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淡水鱼品种混养技术

2024-9-22 23:2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66| 评论: 0

摘要:   1.多品种鱼类混养的科学依据   在同一个鱼塘中混养多种鱼类,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池塘养鱼的技术特色。池塘养殖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鲮鱼、鲤鱼、鲫鱼、团头鲂和罗非鱼等。按照它 ...

  1.多品种鱼类混养的科学依据

  在同一个鱼塘中混养多种鱼类,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池塘养鱼的技术特色。池塘养殖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鲮鱼、鲤鱼、鲫鱼、团头鲂和罗非鱼等。按照它们栖息的习性,可分为上层鱼、中下层鱼、底层鱼三类。上层鱼以摄食浮游生物的鲢鱼、鳙鱼为代表,中下层鱼是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底层鱼有鲮鱼、鲤鱼、鲫鱼、青鱼等,它们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将这些鱼类同塘混养,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发挥水体生产潜力;二是全面合理利用池塘天然饵料资源,提高饵料利用率;三是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例如,草鱼等吃食性鱼类的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分解成为肥料,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草鱼食量大,排泄物多,若单养则水质容易变肥,不适于其喜清新水质的习性;若混养鲢鱼、鳙鱼,让它们滤食浮游生物,就能防止水质过肥,保证草鱼所需的清新水质环境;鲮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它们可以吃掉池塘中腐败的有机质,也能改善水体的卫生条件。各种混养鱼类就这样相安共处,不互相残食,不互争饵料,彼此栖息在不同的水层,生活在良好的共生互利的生态环境中。

  2.高产鱼塘混养品种的选择技术

  高产鱼塘放养的鱼类品种通常约有10种,其中以1~3种为主养品种,称为主养鱼,对提高全塘产量起着主要作用;其他鱼品种则为配养鱼,依靠摄食水中有机碎屑和天然饵料以及人工饲料而生长,是养鱼高产不可缺少的品种。这样混养,成本低,效益高。
  选择主养鱼和配养鱼,主要依据是鱼种来源、饲料供应和池塘条件等。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肥料充足的鱼塘,适宜主养鲢鱼、鳙鱼;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草源丰富的池塘和新挖鱼塘,适宜主养草鱼;生活污水较多的城镇近郊和村边的肥水塘,适宜主养罗非鱼、银鲫;有机碎屑多和藻类多的池塘,适宜主养鲮鱼。由于主养鲮鱼的池塘水质往往很肥,适宜多混养在肥水中生长较快的鳙鱼;而适宜主养鲢鱼、鳙鱼的池塘,同样适宜主养鲮鱼。鲮鱼可以充分利用草鱼的残饵和粪便,故主养草鱼离不开养鲮鱼。所以,主养鲮鱼的池塘,一般是主养鲮鱼、鳙鱼或主养鲮鱼、草鱼。
  选择配养鱼时要注意,除了主养鲢鱼、鳙鱼外,其他主养品种都必须把鲢鱼、鳙鱼作为重要的配养鱼类,它们应占全塘鱼总量的25%以上,以利于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天然浮游生物资源。

  3.妥善处理不同鱼类之间的关系

  (1)鲢鱼、鳙鱼之间的关系
  鲢鱼主食浮游植物,鳙鱼主食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因此,多养鲢鱼会影响鳙鱼的生长,故应根据鳙鱼在水温高、水质肥时生长快的特点,在5~10月主养鳙鱼,11月至翌年4月主养鲢鱼。
  (2)罗非鱼与鲢鱼、鳙鱼的关系
  罗非鱼的幼鱼主食浮游生物,成鱼为杂食性,也摄食浮游生物,与鲢鱼、鳙鱼在食性方面有矛盾,可采取交叉放养方式加以解决。即上半年罗非鱼个体小、密度稀时,主养鲢鱼、鳙鱼,争取大部分成鱼在6~8月出塘上市;下半年则主养罗非鱼,少养鲢鱼、鳙鱼,到年底捕起大部分罗非鱼,然后增加鲢鱼、鳙鱼放养量。
  (3)吃食性鱼类与滤食性鱼类的关系
  池塘实行混养,滤食性鱼类主要依靠吃食性鱼类排出的粪便增肥水质以培育浮游生物解决饲料问题。如果既不施肥也不投精饲料,而每生产1千克吃食性鱼类,其肥水作用加上天然饵料可生产滤食性鱼类1千克,两者比例为1∶1。随着池塘大量投饲、施肥,产量越高,滤食性鱼类所占的比例越小,每公顷产量为7.5吨(每667平方米产量500千克)的鱼塘,两者比例为5.3∶4.7;每公顷产量为15吨(每667平方米产量1吨)时,比例则为6.3∶3.7。

  4.实行合理密养

  实行合理密养是池塘养鱼高产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放养密度必须是保证及早达到商品鱼规格,并能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放养密度较低时,鱼生长速度快,但不能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产量并不高。而密度过大时,产量可能有所提高,但养成的鱼个体瘦小,商品价值不高,经济效益不佳,增产不增收,有时还会造成缺氧死鱼,降低鱼产量。
  鱼类放养密度,受池塘环境条件、水质、饲料、混养品种、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努力改善鱼塘生态环境,创造最佳的养殖条件,提高放养密度,实现养鱼高产、优质、高效益。
  密养与混养密切相关,只有在实行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如果混养品种少或单养一种鱼,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如果实行大规格与小规格套养,增加小规格鱼种的放养量,提高放养密度,既不影响成鱼养殖,又能解决大规格鱼种来源,就能提高成鱼产量。根据广东省各地创造的养鱼高产经验,姚国成提出每公顷产量为7.5~15吨(每667平方米产量0.5~1吨)的各类鱼种放养密度如下,供参考。
  (1)草鱼
  年初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草鱼种300~500尾,大、中、小规格鱼种的尾数分别占25%、35%和40%。5月陆续起捕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8月补放小规格鱼种150~250尾。全年共起捕草鱼4~6次,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草鱼200~400千克。
  (2)鲮鱼
  年初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鲮鱼种2 000尾,其中大规格鱼种400尾,中规格鱼种600尾,小规格鱼种1 000尾。5月陆续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下半年补放当年繁殖的鱼种1 500~2 000尾。饲养期间,要求每667平方米水面保持鲮鱼重量为100千克,不要超过200千克。鲮鱼饲养经验可概括为“全年精育,前期密养,中后期刮罟(网)捕鲮,捉大拉疏,后期套养新鲮”。这样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鲮鱼200千克。
  (3)鳙鱼
  全年投放鱼种3~5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放养体重250克的大规格鳙鱼种40~60尾,养至尾重1 000克时起捕上市。夏季50~60天为1个养殖周期。如果缺乏上述大规格鱼种,可在起捕成鱼前约30天,套养体重50克的鳙鱼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鳙鱼100~150千克。
  (4)鲢鱼
  鲢鱼食物链短,如采取单一饲养鳙鱼的方法,产量可高于鳙鱼,但市场售价较低。一般采用“鳙主鲢副”的方式养殖,即全年放养鲢鱼种2~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放养40~60尾,个体重约200克。也可以像养鳙鱼一样套养体重50克的鲢鱼种。
  (5)其他鱼类
  罗非鱼、鲤鱼、鲫鱼、鳊鱼等,一般是年初放养当年繁殖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密度:罗非鱼1 000尾以内,银鲫200尾,野鲮鱼50~100尾,杂交鲤鱼、鳊鱼各30~50尾。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