱼的矛盾。稻鱼轮作种稻期间一般不除草,少喷或不喷农药,待水稻收割放鱼后,杂草和害虫便成了鱼的饵料。 稻鱼轮作主要类型有:一稻一鱼制,即种一季早稻,然后蓄水养鱼;二稻一鱼制,即按早稻、夏花鱼、晚稻的顺序进行轮作;二稻二鱼制,在二稻一鱼制基础上增加冬季养鱼,即在晚稻收割时只割稻穗。留茬17厘米以上,然后加深水位投放鱼种。另外还有秧鱼轮作模式,即育秧与养鱼轮作,有一秧一鱼制和二秧一鱼制等。 (二)按稻田养鱼沟溜坑凼类型划分 1、田凼式及田池式 这种类型在四川的稻田养鱼中普遍采用。在离田边不远处或田边挖一大型鱼凼,其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可为圆形或方形。鱼凼深2-2.5米,内壁用条石、片石或砖块等砌成,为防盗鱼,凼底部可打暗桩。凼口边缘筑20厘米高,20厘米宽的埂,埂上留几个缺口;凼埂周围挖一40厘米宽、30厘米深的环沟,并在鱼凼四周挖几条宽60-100厘米,深60-80厘米的鱼道,直至田的最远端(图10-3)。田中不再开鱼沟鱼溜。春季插秧前,鱼种暂养在鱼凼中,人工投喂,秧苗返青后打通鱼道,放鱼入田。田凼式稻田养鱼不仅鱼产量高,而且水稻抗旱的水源也有保障,因此年年丰产。 田池式与田凼式相似,只是前者小池面积较大,占稻田面积的10%,而深仅1.2-1.5米。
2、垄沟式(半旱式)在稻田内起垄开沟扶埂,垄上种稻,沟里养鱼的模式。田角设一鱼凼为捕鱼用,田中央开一主沟,四周挖围沟、主沟、围沟与垄沟相连(图10-4)。垄宽52-105厘米,沟宽40~50厘米,深25-30厘米(以沟底为硬层较好,图10-5)。起垄以南北向为宜,以免夏季当西晒时水温过高,不利于鱼的生长。垄上插秧行数取决于垄的宽度,可为,4、6或8行,宽窄行结合。如栽4行时,垄的两边各栽两行窄行,中间留一宽行,行距约25-30厘米。
半旱式稻田养鱼鱼产量很高,因沟凼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一半,且沟深,蓄水多;同时水稻产量也高,因起垄后土壤的通气性改善了,沟中的水又能保持土壤的湿度,对水稻根系生长极为有利。
3、流水坑沟式 将流水养鱼与稻鱼共生原理相结合,在沿稻田水渠的田边挖一条深1-1.5米,占稻田面积4-8%的宽沟,并用石或砖砌成永久性沟,延伸到近田块1米处,沟与田间筑一小田埂,高15厘米,宽20厘米,其上开2-4个缺口,田中按常规挖鱼沟,鱼沟与流水坑沟相通稻田面积以0.3~3.0亩较好。
另外还有宽沟养鱼、回字型稻田养鱼等型式。
(三)稻萍鱼综合养殖
利用稻田部分水面养绿萍,以萍养鱼,鱼粪肥田养鱼的种养类型。绿萍(满江红)是一种高产优质水生饲料和绿肥,由于与固氮鱼腥藻共生,不仅不与水稻争夺氮肥,反而为水稻提供养分,并能有效抑制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的发生,减少氮肥和农药用量,降低种稻成本,并净化了水质,对鱼的生长也有利。1986年福建省农科院研究表明,无萍稻鱼组鱼亩产为32.3公斤,草鱼尾重170克,鲤鱼42克。稻萍鱼组鱼亩产40.4公斤,草鱼尾重197.5克,鲤鱼61克。不仅如此,早稻田稻萍鱼组的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粒数高于稻萍组和稻鱼组,晚稻田水稻各项指标以稻萍鱼组最好。因稻萍鱼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含量都增加了,特别是速效钾明显的增加,使水稻和鱼都获丰产。
稻田养萍以细绿萍最好,因固氮力强,产量高,且能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在温度高于5℃的地区能露天越冬,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即可整田放萍,用作水稻基肥。单季稻绿萍作基肥的用量约2000-3000公斤/亩,养鱼稻田放萍的时间在插秧后5-7天,每亩放萍种150-200公斤。为防止萍体覆盖全部水面降低水温,养萍面积不超过水面的80%。为促进绿萍生长繁殖,施肥以磷肥为主,适当施钾肥;水稻种植以宽行密株方式,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利于鱼和绿萍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