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西浦北县官垌镇、平睦镇、六碾镇和小江镇等一带的群众,有利用山溪、泉水进行小水体流水养鱼的传统习惯,以新鲜、无污染、水质好的山溪、泉水,作为养殖全程用水,养殖全程投喂人工种植的黑麦草、“桂牧一号”象草等优质牧草和天然优质青饲料,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不含添加剂、不含激素,没有药物残留,养出的草鱼具有“绿色”、生态的品质,并形成了地方产业特色一“官垌鱼”。在2005年,专门成立了浦北县“官垌鱼”养殖协会,同年八月还注册了“官垌鱼”国家著名的淡水鱼商标;2007年,养殖面积达到2400多亩,产量2700多吨,已成为该地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该种养殖方式,在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业部委托的专家组考核验收,并获得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称号。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该养殖模式整理、总结如下:’ 一、水体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地点的选择:在山溪、泉水、溪流旁并且便于管理,并且生态环境良好,不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地方,开挖小水体砌池,鱼窝的具体大小和形状随地形而异。 2.小水体的面积、水深:小水体面积在15ms~300m2,池深2m以上,能畜水深1.5m的小水体两个,并排排列,开挖两个小水体,目的是为了方便开春将塘鱼并塘,轮换进行清塘消毒。 3.池壁四周用砖石砌成,水泥抹面;池底土质坚硬、平坦、无底泥。 4.设置一个进水口和两个排水口:每个鱼窝设置1个进水口和两个排水口,进水口与排水口成上下对角位置,使鱼窝内无死水角;排水口直径比进水口直径略大,以使池内进排水时形成微水流;鱼窝lm水深处和鱼窝底部各设一个排水口。 5.设置栏鱼栅:进、排水口均要设置栏鱼栅,栏鱼栅用钢丝网做成,进水口处栏鱼栅用来过滤水源,栏鱼栅前面,要加设拦污栅,用以拦截水草、杂物,防止进水管或拦鱼栅阻塞断流;排水口处的拦鱼栅用以防逃,拦栅间的宽度以不逃鱼为标准,一般不大于1.7cm。 (二)附属设施: 1.注水时有空旷流程设施:在注水沟中接一段竹筒,竹筒高出池水面lm左右,出水口伸进鱼窝内0.8m~lm,水流出竹筒后向鱼池直冲,在注水过程中,空气随流水落下,在水中形成许多气泡,从而不断增加水的溶解氧,有利于加快鱼的生长。 2.设置遮阴网。在离水面上方50cm处用竹子、木料搭架加盖遮阴网或直接搭架从市场购买的遮阴网,以避免强烈阳光照射,并给鱼类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遮阴网面积为鱼塘面积的1/3—1/2,也可在搭建的框架旁种植如丝瓜等藤曼类瓜,并让其藤曼往框架上生长充当遮阴网。 (三)水质要求:用塑料管引来新鲜、清爽、无污染的山溪、泉水,并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规定的水,作为流水养鱼的水源,经设置好的进水口注入鱼窝。 二、饲养管理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种植牧草:种草面积以养鱼面积的3—5倍为宜。(1)种植黑麦草,在每年晚糙水稻收割前loK(或在11月把地开箱)撤施黑麦草种子,(2)种植象草,11月把地开箱,并每亩施有机肥150kg~300kg作基肥,种植“桂牧一号”象草,取成熟种茎每段2节~3节,将种茎与地面呈45度角斜放于行壁上,覆土,只留少许露出地面,留长了会干枯死亡。种植牧草后,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追施有机肥。种植后50天刈割(即齐地割,因为留根高了,会枯死不生的)第一次,以后每隔20天~30天刈割一次,每次刈割后及时增施肥料,以提高牧草产量;种草面积是养鱼面积的3倍~5倍为宜。 (二)养殖技术: 1.鱼窝消毒:排干池水,只保留15cm的水深,避免泥鳅钻入底泥而难以杀灭,每亩用75kg生石灰兑水化浆趁热全池泼洒,养殖多年的鱼窝,要先挖掉过多的淤泥。7天后注水放鱼。 2.鱼种放养 (1)早放养:因为南方地区温度较高,故提早在春节前后放鱼,使鱼早适应环境和早摄食,延长生长期,提高鱼产量。 (2)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每平方米鱼窝放5尾~7尾、规格在0.75kg~1.5kg健康、无病、无伤的鱼种。 (3)鱼种消毒:鱼种下塘前,先用10ppm~15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体5~10分钟;或用3%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 3.投饲管理 (1)饵料种类:主要投喂新鲜无污染的优质牧草:“桂牧一号”牧草和黑麦草及其它菜类、红薯藤、木薯叶、秸秆类和其他野生草类。 (2)合理投喂:投喂的比例随水温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具体见下表: 时间 水温(℃) 投喂青料占鱼体重比例(%) 1~4 13~20 30~50 5~7 20~28 50~70 8~10 25~32 60~80 11~12 18~23 40~60 在“四定”投喂的基础上,一般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投喂,具体根据鱼的生长、吃食活动、天气变化等情况合理调整饵料的投喂次数及投饵量,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具体以2dx时~3/ix时食完为宜,下午最后一次投饵,让鱼吃六成饱即可,正确控制草鱼的摄食量,可有效预防肠炎等传染性鱼病的发生。 4.水质管理: (1)、流速的测定和控制:微流水:流速掌握在20cm/秒左右,夏季高温季节可略加快速度;具体测定方法:驻足目测法即在注排水过程中,在水中放入浮物,驻足测定漂浮物流过的距离(以cm计)和所需的时间(以秒计),再将距离除以所需的时间后大约得/丑20cm/秒为宜。 (2)水深的控制:2~5月,保持水深在0.8m~lm,7月~12月,及1月,加大注水量,使水深保持在1m~1.3m,使酷夏降温,深冬保温。 (3)及时捞出草渣、残饵。次日捞掉前天投喂的草渣及残饵,以免污染水质,影响鱼类生长和导致鱼病。 5.病害的无公害防治 (1)日常预防: 定期泼洒生石灰。山溪、泉水容易呈微酸性(pH值 一般在5.5~6.5),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泼洒生石灰,开春时节的1月~4月,每10天泼洒一次;每15天以每立方米水体209生石灰的浓度,兑水化浆趁热全池全池泼洒,先泼四周,再泼中间。 1~5月,每月浸一疗程的苦楝树叶,用量以每个20m2~30m2的鱼窝15kg20kg,扎成四小捆分别浸在鱼池的四个角,隔天翻动一次,5天后捞出草渣;再浸一次,为一疗程。 (2)鱼病的治疗:这种形式养殖的草鱼,病害较少,春季有些卵甲藻病、小瓜虫病,夏季高温季节,有少许出血病。 卵甲藻病症状:卵甲藻病又叫“打粉病”、“白鳞病”,发病之初,病鱼在池中成群拥挤在一起,并分成小群在水面转圈或环游,病鱼的背鳍,背部,尾鳍出现白点,是由于卵甲藻刺激鱼体,体表黏液增多,这白色就是粘液包裹了卵甲藻的结果,随着卵甲藻不断繁殖,白点迅速蔓延到全身,白点之间有充血斑点,尾部更为明显,严重时,鱼体上白点堆积并联结成片,鱼身便象包裹了一层米粉,故称为打粉病,很容易被误诊为小瓜虫病或水霉病,此时,病鱼多呆滞于水面,游动迟缓,停止摄食,最终死亡。 本病多发于酸性水(pH5~6.5)鱼池中,放养密度大,鱼池水浅又投喂不足,鱼体偏瘦弱的山区养鱼最容易患此病,水温22℃~32℃时均可发生。凡被病鱼污染的鱼池、工具、池水、其他敌害生物,都可能传播病原,在放过病鱼而经过冲洗的鱼池中,放入健康的鱼种,经过2天半即可出现显著的症状。 卵甲藻病的治疗方法: 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用20g~30g生石灰兑水化浆并趁热全池泼洒,促使卵甲藻死亡,每天一次,连泼两天;对感染过的渔具、工具进行药物浸泡消毒或曝晒消毒。 小瓜虫病的病症:感染小瓜虫病的鱼,肉眼可见病鱼的皮肤,鳍条或鳃瓣上,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故又叫白点病,病情严重时,虫体大量寄生,鱼体上的小白点增多,致使体表黏液增多,似有一层白色薄膜。此时,鱼类游动迟钝,浮于水面,对刺激性的反应迟钝。有时也群集绕池游,身体不断和其他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就成批死亡,病鱼死后2~3个小时,白点消失了。 治疗方法一:用单泼辣椒粉和生姜荡:O.5kg辣椒粉+0.2kg生姜/亩·m+5kg水煮两个钟头,冷却后兑水100kg全池泼洒; 治疗方法二:浸苦楝树皮加泼辣椒汤:每亩用苦楝树皮、树叶和果实30kg~40kg,扎成每捆5kg分别浸泡于鱼池四周和中间,同时,用干辣椒0.5kg/亩,]Jll4kg水煮4个小时,冷却后兑水50kg全池泼洒,每日一次,两天见效,3天可治愈,也可用此法作定期预防, 治疗方法三:或用硫迷沙星0.2ppm~O.3ppm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2次~3次。 出血病的病症:此病由病毒引起,剥去病鱼的皮肤,肌肉可见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肠空无物,大部分肠管有充血、出血现象甚至呈现为紫红色。有的鳃盖、腹鳍、殿鳍基部和肠系膜间亦有充血、出血现象。发病高峰期多在每年的8~9月。 出血病的的治疗方法一:全池泼洒含有效碘1%的聚维酮碘,使池水呈0.2ppm0.5ppm的浓度;同时,每千克鱼体重以大黄:黄柏:黄芩=5:3:2的比例制成的“三黄”粉29-49拌木薯粉浆粘草投喂,连喂4天~6天。 出血病的的治疗方法二:全池泼洒二溴海因,使池水呈0.3ppm的浓度;同时,每公斤鱼体重用板兰根+大黄+黄柏+黄芩各125g,共500g,拌木薯粉浆粘草投喂,连喂5天~6天。 (3)对病鱼、死鱼要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对严重患病的病鱼及死鱼,如果随处丢弃,就会嗅气冲天,污染环境,害己害人;如果抛到江河,就会扩大了污染;简便、正确的做法是:深埋入土40cm深。这样既无害化又能资源化为肥料。 (4)严格执行休药期:即从用药到食用或上市要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所用渔药的种类而不同,一般间隔15天以上。 6.捕捞上市 (1)分两次捕捞:每年分两次捕捞,国庆节前后捕捞一次,春节前后捕捞一次,捕大留小,及时补放。 (2)年末留种:春节前后捕捞时,体重在1。5kg以下的均留到下年继续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