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属鱼类是一种中小型温水性鱼类,原产于北美五大湖区。60年代移人日本,8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我国,在湖北、广东等省安家落户。我国目前引进的主要太阳鱼属鱼类有蓝鳃太阳鱼、蓝太阳鱼和驼背太阳鱼。该鱼体型深侧扁,体较高,头小尾小。鳃盖外缘有一黑色耳状软膜。体色偏蓝绿,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或淡橙黄,背部淡青灰色,间有不甚明显的一些淡灰色纵纹,体侧有7-10条暗黄彩色条纹。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d.部分太阳鱼胸鳍周边出血,出血的红色非常明显(见后插彩图2);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e.部分太阳鱼臀鳍基部出血,病灶红色(见后插彩图3);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f.太阳鱼腹部出血、鳍条基部出血(见后插彩图4); g.病鱼血液凝固时间超过50秒,或短于15秒;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h.打开腹腔,内脏正常,肝脏颜色基本正常(见后插彩图5),无腹水,肛门不红肿; i.鳃部不溃烂; 养殖户常反映的就是:b、c中的烂嘴和体表出血。 在这些病症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口部溃烂和身体腹部出血外,鳃、肛门和内脏无明显病症。 三、病症分析 太阳鱼发病时口部溃烂和腹部出血,个人认为是和其生活习性有关。 太阳鱼是一种攻击性摄食鱼类,在水中太阳鱼性格比较暴烈,在日常捕食中嘴部承受的力量较大,并且在繁殖季节嘴部还作为一种武器,容易碰伤嘴部感染细菌。 太阳鱼喜欢修筑占地性鱼巢,太阳鱼在0.3-1.5m浅水中常用鳍条在沙泥和砂砾中扫压出巢穴,蓝鳃太阳鱼的鱼巢直径约30cm,鱼巢密集地聚在一起,蓝鳃太阳鱼常以40-50个鱼巢聚集在半径18—21m范围内。 太阳鱼容易腹部出血的原因有:1、长时间待在鱼巢内,胸鳍、臀鳍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容易导致损伤;2、池塘底部淤泥多,致病细菌比较多,长时间卧在鱼巢内,太阳鱼容易被感染;3、筑巢过程中太阳鱼胸鳍、臀鳍容易受伤;4、太阳鱼喜欢鱼巢密集地聚在一起,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染。 此外太阳鱼不喜欢高pH水体环境,但养殖池塘中后期pH高,尤其在养殖后期或蓝藻高发的季节,容易引起太阳鱼应激,易于感染病害。 四、治病处方 内服药处方:40公斤饲料:“氟苯尼考”1瓶或“多维尼考”1包+“力克101”1包+“止血快”1包+“维生素C钠”1包+内服药增效成分,需同时喂5天以上,每天1次即可。 消毒:“菌消”或“聚维酮碘”或“菌毒杀星”或“醛杀2008”或“百毒清”或“优碘”等均可,按说明的剂量在投喂的第3天外用泼洒消毒。 该内服药处方在顺德、番禺、中山太阳鱼烂嘴出血发病塘使用,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五、此处方内服药治疗的注意事项 1、投喂药量要喂够。蓝鳃太阳鱼发病后许多池塘投喂减少,正常喂5包的现在可能喂1包,喂药期间,必须投必要的药量,要按2包饲料开药投喂。 2、疗程时间要足够。按处方投喂,需连续投喂4天以上;切勿投喂1天或2天不坚持内服。有养殖户只喂了1天,就说死亡量没有下降,我解释给他听,今天早上死亡的,昨天没有吃料,更没有吃到内服药,要喂3天后,死亡量才能明显下降。 3、一定要把处方中的药物全部一起投喂,缺一不可。 4、喂料时开增氧机或在料台附近泼洒增氧剂。 六、太阳鱼烂嘴出血病普通药物难治的原因 1、病原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经销商和养殖户经常面对的鱼病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接触少,缺少治革兰氏阳性菌病的经验。使用的很多药物不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病,所以效果不好。 2、该病发生过程中,鱼类凝血功能受损严重,需要补充鱼类凝血物质。 文章中病害症状的观察来源于实践,根据2009年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服务大家,在实践中使用效果非常好,不仅达到优异的治疗效果,而且防止疾病复发。 注:文中“多维尼考、力克101、止血快、菌消、菌毒杀星、醛杀2008、百毒清、优碘”均为商品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