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又称河鲶、美国鮰鱼,于1984年引进我国。斑点叉尾鮰个体大、含水量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一、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斑点叉尾鮰尾温水性底栖鱼类,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中。其适温范围0-38℃,适宜生长温度为8-32℃。正常生长要求溶氧3mg/L以上,最适pH值6.5-8.5。 2.食性。斑点叉尾鮰尾杂食性鱼类,喜欢在弱暗光条件下摄食。幼鱼阶段,在体长10cm以前以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等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体长10cm以后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个体较大的生物;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小杂鱼、虾类、藻类、水生植物及其种子、有机碎屑等,也喜食鱼粉、饼类、玉米、糠麸等商品饲料。人工饲养可投喂颗粒饲料。 3.生长与繁殖。斑点叉尾鮰生长迅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苗可育成体长14-20cm,体重30-100g的鱼种;第2年通体长度可达到40-55cm,体重800-1500g,雄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雌鱼。斑点叉尾鮰性成熟年龄为3-4龄,繁殖用亲鱼通常选择4龄以上、体重1.5kg以上的成鱼。长江流域,斑点叉尾鮰的产卵季节为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最适产卵水温为25-27℃,可在池塘自然繁殖。雌鱼怀卵量为每千克体重7000粒,受精卵为胶状扁平形卵块,呈黄色,在水温25.5-29℃时,受精卵孵化出膜需4.5-5天,鱼苗出膜4天后开始摄食。 二、放养准备 1.池塘条件。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池塘要求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底平坦,淤泥深20-30cm,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养殖水深1.5-2m。 2.清淤消毒。老池塘要先将池水放干,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撒生石灰100kg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15天。 3.肥塘。用60目筛绢网做成锥形网袋过滤进水,池水深60cm时,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kg,逐渐加水到深1.5m。若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深,池水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三、饲养管理 1.鱼种放养。在3-4月,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规格为40-50g/尾斑点叉尾鮰鱼种800尾,体长10cm鲢鱼种150尾、15cm鳙鱼种50尾,鱼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消毒5-10分钟。 2.投饵管理。人工饲养斑点叉尾鮰最好选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5%-28%,也可直接投喂花生饼、豆饼等,每天9点和下午4点半各投喂1次。日饲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达500g后可降为2%-3%,具体日投喂量应根据季节、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3-5月采用粒径2mm的幼鱼料,6-8月份采用粒径3-4mm中鱼料,9月以后采用粒径5mm的成鱼料。 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每次投喂,开始时量要少,间隔时间要长,投速慢;待鱼集中抢食时投喂数量增多,间隔时间短,投喂快;在投喂后期,间隔时间再长些,即遵循“少-多-少”、“慢-快-慢”的投饲规则,至80%左右的鱼不激烈抢食时停止投喂。 3.水质调节。①调节pH值。每半个月每667平方米水面用30-50kg的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值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②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1m;夏、秋季高温,水质易变化,病害多,水深控制在1.8m左右;冬季天气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③加注新水。7-8月高温季节可3-5天加水1次,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一般每次加水20-35cm深;其它季节可每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cm左右,保持水体透明度25-30cm。④定时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量在4mg/L以上。另外,还可使用EM和光合细菌等生物剂调节水质。 4.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抗病力强,常见疾病为水霉病、烂鳃病和肠炎病。6-9月,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拌入5g大蒜汁和适量食盐进行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续6天每15天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溶液进行预防。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鱼类吃食和生长情况,及时捞出死鱼和塘边杂物,检查进、排水拦网设施,并做好水温、气温、生产投入品等记录,每月抽样检测鱼体长和增重情况。 6.起捕与上市。一般放养体长10-15cm的斑点叉尾鮰鱼种,经饲养300天左右,规格可达到每尾重0.5-0.75kg的商品鱼。起捕一般采用拉网和干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