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南美白对虾生态套养中华鳖效益好

2024-9-12 13:3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7| 评论: 0

摘要: 江苏省如东县自从1996年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以水,发展规模逐步扩大,随着南美白对虾纯淡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已初具规模,面积达到两万亩,产值达到1.3亿元,南美白对虾产业又成为我县又一大渔 ...
江苏省如东县自从1996年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以水,发展规模逐步扩大,随着南美白对虾纯淡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已初具规模,面积达到两万亩,产值达到1.3亿元,南美白对虾产业又成为我县又一大渔业产业。但是我县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近几年出现因放养密度过高、池塘底质老化等原因引起病害的发生,经济效益呈下滑趋势。为减少养殖风险,县渔业技术推广站积极引导广大养殖户开展健康生态养殖,以求达到渔民增收的目的。2008年6月,我县丰利镇包场村渔业科技示范户石明泉开展了池塘低密度南美白对虾生态套养中华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周围养殖户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3个,养殖面积共8.5亩,池深1.5米,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2.放养前准备工作

2月份底排干池水进行清淤。干池曝晒池底一个月后,注水20厘米,用生石灰化浆消毒,亩用量75千克。四月份进水50厘米,按照每亩施有机肥200千克的用量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施肥一段时间后使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池水透明度25—40厘米左右,pH值8.0左右。然后在池塘四周种植水花生等其他水生植物,约占池塘面积的50%。

3.苗种放养

2008年4月20日精选自家培育的规格为200—250克/只的中华五花鳖苗900只放进池塘,平均亩放养量100只,苗种放养前均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钟。

5月中旬选购当地自育的规格为l厘米以上个体整齐、游泳活泼、体质健壮、逆水能力强的优质虾苗,放养密度为1.5万尾/亩(周围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一般为相同规格5—6万尾/亩,个别的高达7—10万尾/亩)。苗种放养前消毒同上。

4、饲养管理

4.1饲料投喂:鳖放养后坚持每天投喂小杂鱼、虾等鲜活饵料,前期(5—6月份)为投鳖种总重量的3%一4%,后期(7—9月份)逐渐增加至常8—10%。每天投饵次数不少于3次。虾放养后第一个月主要靠肥水后的基础饵料生物,第二个月少量投喂颗粒商品虾料,第三个月后按常规投饵量投喂饲料。一般采取上午少喂,约占30%,傍晚夜间多投,约占70%,虾每天投饵次数4次。投饵2小时后检查虾、鳖的摄食情况及生长情况,如果刚好吃完,说明投饵量适中;如果有剩饵要减少投喂量;每次检查都无剩饵,可加大投喂量。

4.2水质管理

树立养虾就是养水的理念,养殖用水质量好坏与否关系到养殖的成败。要加强生态养殖系统中的水质管理。养殖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温、水质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硫化物浓度等。

4.3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5—10月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第…次每亩用量为4千克,第二次用量增加至5千克/亩,以后逐次增加到7千克,亩。进入7、8、9三个高温月份,交替使用溴氯海因和二氧化氯,既调节水质、又防治病害。由于放养密度小,水质调节好,整个养殖期间没有发生明显病害。

4.4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观察虾、鳖的活动、摄食情况等。必要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l、养殖产量

虾的捕捞根据市场情况和生长规格采取间捕和集中捕捞相结合。鳖要等虾捕完后干池清底抓捕。由于鳖的捕捞较集中,未能一次销完的再进行暂养。从2008年9月26日开始起捕,到2008年10月25日全部起捕上市,共收获南美南美白对虾1063千克、中华鳖545千克,平均产量南美白对虾为125.1千克/亩;与同期其他养殖户相比比获得成虾的规格较大。中华鳖每亩产量约为64.1千克。其中捕获中华鳖882只,成活率高达98%,平均规格约为0.75千克/只。

2、效益分析

南美白对虾的市场销售价格平均为26—30元/千克,(比其南美白对虾养殖户高2—3元/千克),销售收入约为30000元;中华鳖售价为每公斤80—100元,销售收入为49050元,二者的销售收入共计79050元。投入的费用分别为苗种费9520元(中华鳖8500元、南美白对虾1020l元),饲料费6400元,塘租2500元,水电800元,用约和其他7045元,,获利52785元,亩均盈利6210元。

南美白对虾生态食养中华瞥对池塘条件要求不高,放养密度小,水质易于管理,减少成本投人,养殖风险小,产品规模大,价格高,品质好,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特别是生产的中华瞥体表肤色好,口感品质接近野生,销售供小心求。由此可见,该养殖方式优势明显.式一种值得推广的套养模式,其套养的合理密度及适宜的搭配比例仍有待于进一步尝试。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