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鲇,原名南方大口鲶,俗称河鲶、大河鲶。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是一种名贵经济鱼类。主产于长江流域的大江河中,四川等地大江河较多,是以鱼为食的大型经济鱼类。
一、生物学特性 1、一般形态特征 大口鲶属于鲶形目鲶科鱼类。头部宽扁,胸腹部短胖,尾部长而侧扁;眼小,口大;牙齿细密锐利;长须2根,短须2根;背鳍短小,无硬刺;胸鳍有一硬刺,其内侧光滑无锯齿状缺刻;臀鳍特长并与尾鳍相连;体表无鳞,富有粘液;肠短、有胃。 2、生活习性 大口鲶属于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0—38℃。因此,在我国南、北方都能自然越冬,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最佳生长水温为20—28℃。当水中溶氧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至2mg/L时则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就窒息死亡,适应pH值范围为6.0—9.0,最适范围为7.0—8.4。 3、食性 大口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对象多是鱼类,也吃水生昆虫等,能捕食相当于自身长度1/3的鱼体。冬季减食或停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过人工驯化喂养可逐步转变成吃配合浮性饲料,及新鲜或冷冻的猪肺叶、鸡肠、海杂鱼、淡水杂鱼等。要求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在40%左右,苗种阶段甚至高达45%以上,其饲料动物蛋白源应在30%以上。 4、生长特点 1—3龄的大口鲶生长速度最快,当年四月份人工繁殖的鱼苗,养到年底全长可达40—50cm,重0.4—3kg,第2年可达50—70cm,重2—8kg,第3年可达8—15kg。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但以夏、秋长势最快,冬季生长缓慢。北方地区也能适合其生长。 5、繁殖 大口鲶的性成熟龄为4龄,产卵水温18—26℃,最适水温21—25℃,卵具有粘性、油黄色、直径为1.8—2.9mm,遇水膨胀,卵径可达2.6—2.8mm。平均每千克鱼可产卵3000—5000粒,受精卵经50—60小时孵化出鱼苗,刚出膜的仔鱼有一个很大的金黄色卵黄囊,卧于底部缓缓颤动,2—3天后可自由游泳,并开始觅食。 二、养殖技术及规程 (一)鱼苗培育 ⒈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鱼苗培育,主要在于水体中浮游动物培育。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也称小蚤及部份细菌团)是鱼苗开口及幼苗阶段天然的也是最好的饵料。因此,鱼苗池水质的培育也就主要是“浮游动物”的培育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鱼苗培育成活率,鱼苗长势、体质及鱼苗出池规格的整齐与否。 那么怎样培育浮游动物呢? 第一:培育池选择。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2—3亩一个池塘为宜。水源方便.能排能灌,池底平坦,有少量的淤泥为好。 第二:对培育池用每亩100kg左右生石灰清塘、消毒,杀死黄鳝、泥鳅、青蛙、病菌等有害生物,并可改善池底底质。 第三:泼入或冲入250—400kg/亩腐熟的鸡粪或家禽粪,若用牛粪等牲畜粪也可,用量需增大30—50%,并关水至20—30cm左右。 第四:3—6天水色变绿后逐渐变淡为茶褐色,冲水至50—70厘米深,再过1—2天肉眼能见水中出现很多细小的“浮游动物"(需仔细观察)即可放水花入池培育。 ⒉大口鲶水花下池 当孵出仔鱼的孵黄囊基本消失,体色由淡黄变成褐色,并基本能平游时,即可下池,水温变幅为±20℃,放养密度为10万一15万尾鱼/亩,在活饵料充足,水温20—26℃(变幅不超过3℃),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条件下,只需10—15天可达3cm以上规格,成活率一般为70—80%,此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由于大口鲶出膜2天后的仔鱼具有相互残食的天性,故供足适口的“浮游动物"是该阶段成功的关键。也可在“浮游动物”不足时投以蛋黄、奶粉等以应急,但效果不是很好的。另外也可用小型水泥池或小型筛箱网箱投喂“浮游动物"进行培育,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但一、两天需用40目筛绢将“浮游动物”过滤后的小型“浮游动物”投喂,以增强其适口性,而后即可直接投喂,但必须注意几点:①“浮游动物"必须鲜活:②投喂以少量多次为好;③根据鱼的长势逐渐增强投喂量及分池、分箱;④遮阴。 (二)鱼种培育 按每平方米水面放3cm鱼苗80—100尾,经30天左右培育,体长可达8—10cm,一般成活率可达80%左右。本阶段前期主要饵料为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或0.6—0.8寸的家鱼苗及低质鱼苗,以及绞碎的猪、牛、马的肺叶、鸡肠或海杂鱼及淡水鱼等。