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多数寄生虫在自然水体中并不对鱼类产生明显的威胁,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问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就会引起寄生虫大量侵入宿主而导致寄生虫病的暴发,给渔业生产带来损失。
一、影响及危害 1、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如鲺寄生,以其口器及背甲腹面的倒刺刺伤、撕裂宿主皮肤,使宿主十分不安,病鱼出现狂游并跳离水面。大中华鳋的寄生可 造成鳃组织的炎性水肿和细胞增生,外观上出现鳃丝末端肿大发白。机械性刺激、损伤可直接造成死亡亦可 由此而产生其他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 2、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这种病变在实质性器官更为常见。如鱼怪的寄生影响宿主生殖腺的发育,导致病鱼不育;舌状绦虫除影响性腺发育外,还可使病鱼体腔鼓起凸出,影响游泳,甚至腹部胀破,导致死亡。侧殖吸虫的大量寄生,可使小鱼的肠道阻塞而致死亡。堵塞还可发生于血管中,如血居吸虫病就是典型的病例,三角形的虫卵堵塞肾血管、鳃血管,引起水肿与鳃丝坏死。 3、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如寄生于鲟鱼鳃上的尼氏吸虫,每个虫体每天从鳃上吸取O.5毫升血液,每尾鲟鱼严重时可寄生300~400个虫体,这样宿主每天失血可多至150~200毫升,因之病鱼会很快消瘦。 4、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鲺口刺基部的腺细胞能分泌毒素;大中华鳋摄食时能分泌酶行肠外消化等。
二、综合预防措施 鱼的寄生虫病又称侵袭性鱼病。在池塘养殖寄生虫频发的地区仅仅进行药物预防是不够的,要贯彻“全面预防”的方针。 1、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鱼类越冬期间,体质消耗较大。因此,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免疫活性促长剂”、“鱼饲佳”等,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的恢复,大大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2、杀灭鱼体携带的寄生虫。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水温一旦升高,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大量感染。为了防止寄生虫病暴发,可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例如“鱼虫杀星”、“克虫王”系列药物等,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3、工具专用。养鱼用的工具,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做到工具专塘专用。如果有困难,则要把使用过的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再使用。公共用具可用10ppm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晒干后再使用;不宜用药浸洗的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要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 4、强化饲养管理。 (1)饲料清洁。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 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最好投喂颗粒饲料。 (2)食场药物杀灭。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食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 (3)药物预防。鱼病易发季节定期泼洒药物全池消毒和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滋生,以达到防病效果。 (4)拉网和装运活鱼时,避免鱼体受伤。鱼体的黏液层、鳞片、皮肤、黏膜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预防病菌、寄生虫侵袭的作用,当其完整无损时,许多病原生物就无法攻破这些屏障,但当鱼体受到损伤时,病原生物就有机可乘,很容易进入鱼体并大量繁生,从而暴发鱼病,如赤皮病、水霉病等通常就是在鱼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感染的。因此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鱼病工作的重要一环。 5、改善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几率增加。
三、推荐使用的安全杀虫药物 1、优马林:可治疗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属于高效、无公害的治疗寄生虫病药物,在绿色水产养殖中可安全使用。 2、鱼虫杀星:此产品是针对绿色水产养殖中寄生虫病而研制开发的一种复方制剂,主治由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中华鳋、锚头鳋、水蜈蚣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用量少,见效快,对水体无污染,对鱼体无毒副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海淡水鱼类,包括对敌百虫等有机磷药物十分敏感的鳗鱼、鲳鱼、鳜鱼、鲈鱼等各种名优水产品。 3、中草药杀虫剂:如苦楝皮、青篙、槟榔等.可浸汁后泼洒。也可选用“鱼饲佳”等制剂,能安全有效治疗寄生虫的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