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胡子鲶(Clarias leather)又叫埃及胡子鲶、埃及塘虱鱼、革极子鲶、埃及塘角鱼、草胡子鲶(可能为笔误所致),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常栖息于池底沿岸水域,喜群居,善钻泥及穴居,是一种以动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我国于1981 年引进。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食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氧、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骨剌少等优点,因此,革胡子鲶是一种很有养殖前途的优良高产品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很好。现养殖范围已扩大到我国大部分地区。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革胡子鲶体形长,体表无鳞,呈圆筒状,头扁平,口近下位,触须(4对)较发达,眼较小。头背部有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骨质颗粒状突起。各鳍边缘呈淡红色,体侧有黑色斑点及灰白色云斑块,背部灰黑,腹部白色,口裂较宽。
生活习性 革胡子鲶属于底栖性鱼类,性情温和,但幼苗时期种内竞争较为激烈,经常发生相互残杀、弱肉强食现象。它白天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由于长期栖息于底层穴居环境,造成视觉退化,对外界食物、刺激、敌害等的感觉,主要依靠口周围四对发达的口须和发达的侧线系统及嗅囊。同时革胡子鲶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开水也不会死亡。
革胡子鲶的迁徒能力很强,利用强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爬行,越过许多障碍物,从一个水体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革胡子鲶属热带、亚热带性鱼类,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8~10℃,会造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以下时,则开始死亡。因此,革胡子鲶在人工越冬期间,水温至少要保持在13℃以上。
革胡子鲶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的水体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为1.7毫克/升)和PH4.8的酸性环境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PH值为5.6以上)仍能正常生活,甚至在腐败发臭的水体中也能生存,但若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其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或导致多种鱼病的发生。
食性 革胡子鲶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产生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革胡子鲶耐饥能力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一般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
在天然水体中,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水蚤、孑孓、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获得营养。适口的对象逐渐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不足时,也采食水中的有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等。成鱼阶段主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小虾及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内脏、鱼粉、蚕蛹、螺蚬肉、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麦麸、豆饼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
生长 革胡子鲶性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在我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对于上年越冬鱼种,普遍可长到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以上。
繁殖习性 革胡子鲶性腺发育属非同步多次产卵类型,繁殖能力强,性成熟年龄为10~12月龄。一般一年可繁殖3~4次。革胡子鲶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9月,少数亲鱼产卵期可延至10月底结束,其繁殖盛期为5~7月。8月以后,由于卵巢退化或遇高温繁殖能力则减退。11~12月,生殖腺处于退化阶段。繁殖适宜水温为 22~32℃,最佳为27~32℃。低于20℃或高于32℃时,产卵活动受抑制,18℃时基本不产卵。当水温升到20℃以上时,成熟的雌雄鱼发情追逐,雄鱼排精,雌鱼产出碧绿色的粘性卵于附着物上,其产卵习性,近似于鲤、鲫鱼。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体重0.25~0.5公斤重的革胡子鲶的产卵数为 1.5~6.5万粒,体重0.75~1.25公斤的雌鱼怀卵量为11.3~17.8万粒。孵化水温22~30℃,22~25小时即可出苗。 苗种培育