当达5—6cm的长度规格后即可用添加引诱剂的配合饲料(膨化或软颗粒及具粘合力的团状配合料)进行人工食性转化驯化,若驯化不好成活率较低。最好以动物性饵料驯化为好。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3—10%,因大口鲶是底层鱼类,惧光,以黄昏或夜间投喂为好,该阶段鱼种间自相残食最为严重,除供充足饲料,必须经常地(7—10天)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且保证饵料充足适口(在大口鲶口裂能吃进的情况下,饵料颗粒越大越好)。当体长10—12cm,尾重7—8g时可放入大池开始成鱼养殖。 (三)成鱼养殖 大口鲶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在池塘单养,也可与其它鱼混养,还可在网箱、流水池进行集约化养殖。 ⒈池塘单养 应当选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少淤泥(10cm左右)用生石灰清塘后的鱼池。亩放7—10cm大口鲶大规格苗1500—2000尾,到年底,尾重可达0.4—2kg,平均亩产可达500—1000kg以上,每斤鱼饵料成本为2~4元。群众性养鲶饲料有两类,一类是以“以鱼养鱼”即用小野杂鱼或家鱼苗,罗非鱼及冻海鱼等低品质鱼类(约2.5斤长1斤鲶鱼)和蝇蛆、蚯蚓肉以及动物新鲜内脏(如猪肺约4—5斤长1斤鲶鱼)和鸡肠等。每天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10%,根据水温、天气及具体吃食情况,灵活增减,每日黄昏或夜间喂可多一点(此时段投喂效果较好),投喂时应定时、定位、驯化。驯化到水面摄食,还应设置食台。总之,饵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加强水质管理、调节,保持水清新,防止缺氧浮头及鱼病是大口鲶养殖成功的又一关键,因大口鲶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其残饵及粪便在池底沉积较多,所以除每亩可搭配2—3两/尾的鲢、鳙鱼各100—200尾让其生物性改善水质外,平时应时常加注新水,如有微流水条件则更好,每半个月用生石灰50斤/亩化水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塘底质。若有条件应配备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丰富。 ⒉池塘混养 在小型野杂鱼较多的家鱼池或新鱼池里亩放2—3寸的大口鲶100—300尾,可控制野杂鱼,避免野杂鱼与主养鱼争食、争氧。混养的大口鲶还可捕食主养鱼中的伤病鱼及体质较弱的鱼,避免了鱼病传播,有利于主养鱼类生长。再加以投喂和补充大口鲶饲料(或饵料)年底尾重可达1—3kg左右,亩产100—300kg以上商品鲶。 ⒊网箱养殖及流水养殖 养大口鲶的网箱主要设置于江河缓小区,水质清新,无污染或水库湖泊中,以五米见方25㎡的“一指”网为好,一般深度为2.5—3m,加盖网。一个箱放养3寸以上规格鱼种2000—3000尾或隔年1龄鱼鱼种1斤左右/尾,500—1000尾。用团状饲料放置于饲料台上沉于箱中1—1.5m深处饲养,也可用鲜活家鱼、低质鱼及冻海鱼饲养,同样采用切碎后沉于食台上驯化饲养,此种方法约2.5斤鲜鱼长1斤大口鲶,还可用新鲜或冻猪肺、鸡肠等家畜内脏用绞肉机根据鱼口大小打碎投喂,打碎饵料粒径以鱼口裂吞下,越大越好。因鲶鱼是吞食性鱼类,饵料过小不适口,影响生长与成活,此种方法约4、5个肺叶或4—5斤鸡肠长一斤大口鲶。 ⒋稻田养殖 稻田养大口鲶需有鱼沟、关水较深的农田,亩放1—2寸大口鲶鱼苗800尾。并同时放入鲤寸片1万尾供其边长边被摄食,经50—60天养殖可获大口鲶2—3两鱼种150斤左右及部份鲤鱼种。 (四)、鱼病防治 大口鲶抗病力较强,若水质清新,在成鱼养殖中也少患病,但在苗种阶段则病害较多,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并发症往往导致大批鱼苗死亡。因此,在生产中仍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践表明,每亩1m深的水用生石灰25kg每10—15天全池泼撒,有利于改善池塘底质,预防鱼类多种疾病.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或0.7—0.8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遍泼能较好地防治多种寄生虫疾病;1ppm的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对细菌性鱼病有一定的疗效;用病毒灵等做成的药饵对防治肠道病疗效显著,也对部份皮肤及鳃病有一定疗效。对肝胆疾病及烂皮病可用护肝宝类等鱼药,对某些危害极大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我们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对一般病症可参照家鱼用药,必须注意大口鲶是无鳞鱼,用药后比有鳞鱼敏感,需谨慎。 此外定期向鱼池泼洒40-50PPM的生石灰水,保持鱼池及饲料台的清洁卫生也是必要的。 另外,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及摄食盛期投饵量,也可减少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