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死亡的疾病中,有70%以上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传染性病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是依靠具有杀菌力较强,使用较为方便的氯制剂进行氯化消毒消灭各种有害微生物,防治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氯气、漂白粉、强氯精、二氯或三氯异尿酸、溴氯海因等,然而随着养殖用水的水质日趋恶化及人们无公害安全卫生健康意识的增强,氯化消毒的副反应及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氧化氯作为氯制剂的替代品,美国和欧洲的部分发达地区从70年代末开始研制并应用于消毒,80年代中期进入我国,近几年以用量少、消毒效果好、不含产生耐药性和有害残留物的特点在水产养殖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优越性日渐突出:
一是消毒效果好。有极强的氧化性,能以较小的剂量杀灭各种细菌、病毒、霉菌、真菌、藻类和细菌芽胞等。低度浓度时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和渗透能力强,用5毫克/升的氯气作用5分钟后杀菌率为90%,而用2毫克/升的二氧化氯仅作用30秒就能杀灭100%的各种微生物。
二是消毒效果不受PH值等因素的影响。在PH值6-10范围内,氯制剂消毒效果会随着PH值的升高而下降,而二氧化氯均很稳定。在PH8.6的条件下,0.5毫克/升浓度的二氧化氯和氯气作用12小时,杀菌效率二氧化氯保持在99%以上,而氯气只能达到75%,把浓度提高到1毫克/升时,杀菌效率才能达到90%以上。此外,由于二氧化氯不与氨和胺反应,因此杀菌效果不受水体中氨和胺浓度的影响。
三是能避免THMS有害物质的产生。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副产物—THMS化合物,有致癌问题,二氧化氯消毒就不会出现。有试验测定:同一水源用氯制剂消毒的末梢水中THMS的含量在0.5-124.6微克/升,而用二氧化氯消毒则未检测出THMS化合物。
四是能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氯可以除去水体中过量的Fe2+、Mn2+、S2+、CN-等无机污染物和酚类、腐植质等有机污染物。二氧化氯在PH5-9范围内能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铁。对霉烂味和腥味等有较强的去除效果,能改良水质。
二氧化氯应用于水产养殖,能有效地防治鱼类烂鳃、赤皮、肠炎、烂鳍、竖鳞、烂尾、出血及虾、蟹类烂肢、腐壳、黑鳃、颤抖等疾病。预防: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量75-100克,10-15天一次。治疗: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量200克连用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