革胡子鲶性贪食,食量大,生长快,种内竞争激烈。一般规格10cm以下的苗种,尤其是规格在2~8cm之间的苗种,若饵料供应不足,管理不当,会发生强烈的弱肉强食,大鱼吞食小鱼现象。这种情况下育苗出塘的鱼种,规格参差不齐,病害多,成活率往往不及10%。因此,苗种培育规模正齐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好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苗种培育池:水泥池,长方形。小池面积20平方米,池深1m;大池面积1亩,池深15m。
水质培育 小池:将水花鱼苗养成全长2cm规格的苗种。鱼苗放养前把水泥池四壁及底部擦洗干净,注入30cm左右水,并用福尔马林使池水达10ppm浓度消毒池水。过3天毒性消失后,将轮虫种引入池中,每天泼洒一次豆浆,连续3天,此时轮虫大量繁殖,即可放养水花鱼苗。大池:将全长2cm养成10cm规格的鱼种。放苗前,池中注入50cm左右水,并用生石灰使池水达20ppm浓度清塘消毒,同时施用500kg粪肥培育饵料生物,7~8天后毒性消失,饵料生物也繁殖起来,即可放苗。
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放养 下午4~5时,选择游动活跃,逆水能力强,无病害的鱼苗放入池中。放养时,注意装苗容器水温与池水水温的差别,若两者温差超过2℃,应将装苗容器放入池水表面,用池水徐徐加入容器内,使鱼苗慢慢适应池水水温,当容器水温与池水水温基本一致时,再将鱼苗缓缓倒入池中,防止鱼苗因水温突变不适而造成死亡。
培育 根据革胡子鲶苗种生长特点,分两个阶段进行培育。第一阶段培育:在小池中松散设置8个经洗净消毒的水葫芦垛用细竹等浮性材料围住水葫芦,供鱼苗栖息、食场和清新池水水质等。每 m2放养3000尾水花鱼苗。鱼苗除摄食池中轮虫外,每天还应投喂水蚤1次、混合饵料4次上午、下午各2次。混合饵料用量:前3天平均每天投喂6个熟蛋黄和200g鱼粉;第四至第七天平均每天投喂6个熟蛋黄、500g鱼粉和300g麦粉。投饵方式采用混合料兑水泼洒法,沿池边和水葫芦垛处多泼些,其它水域少泼些。培育期间,要保持池水微流,进水口和出水口都要用纱窗布围住,防止鱼苗逃跑和敌害生物进入。每天适量增高水位,到第七天,池水深度应达到1m左右。鱼苗培育到第七天下午,在小池中反复拉网几次,此时鱼苗出池平均规格可达2cm,经筛选后把个体特别大的少数鱼苗留在原池中继续培育,其它鱼苗转入大池中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培育:根据革胡子鲶的生活习性,在大池内四周边缘设置若干个草堆用石头压住沉入水中,供苗种栖息、食场和育肥池水作用。每亩放养规格为2cm的鱼苗10万尾。投喂混合饵料鱼粉50%、麦粉40%、面粉10%。每天投喂3次早、中、傍晚各一次,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12%左右。每次投饵时,先用少量水加入混合料中,用手不停地搅拌,使粉状的饵料变成细微颗粒状,然后将饵料投入池中,重点投在池内边缘和草堆上。培育期间,每隔 3天注水一次,每次增加水位10cm左右,到起捕时,池水深度达1.2m左右;每隔6天全池拉网一次,将个体特别大的苗种挑选出来。为保持池水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中途可施追肥腐熟粪肥一次,施肥量为100~150kg/亩。经过以上两个阶段25天的强化培育,革胡子鲶水花鱼苗可以长成平均全长10cm规格的鱼种,成活率达80%~90%。 鱼苗常见病的防治
气泡病 此病多发生在全长1.5cm以下的幼鱼阶段。在强阳光照射下,水生浮游植物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在水池中呈微小气泡析出,鱼苗误吞气泡以及气泡附于鱼体表及鳍条上,使鱼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大批鱼苗死亡。预防办法是平时注意调节培育池的水质,夏秋季烈日当空,应遮盖鱼苗培育池池顶部,防止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过盛而产生过饱和氧气。治疗办法是:1向池中冲注低氧的清新水,几小时后鱼苗腹部、身上气泡消失,鱼苗恢复正常;2每m3体用15g橘子皮煎水全池泼洒,对气泡病有治疗作用。
小瓜虫病 此病对革胡子鲶苗种危害很大。感染了小瓜虫的鱼体,体表和头部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全身覆盖一层白色的薄膜,并分泌大量的粘液,不久即死亡。防治办法:1每隔7天定期向池水泼洒0.1ppm硝酸亚汞,可以预防此病;2苗种发病时,用0.2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可以控制和治疗小瓜虫病。
黑体病 发病时,病鱼鱼体消瘦,体色变黑,竖直浮于水面,吻部及头部有时可见白色绒毛状斑块,胸鳍内侧有个圆形红色血斑。防治办法:1更换新水,保持池水清新;2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隔数小时后再换池水,再施药一次;3发病期间投喂活饵料,不投喂其他饵料. 成鱼养殖
池塘建设 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无工业废水污染,灌排水方便。池塘面积小些为好,一般200~300平方米至2亩。土地、水泥地均可,但土池的壁一定要垂直向下,不能有缓坡。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为便于换水和成鱼捕捞,池底要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埂应夯压结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设拦鱼栅。池角四周种些水生植物,作为鱼类的隐蔽物。
鱼种放养 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25~50公斤/亩,7~8天后向池中施放粪肥,每亩用量为400~500公斤,培养适口的浮游生物,以致鱼苗下塘后即有部分适口饵料。
