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适应能力强,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达到生物除杂的目的。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蚤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数百元以上。
江苏省海门市采取的养殖模式主要是成蟹池混养和河沟混养。
成蟹池混养:蟹池混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10~2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蟹种放养后,亩放养黄颡鱼30~50尾,规格3—5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7~15公斤。
河沟混养:河沟中低值野杂鱼类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饵料。一般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6—8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10~15公斤。
无论采用何种混养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都需注意如下事项:
一是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池中要种植伊乐藻等水草用以调节水质。
二是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6~8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是池塘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他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是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渔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五是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六是混养黄颡鱼水域用药要慎重。在预防用药时,一般不要使用硫酸铜、有机磷农药,最好使用生物制剂杀菌消毒,改善水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