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枝虫病对鳜鱼苗种的危害与治疗

2024-9-12 14:3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5| 评论: 0

摘要: 累枝虫病通常对虾、蟹等甲壳类水生动物危害严重.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不大。但是近几年来,在鳜鱼苗种名育过程中.出现了累枝虫病危害苗种正常生长并造成苗种死亡的现象,给养殖业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多年 ...
累枝虫病通常对虾、蟹等甲壳类水生动物危害严重.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不大。但是近几年来,在鳜鱼苗种名育过程中.出现了累枝虫病危害苗种正常生长并造成苗种死亡的现象,给养殖业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多年的鳜鱼苗种生产过程中对累枝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有一些体会和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症状 1.苗种游动 累枝虫寄生数量较少时,鳜鱼苗种游动正常;当累枝虫大量寄生鱼体时,苗种就会出现游动缓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下潜困难的症状;若病情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苗种侧游、平游的情况,最后就会游动困难,长时问平卧水底,衰竭而死。 2.体表鳍条 苗种病情较轻时,体表与鳍条局部失去原有光泽,同时分泌大量粘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水质状况的变化,失去光泽部位渐呈浅黄色。如果浅黄色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就会形成一层浅黄色毛状物.用手摸苗种体表有一种滑腻感。 3.鳃丝 累枝虫寄生数量较小时,鳜鱼苗种呼吸正常,鳃丝结构、色泽没有异常:随着累枝虫寄生密度增加与寄主时间延长.鳃丝上似跗着一层毛状物.毛状物上粘附着大量藻类、污物。随着鳃丝被累枝虫附着程度加重,鳜鱼苗种长时间氧气供应不足,出现呼吸频率减慢,鳃盖关闭无力症状,造成呼吸困难。 4.脏器 剪开鳜鱼苗种腹腔,可见消化道内没有食物,消化腺色泽、结构正常。若病情严重时,可见消化道内有黄色粘液,消化腺色泽、结构均有不同程度异常。 二、镜检 取少量病灶部位粘液、组织于载玻片上,滴几滴清水,盖好盖玻片,制成水浸片,放于低倍镜下检查。可见病灶部位有大量的高脚杯状寄生物。调节到高倍镜下检查,可见虫体固着在鱼体组织上,各自不断收缩、伸展;高脚杯状虫体有各自的寄生柄,同时与共同的寄生柄相连;单独寄生柄虽然与共同的寄生柄相连,但不相通;无论单独寄生柄,还是共同寄生柄,柄内均无肌丝。高脚杯状虫体在上开口端由纤毛环形成口围盘,口纤毛环呈波动状,纤毛向下呈螺旋状形成口沟,虫体内有大量食物颗粒,旋转微调螺旋虫体内的伸缩泡、带状大核隐约可见。结合以上症状,如果没有其他病害同时发生,可以确诊为累枝虫病。 三、发病原因 鳜鱼苗种养殖牛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在鳜鱼苗种池中套养高密度的饵料鱼,同时还定期补充大量饵料鱼,在饵料鱼入池过程中往往由于消毒不彻底而带入累枝虫病原。同时鳜鱼苗种、饵料鱼产生大量粪便等污染物,造成水体有机物含量升高。在鳜鱼苗种生产的主要季节, 水温高、光照强度大、藻类光合作用强烈,硬度增加,水体PH升高,有机质含量升高快,更进一步促进了累枝虫病原大量繁殖。 四、病害预防 1.腐殖质多的老口池塘不宜作为鳜鱼种培育池和越冬池。如果条件有限,可将老口池塘腐殖质清除.彻底消毒后使用。 2.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无论是鳜鱼种牛产季节,还是鳜鱼种越冬期间,水质管理不容忽视。 3.定期向池塘中泼洒光合细菌(5ppm~10ppm)改善水质,有效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体肥度。 4.在饵料鱼投入鳜鱼苗种池前用10ppm~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0分钟~60分钟,以乐灭病原。 5.无论是鳜鱼种生长季节,还是越冬期间,都要定期用0.3ppm~O.5ppm季铵盐溶液进行水体消毒,以防止鳜鱼种被感染。 五、病害治疗 1.根据鳜鱼种集群潜藏的习性,利用网具将鱼群集中到池塘一角,用lppm~5ppm季铵盐溶液进行鱼体浸浴消毒,视水温高低和鱼体状况,浸浴时间保持在l小时~2小时。隔天1次,连续4次,可将鱼种身上寄生的累枝虫基本消灭。用药后注入新水,换掉部分老水。 2.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ppm~O.5ppm),防止继发性病害发生,隔天1次,连续4次。 3.为促进鳜鱼种体质恢复、增强抗病力,可用三黄粉制成药饵投喂饵料鱼,药饵问接被鳜鱼苗种利用。三黄粉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添如10g,连用6天。 六、小结 虽然累枝虫病对成鱼危害不大,但对苗种的危害却不容忽视,特别是鳜鱼这种底层鱼类。饵只要预防科学,发现及时,治疗措施得当,累枝虫病造成的危害与损失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