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性鱼类抗寒防冻精要

2024-9-1 20:3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3| 评论: 0

摘要: 温水性鱼类(如罗非鱼、鲮鱼、塘鳢、宝石鲈、淡水白鲳等)由于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其临界致死温度时,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否则鱼类会冻死,即使没有冻死,鱼体冻伤后也极易诱发病害感染而大量死亡。因此,必须采 ...
温水性鱼类(如罗非鱼、鲮鱼、塘鳢、宝石鲈、淡水白鲳等)由于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其临界致死温度时,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否则鱼类会冻死,即使没有冻死,鱼体冻伤后也极易诱发病害感染而大量死亡。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确保其安全越冬,避免或减少损失。
一、抗寒防冻技术措施
1、切断池塘不同温层对流及风力造成的交替流。
冬天的雨水水温较冷,比重大,容易往下沉,加速了池塘底部降温。而且冬天强烈的北风作用会使池塘水表面和池底产生缓慢交替作用,使池塘底部水温迅速下降。因此,切断池塘不同温层对流及风力造成的交替流,能有效防止池塘水温下降。
(1)塑料保温大棚越冬技术
当池塘面积相对较小,适合搭建全池塑料薄膜大棚时,应选择地势较高、保水性好,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越冬池。池塘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全池用钢管或木材等支撑起拱形框架,上盖塑料薄膜,外加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吹坏薄膜。薄膜与池边连接的部分用稀泥密封。大棚不宜太高,约高出池塘60-80cm,一般成半坡式。池塘水深2.5-3m,塘基高出地面20-30cm。内配备简便的增温和增氧设施,有条件和允许开采地下水的地方可用深水井抽取地下水,使池塘保持一定的水温,帮助水产动物安全越冬。当气温回升时,要揭开部分薄膜,使空气流通,以免造成养殖对象缺氧死亡。
(2)简易半棚越冬技术
当池塘面积较大,搭建大棚操作不易时,可在池塘北面1/3处两边打上木桩,拉上钢丝绳,或者用竹子横架于鱼塘水面上,离水面约0.5m,上面覆盖薄膜,以阻止冰冷雨水往下沉。如此在白天有吸热作用,晚上能减慢散热。另外薄膜上应再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吹坏薄膜。同时,池塘四周要挖排水沟,防止池外雪水流入而降低池水温度。这种方法可防止池塘结冰,局部提高池塘水温。此方法简单,材料可反复使用4-5年。
(3)半墙挡风抗寒技术
可在池塘北面搭建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挡风棚高约2-3m,用毛竹、杂木或其它材料搭建,再用薄膜或稻草等加以覆盖,以阻挡寒风的袭击,使池塘水温不会急剧下降。
2、温室或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室、棚内烧碳、柴等增加温度。
3、增加池塘水深,保持水深在2m以上。或可在鱼塘西、北两侧,挖一条长8-10m,宽4-5m,深2m以上的鱼沟,寒潮到来时,鱼类可集中在鱼沟内御寒取暖。
4、小水体的名贵品种,可增加水体盐度,使水体的盐度在2-3‰(视品种而定),可增加鱼虾的抗寒能力1-2℃。
5、有条件时,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6、对于面积较大的池塘,也可以采用集中越冬的办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如池塘的一角)的分隔和保温,使水产动物聚集越冬。
二、管理办法
1、在寒流袭击期间,不能因为池塘水位太低而加水,以免鱼类因发生应激反应而冻死。
2、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会引诱鱼类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易引发水霉病而死亡。
3、不能在池塘边放鞭炮或搅动池水,以免鱼类受惊应激而冻死。
4、没有搭建温棚的池塘尽量不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5、搭建温棚的池塘,越冬棚内空气浑浊,宜多开增氧机,冲注地下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防止鱼类缺氧浮头死亡。越冬后期,气温回升时,应打开越冬棚薄膜,排走棚内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利于棚内外空气对流,提高水体溶氧。
6、如果池塘表面已结冰时,应尽快把近塘基3-4m范围内的冰层砸破,以防止水产动物缺氧,同时有利于水体中部分有害气体逸出。另外要注意冰块的颜色,应以明冰较好,如果冰块颜色过深,会导致冰下光照不足而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鱼体缺氧。
7、认真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全面加固修复保温供热和增氧设施,防止鱼塘渗雨、渗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加温、建温棚等保温措施。
8、冬天寒流增强时,可适当施放生石灰15千克/亩(1.5m水深),或漂白粉0.5-0.75千克/亩(1.2m水深),预防水霉病等疾病的发生。
9、如有鱼冻伤,尽快施用0.4千克/立方米浓度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防止水霉病发生。
10、可试用碘制剂以治疗因低温造成的小瓜虫及水霉病等疾病。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