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虾的养殖技术虽然相当进步,尤其是台湾省的斑节对虾养殖是世界上最有名气的,但自1988年全省流行虾病后,斑节对虾养殖很不景气,而且损失惨重。虽然台湾省水产科技界组织人力集中对斑节对虾的病害进行研究攻关,但至今对它仍无切实有效的治疗对策。也就是说,目前仍无任何药物可直接治疗虾体疾病,唯一办法是人们设法尽量去除对虾疾病发生的一切因素后,让对虾能自行康复。因此预防重于治疗,才是根本之道。要做到积极有效的预防,唯有观察水质的变化、对虾的生活状况;包括养虾池中早期、现在及未来的各种生物性、化学性的变化以及对虾的现状和未来健康或疾病症状。
随着对虾养殖集约式程度越来越高,对虾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达到高单产、高规格、高效益、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对虾发病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种: (l)病原体的侵害。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这些病原大多数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存在的,也有其他地方带入的。 (2)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光照、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动超越了对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使对虾不能适应,为病原体的侵入提供了条件。 (3)营养失调。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使对虾不能正常生长,对疾病的抵抗力差。 (4)机械损伤。在虾苗运输及饲养管理中,对虾受到磨损致伤,病原体容易从伤口侵入。 目前,因为有许多虾病尚未研究清楚,或者是已经发现其病原体、症状和危害性,但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虾病的防治,根本问题是改善对虾生活的环境条件,加强营养,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
一、虾病主要的防治措施 (1)放养前彻底清池,对所有的虾池,在收虾以后,要进行彻底的清池。首先要除去污泥,翻耕,经过一冬的曝晒。放养前再用石灰或漂白粉、敌百虫等进行消毒除害。 (2)合理的放养密度。密度过大,投饵量大,排泄物及残饵的积累增加,容易引起缺氧和污染池底水质。 (3)保持优良水质,是预防虾病的重要措施。其方法是勤加新水、勤进排灌;防止污染物质进入水源和池内;避免或减少残饵;有条件的可进行人工增氧;防止盐度突然变化;保持适宜的透明度和较稳定的pH值。 (4)饵料要优质,一定要选购合格的人工合成饲料,不要贪便宜购质量差的。要定时定量投喂,要适量。不要使用已变质的饲料,尽量避免剩余饲料的存在。 (5)防止疾病传播。发生虾病的池塘,要进行单独管理.避免该池的虾、池水及使用过的工具与其他池接触。注意工具的消毒和使用。 (6)药物防治。高温期间是对虾一些常见病的易发季节,必须进行必要的药物预防。其方法可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用量为1×10-6~3×10-6,全池泼洒,每隔一星期左右施用一次。此外,还可定期投喂药饵。常用的是含土霉素1×10-3~2×10-3饵料或氯霉素0.5×10-3~1.0×10-3饵料,可连续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间隔7天左右再投喂一个疗程。
二、要大力加增对虾疾病的防治研究 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对虾疾病的危害非常严重,已成为养虾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1980年,我国养殖对虾仅发现7种疾病,到1989年已发现30余种,并且在育苗、养成和越冬期都有发生。危害最严重的虾病主要有:细菌病、真菌病、固着类纤毛虫病、丝状细菌病、肌肉坏死病、痉挛病、寄生纤毛虫病、褐斑病,黑鳃病等。 从虾病的分布区域来看,在我国可以说是全国性的,而且虾病种类逐年增加,不断有新病出现。近年在广东省汕头地区潮阳县古埕虾场发现一种肝脏红点病,病原为霉菌。虾病流行季节也越来越早,前几年山东以北地区,一般在8月初才开始发病,现在有的虾场,已提前到6月份就有虾病发生。虾病的分布面越来越广,来势相当凶猛,危害性愈来愈严重。1989年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都出现"红腿病"的大流行。福建省的闽东以及莆田市也均有此病流行。有些患病的虾池在一周左右时间内对虾死亡率高达90%以上。1989年广东省宝安县平洲养虾场在一个晚上池虾因病全军覆灭,损失掺重。有些池塘失收,有些虾场不得不过早地开始收虾,严重影响了对虾的产量和质量,可见对虾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养殖的关键。 虾病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不顾环境条件的承受力,虾池过于密集,造成水质污染,虾池沉积大量污泥,不清淤,不消毒,放任自流,致使病原体大量繁殖;有些虾池水位太浅,水温过高,PH值达4~5,供排水能力不足,不能保持良好水环境;不讲究科学养虾,随便投饵甚至引起对虾摄食后中毒或引发疾病;一旦患病迅速传染全池,措手不及,养虾人员缺乏诊断和防治虾病的知识,不能及时观察发现治疗患病的对虾。 总之,虾病已成为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一大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应下最大决心研究对策,为此我们的意见是: (一)组织联合攻关,加强对虾疾病的研究 必须从营养生理、病理、病原体上研究预防和治疗措施,从改善环境和强壮虾体等方面着手加以研究解决。此外,还要加强对病毒性虾病的研究和防治虾病药物的研究。 对虾疾病的治疗方面,许多研究表明,寻找一种切实可行,能合乎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治疗方案是当今工作的关键。对组织、细胞寄生的病原可以试用药物及免疫的杀灭方法;对外寄生纤毛虫,我们可以根据食物链原理,选取一种浮游动物,既可以利用它们清除池中纤毛虫,又可用它们作为对虾的营养饵料。 生物理物学的发展和应用为虾病的治疗展示了广阔前景。据报道,超声波对小个体生物具特殊的共振破坏作用,所以超声波也可用于杀害小个体的纤毛虫。 (二)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建议在负荷过大的海区适当调整养殖面积,对于条件较差的虾池,可以调整为粗养或改养殖其他品种;虾苗放养之前,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清池毒塘,毒塘用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选用茶饼、生石灰、敌百虫、漂白粉等;加强饲料质量的检测,严禁使用腐烂变质的饲料;虾池要努力达到1.5米以上的水深;保持一定的必要换水量;控制虾苗投放的密度,严格把好虾苗的质量关;在对虾容易发病季节,要针对常发虾病,提前适当施用药物加以预防;要加强疾病检测,定期用显微镜观察检查虾体,做到发病及早治疗。 (三)积极培训养虾人员,掌握诊断和防治虾病的技术和知识 最好层层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对各地养虾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对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为了更广泛地提高防病知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出版诊断与防治对虾疾病的图谱和教材,以普及防治对虾疾病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