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锚头鳋病 (1)病原体 锚头鳋,体长0.6~1.2厘米,肉眼可见。 (2)症状及病理 变化发病初期,病鱼游动迟缓,急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虫体附着处组织发炎、红肿,并出现石榴子般的红斑。 (3)流行情况及危害 全国都有此病流行,尤以两广和福建最为严重,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故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天。 (4)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0.5毫克/升,隔周再使用1~2次,疗效显著。锚头鳋因对寄主有选择性,因此也可用轮养法防止其发生。 2、营养性疾病 (1)病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营养不全;饲料成分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长吻鮠的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2)症状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是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3)防治方法 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