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池塘养殖水质环境调控技术

2024-8-30 22:3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5| 评论: 0

摘要: 近几年来,在胶东半岛乃至北方沿海地区,海参池塘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养殖面积已达70余万亩。海参池塘养殖为海水养殖开辟出一条新途径,并成为推动海洋渔业快速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前景异常广阔。科学的水质 ...
近几年来,在胶东半岛乃至北方沿海地区,海参池塘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养殖面积已达70余万亩。海参池塘养殖为海水养殖开辟出一条新途径,并成为推动海洋渔业快速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前景异常广阔。科学的水质调控是确保海参池塘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生产实际探讨如下。
一、养殖水质基本指标要求
1.盐度稳定在28‰~34‰。海参属狭盐性海洋生物,海水盐度过低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以致造成病害发生。
2.水温控制在0℃~28℃。海参最适生长水温为10℃~16℃。每年有两个生长盛期,即3月~5月和9月~12月,当水温超过20℃,海参将逐渐进入夏眠状态。
3.水色以浅黄绿色或浅黄褐色为宜,绿藻和褐藻呈优势菌群。
4.透明度1.0m~1.2m。
5.pH7.6~8.5。
6.溶解氧5mg/L以上。
7.日换水量与水深
养殖前期(6月份前)日换水量10‰~30%,水深1.0m~1.5m。
养殖中期(6月~9月)休眠期,日换水量和水深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加大、加深,高温期间日换水量30%以上,水深至最大值,以有效降低养殖水温。
养殖后期(9月份后)日换水量10‰~20%,水深也随水温的回落逐渐降低一些。
另外,在池塘进水口,应设置两道拦污防油网,防止油污进入养殖池。
二、骤降暴雨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及应急措施
2007年7月27日凌晨至下午4时突如其来的持续暴雨袭击,使本地区海参养殖遭受巨大创伤,损失惨重,教训深刻,应引以为鉴。
1.骤降暴雨对养殖水质环境的影响
①暴雨后,养殖池盐度骤降,几个小时内从正常盐度陡降至20‰左右,甚至10‰左右,海参突发应激反应,严重危及生命。
②大量雨水进入养殖池,池水酸性急剧增高,酸碱度在很短时间内降至中性以下,大量有益藻类随之死亡,水质环境恶化。
③在养殖池上层形成较厚的淡水层,阻碍了整个水体上下溶解氧的交换,底层水温升高、有害物质含量增高、有机耗氧量增加、水体严重缺氧,以致造成海参暴发性缺氧死亡。
2.为免遭暴雨袭击,应严加防范
①在海参养殖过程中,特别是进入夏季多雨期内,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和预报信息,并根据潮汐的变化,适当控制换水量。如果近日有降雨过程,应暂时停止排水,并加深水位。
②要善于总结养殖经验,摸索养殖规律,提前落实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整修活动闸板,铺设临时排淡管道,加固闸门,搞好水量调节与控制等。
③有条件的池塘,应打好若干口地下高盐度海水井,在夏季休眠期和暴雨期间,起到有效降低水温、稳定盐度的作用。
3.若受到暴雨袭击,应采取应急措施处理
①暴雨中,活动闸板全部打开,及时排掉雨水。
②及时开机增氧或投放增氧剂,尽快消除海、淡水分层现象,提高底部水体氧气含量。确保底部水体溶解氧含量短时间内至少达3mg/L以上。
③增氧的同时,全池撒施生石灰,改良水质、提高酸碱度,并及时清除池中腐败杂藻,减少有害细菌繁殖。
④pH逐步回升后,全池施用光合细菌等有益菌,使其形成优势菌群,并有效抑制有害菌类过量繁殖。
⑤随时监测池内、外盐度。暴雨过后,短时间内禁止与外海直接进行水交换。有地下高盐度海水井的,应立即换水,稳定盐度;备有蓄水池的,可利用蓄水池高盐度海水进行适当交换;小面积养殖池,还可采取泼洒高盐度卤水或饱和食盐水等补救措施,使池水盐度迅速回升。
三、海参在夏眠前和夏眠期间的水质环境控制从本地养殖现状看,海参进入夏眠的温度有所提升,一般在22℃~23℃开始逐渐进入休眠期。众所周知,进入休眠期的海参,不活动、不摄食,只能依靠消耗自身的能量来维持生命。因此,能否采取积极措施,推迟海参进入夏眠期和提前退出夏眠期,至关重要。主要措施:
①加大换水量,利用外海与养殖池水温差,降低养殖水温。
②保持最高水位,相对降低池底水温。一般有效水深达2m以上时,池底水温比表层水温可低1.5℃~2℃。
③在养殖池上方安装遮阳网,降低阳光照射强度,并利用风流降低水温。
四、海参在冬季结冰封池期间的水质环境控制进入寒冬季节,海参在0℃~2℃的水温环境中,基本处于同夏眠期相同的状态,但为维持生命的需要,仍需要一定溶解氧。如果池面结冰封冻,再加上积雪,将严重影响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导致池水氧气含量逐渐降低,直到严重缺氧,危及海参生命。主要措施:
①有纳水条件时,应适当进行水体交换。
②换水困难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搅动池水。
③一旦结冰,应及时将冰层打碎成小块,并防止冰块大量聚集。必要时,将较大冰块捞出水面。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