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病龟常用前足擦眼部,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肿大,鼻黏膜继而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不能摄食,逐渐消瘦,终致死。 防治方法: 1、平时应保持水质清洁,发病后将病龟离水放置阴暗处,以促使白色分泌物脱水掉落。 2、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期间可投喂动物肝脏,以增加抗病力。 3、抗菌消炎。可用医用氯霉素或其他抗菌素眼药水或眼膏涂抹,每天1~2次。或红霉素等注射,每千克体重用4万~5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2~3次即可。若病龟数量较多,则可用1~2种抗生素溶于水中浸泡,每毫升含抗生素500~1000国际单位时可浸泡30~60分钟,一日数次直至痊愈。有的采用1%呋喃西林或1%雷夫奴尔水溶液,经棉球或新毛笔蘸取药涂在患处,涂抹1~2分钟后,立即放如清水中漂去多余药液后再置清水中饲养,每日1次,连续6天,有一定疗效。 (肠炎) 病因:多因饲料腐烂变质,水质恶化,感染产气单胞菌所致。 症状:病龟精神不好,反应迟钝,减食或不吃食,腹部和肠内发炎充血。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洁,经常换水。 2、保持饲料新鲜,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 3、在饲料内拌入磺胺脒、磺胺噻唑或盐酸土霉素投喂,磺胺类首次用量为每千克龟体重药0.2克,第2~6天减半,投喂期间投饲量比平时少些以便使药饵全部吃入。土霉素用量为每只成龟0.5克,分早、晚2次投喂,7天为一疗程。 (外伤、烂皮病) 病因:多数是由于龟互相咬伤或被物体碰伤后感染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后所致。 症状:病龟主要表现为四肢、颈部、尾部的皮肤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坏死、皮肤变白、红色伤痕。 防止方法: 1、要防止各种原因导致龟体受伤,长途运输和捕捉乌龟时尤其应注意。 2、发现龟体受伤时,应采用抗生菌类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或红霉素等)浸浴、全池泼洒或注射均有较好疗效。应用磺胺类药物进行药浴也有一定效果。 (颈溃疡病) 本病主要表现为乌龟颈部患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病龟主要是颈部肿大、溃烂,伴有水霉菌,食欲减退,颈部活动困难,不吃不动。若治疗不及时,数天内即可死亡。 防止方法: 1、用5%食盐水浸洗患处,每天3次,每次10分钟。 2、用土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软膏涂抹病龟患处。 3、隔离病龟以免传染。尚未发病龟应用0.3~0.4克/立方米强氯精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或加大深度做短时浸浴。 (烂板壳病) 症状:龟的背壳或底板初出现白色斑点,慢慢形成红色块状,用力压之,有血水挤出。 防止方法:将患处表皮挑破,挤出血水,用食盐涂擦,擦后即冲洗,每天1次,连续1周。也可用紫金定加醋调匀至糊状后,涂于患处,数次即可。 (中暑症) 龟类对高温敏感,若夏天高温,龟出在无遮荫和无隐蔽的场所,温度超过36度以上,便会发生本病。 症状:中暑的病龟,四肢无力,行动迟缓、停食、昏迷而死亡。 防止方法:露天饲养要事先搭棚遮荫,夏季要提高水位,常换水,保持四周环境凉爽通风。高温季节,应每天换用井水饲养,以降低水温,换水要以温差不超过4度为宜。如发生中暑症,应立即将龟转移到凉爽处饲养。 (水质性疾病) 水质恶化,水体中氨、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过多,加之龟缺乏陆地栖息场所,致使乌龟中毒。 症状:龟颈部四肢,严重时出现溃烂。 防止方法:定期换水,经常清除污物和排泄物,发病时,全部更换池水,若已有溃烂,可采用抗生素等消炎,控制继发感染红耳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