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鳜鱼、湘云鲫高效生态混养技术

2024-9-12 14:3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96| 评论: 0

摘要: 为迎合市场及消费者对无公害名优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笔者已连续二年在自家鳖池内进行中华鳖、鳜鱼、湘云鲫生态混养,并取得成功。平均亩产中华鳖220kg、鳜鱼35kg、湘云鲫122kg,每亩增加效益1500 ...
为迎合市场及消费者对无公害名优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笔者已连续二年在自家鳖池内进行中华鳖、鳜鱼、湘云鲫生态混养,并取得成功。平均亩产中华鳖220kg、鳜鱼35kg、湘云鲫122kg,每亩增加效益1500余元。现将有关混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池塘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排灌水通畅,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环境安静,日照充分的地方,养殖地附近无污染。养殖池面积5~10亩为宜,长方形,水深1.2~1.8m,坡比l:2,池底平坦,淤泥在20cm左右,池塘四周设置0.5m防逃墙,在靠近池塘一边放置料台,料台要牢固,浮出水面,一侧略倾斜入水面,另一端高出水面成30。角。 二、放养前准备 1清淤消毒 清除过多淤泥,苗种放养前20天进水30cm,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杀灭池中病虫害。 2移植水草 清塘后一周开始移植水草,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水葫芦、水花生等。可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几种,水草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4,水草移植时用漂白粉lOmg/L,消毒15分钟。 三、苗种放养 1.中华鳖苗种规格300~400g/只,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没有畸形,肤色光亮一致。放养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底,苗种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与O.5%小苏打合剂浸泡15分钟。每亩放养300只。 2.鳜鱼苗种要求选择品种纯正、无病害、体长6cm以上,每亩放养50~80尾。放养时间为5月下旬。苗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20分钟。 3.湘云鲫苗种放养规格为4~6昆/500克,放养数量为每亩200尾,放养时间为2~3月,为调控水质,每亩同时放养鲢鱼100尾,鳙鱼30尾,苗种规格同湘云鲫。放养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15分钟。 四、饵料投喂 高效生态养殖中华鳖,要采用动物饲料与人工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投喂方法,以提高中华鳖的品质。在放养中华鳖苗种前,每亩投放300kg鲜活螺蛳,为中华鳖提供自然鲜活饵料。在高温生长季节,需增加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人工配合饵料可以用动物内脏、冰鲜小鱼等轧成肉糜,也可适量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的日投饵量为池鳖体重的3%~5%,肉糜的日投饵量为池鳖体重的8%~10%。饵料必须投在预先搭好的食台上,以2~3小时内吃完为宜。生长旺季,每天投喂2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其他季节每天投喂一次。因为中华鳖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上午投饵量占全天的30%,傍晚占70%。为满足鳜鱼的生长需要,在鳜鱼苗种投放前,应预先投放鲜活饵料鱼。饵料鱼前期可选择鲫鱼、鲤鱼乌仔,每亩投放2kg左右,6月下旬可投放鲢、鳙鱼夏花,投放量每亩每次4~6kg,以后随着鳜鱼的生长投放量逐渐增加,每15天投喂一次。湘云鲫及饵料鱼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4、5月为鱼体重的2%左右,生长旺季为鱼体重的5%芹右。 五、水质调控 高效生态养殖,水质调控是关键,水质调控是关键。要经常加换新水,春季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cm,每15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20cm。高温季节每2-3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cm,每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cm左右。另外还可以采用生物调控,从8月初开始到9月底,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常用的微生物制剂种类有光合细菌、EM菌、益水素等。 六、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温调控投喂量,每天打扫食台,清除蚕饵,以防败坏水质。每天巡塘察看吃食及生长情况,查看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并做好生产管理记录。 七、病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改善生态养殖环节入手,强化饲料管理,注意放养密度,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草药。对微生物性疾病的防治,宜选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高效温和性消毒剂,与有益微生物净水制剂错开使用。另外,在发病期,结合投喂用中草药制成的药饵1~2个疗程。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