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了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6/7饲料在池塘中养殖2龄青鱼的情况。青鱼放养在沈阳市水产研究所养殖试验场的3口2.4亩(合0.16公顷)的池塘中,放养密度为600尾/亩(合900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100尾/亩(合1500尾/亩)的鲢鱼种。放养时青鱼的平均规格为51克。
青鱼的放养时间为2006年5月9日,捕捞时间为2006年9月25日。在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2/7型豆粕型鱼种饲料开展养殖的131天内,青鱼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至饱食。投喂的饲料为膨化浮性颗粒料。 池塘管理按照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模式进行。该试验青鱼的目标养殖规格为500克。 在131天的试验期内,青鱼从51克长至平均体重693克。捕捞时的鱼产量为青鱼平均395千克/亩(合5925千克/公顷),鲢鱼93千克/亩(合1395千克/公顷)。青鱼的平均成活率为95%。3口试验池中青鱼对36/7型高蛋白豆粕饲料的饵料转化系数平均为1.32∶1。 由于投喂36/7型豆粕饲料,鱼类饲料转化系数低,生长快速,若按青鱼市场价9.0元/千克(合1.14美元/千克)和鲢2.5元/千克(0.32美元/千克)计,可使生产商取得平均每亩1280元(合2430美元/公顷)的净回报。3口试验池的投资回报率平均达51.1%。投资回报率是按每口池塘的净收入除以每口池塘的总投资来计算的。 在哈尔滨的养殖试验 哈尔滨试验评价了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6/7饲料在池塘中养殖3龄青鱼的生长情况。2006年试验所用的鱼种系2005年在位于哈尔滨近郊的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示范养殖场生产的亚市场规格的青鱼。2006年哈尔滨试验的青鱼放养在3口3.0亩(0.2公顷)渔池中,放养密度为450尾/亩(675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100尾/亩(合1500尾/公顷)的鲢鱼种。放养时青鱼种的平均规格为250克。3口渔池中青鱼的放养时间为2006年5月9日,捕捞时间为2006年9月20日。在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2/7型豆粕型鱼种饲料开展养殖的126天内,青鱼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至饱食。所有投喂的饲料均为膨化浮性颗粒料。池塘管理按照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模式进行,同时还采用了水体零交换策略,以保护该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该阶段青鱼的养殖目标规格为1000克。 在129天的试验期内,青鱼从250克/尾长至平均855克/尾。鱼产量为青鱼平均368千克/亩(5520千克/公顷)和鲢51千克/亩(765千克/公顷)。青鱼的平均成活率为95.7%。3口试验池中青鱼对36/7型高蛋白豆粕饲料的平均饵料转化系数为1.08∶1。 在青鱼市场价16元/千克(2.02美元/千克)和鲢4元/千克(0.5美元/千克)时,试验取得了2154元/亩(合4090美元/公顷)的平均净回报。3口试验池的投资回报率平均达54.7%。 结论 2006年开展的2个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高蛋白36/7型饲料是青鱼从鱼种至商品鱼阶段养殖的优异饲料。在沈阳的养殖试验中投喂36/7型豆粕饲料,2龄青鱼生长迅速,经131天的饲养,至收获时鱼体的平均体重超过500克的目标商品规格39%。 试验证实36/7型饲料是养殖2龄和3龄青鱼的有效和经济的饲料。饲料转化效率是优异的,其饲料转化系数仅在1.08∶1至1.32∶1。投喂36/7饲料青鱼的生长和养殖经济回报利率均显著好于2005年养殖试验中投喂32/6型饲料的养殖效果。在哈尔滨和沈阳地区用36/7型饲料养殖青鱼的经济回报率也显著好于养殖其他多数鱼类的经济回报率。 在哈尔滨的养殖试验表明,美国大豆协会的零换水养殖技术结合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饲料养殖青鱼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据报道,零换水技术能显著减少能源成本。 总体而言,美国大豆协会的36/7型豆粕饲料被证实是青鱼养成的优异饲料,并证实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投饲型青鱼养殖是经济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