鱼苗最好投放8~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每亩可放2500尾左右,条件差的鱼池放养密度可酌情减少。
成鱼的饲养管理
鱼苗下塘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喂量。投放的饲料品种有:
1.动物性饲料 如小鱼、小虾、食品厂加工的下脚料、蚬、蚌、螺、蚕蛹、蚯蚓、死猪、死鸡、鱼粉、骨粉、鲜猪血粉等等; 2.植物性饲料 饼类、麸皮、米糠、碎米、剩饭菜等;
3.现成的禽、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配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粗蛋白含量为25%以上的配合饲料,其配方为:各种饼类占70%;动物性饲料占 10%;粘合剂用下脚面粉占20%。有条件还可以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及复合维生素。应加工成颗粒饲料,也可搅拌成团状饲喂。饲料投喂要搭食台,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每天投两次,下午多投。每天所喂的饲料占鱼体总重的8~10%,摄食旺盛季节可占15%,投喂的饲料以5~10小时基本吃完为宜。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专一培育蝇蛆、蚯蚓喂鱼。
1、蝇蛆的平地粗放养殖法 用发酵过的鸡粪、猪粪或食品厂的下脚料(如酒糟、酱油渣、醋糟)、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混合,平摊于地上,诱集自然界的苍蝇在其上产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天内可收获150左右的蝇蛆。采用此法的关键是要及时收获蝇蛆,否则人工生产的大量苍蝇飞出,给人们带来莫大危害。也可把培养蝇蛆的料放入筛内,将筛放在容器之上,或挂于养鱼池水面30厘米上方,利用蝇蛆的避光性与钻孔性,从筛上钻出,落入容器内或饵料盘上,成为鲶鱼的饵料。
2、蚯蚓的沟式养殖法 挖1条或几条1米宽、0.6米深的饲养沟。沟的长度应根据养蚯蚓多少而定。沟挖好后,底下垫上2厘米厚的黑土,再加1.5厘米厚的灰粪,可保地温。灰粪上面,再加1厘米厚黑土。蚯蚓喜欢吃微生物,微生物在烂草、落叶里繁殖,所以,在第二层黑土上面,放2~2.5厘米厚的烂草或落叶,繁殖微生物,供给蚯蚓做食料。每隔3~4个星期,加一次烂草、落叶。垫好沟后,就可以放近百条发育成熟的种蚯蚓,让它们在沟里繁殖。最后在沟顶上,还要盖上一层黑土和一层灰粪。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皮肤干燥了,呼吸就会停止。所以,干旱的时候,沟上要加盖茅草或木板;太干的时候,每天要浇水一次。到了来年春天,就可以挖蚯蚓喂鲶鱼了。挖蚯蚓要从一头挖,这样,等到挖到另一头时,前头的蚯蚓又繁殖起来了,循环往复,源源不断。
3、在虫蛾较多的季节,也可在晚上大量引诱虫蛾入池供鲶鱼争食,可节省相当数量的饲料。可采取二级诱虫法,本方案比一般直诱法的诱虫量可高出5~6倍,其方法如下:
(1)黑光灯的安装:在每一鱼池上空吊起上下两支电灯,上面一支适当高悬,以招引较远的虫蛾;下面一支要尽量低一些,以距鱼池水面20厘米为宜。两支灯泡均以黑光灯为佳。
(2)使用方法:天刚黑时即打开高空电灯,水面一灯不开。当发现高空灯周围虫蛾成团时即打开水面电灯,并关掉高空灯。此时高空虫蛾很快俯冲而下聚于水面灯光四周,同时由于水中有电灯倒影,不少虫蛾冲水而入,被鲶鱼所食。1~2小时之后,水池上虫蛾稀少时,再打开高空电灯,进行引诱。如此反复,收获甚丰。 成鱼疾病防治
革胡子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一般很少发病。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主要会发生以下疾病:
疖疮病
病症:病鱼背部肌肉及组织出现溃疡脓疮,疮内有脓汁和细菌,感染部位附近肌肉发炎、充血。
疗法:用使池水成1ppm浓度的漂白粉配成溶液全池均匀遍洒。
黑体病
病症:鱼体消瘦,体色变黑,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头背部和吻部有时可发现绒毛状的斑块,病鱼常竖直浮于水面。此病多发生在鱼苗阶段,当饲料不足,水质受污染时最易发病,也可引起大批死亡。
疗法: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施药后换水,再用药一次。并注意投喂鲜活饵料,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污染。
寄生虫病
病症:主要是由于在鱼的体表、鳍条、鳃丝上寄生车轮虫、三代虫等所引起的,该病易造成鱼体消瘦,摄食减少或停止,体色变黑,常在池中离群打转,不久便会死亡。
疗法:车轮虫病可用0.5ppm硫酸铜加0.2ppm硫酸亚铁溶液全池泼洒,也可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分钟或2%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三代虫病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浓度为0.5ppm,也可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半小时,换去池水后再放入鱼池。
在实际养殖工作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要做好防逃工作,尤其是土池在下雨天,池壁有缓坡的话,革胡子鲶会逆流而上,逃出池塘;在饲料一段时间以后,革胡子鲶的个体会出现很大差异,要及时采取 “捕大留小”的方法,把达到上市规格(1.5公斤/尾以上)的鱼捕出出售,以提高整个池塘的鱼产量;在北方地区,“10.1”国庆节后一个星期内,鲶鱼要全部起捕上市,以免在池塘中冻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