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过后疫病防控六招

2024-8-18 22:5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12| 评论: 0

摘要: 1.消毒养殖水体,杀灭病原菌。水灾后水体病原菌复杂繁多,为防止灾后疫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剂一般有生石灰(使用剂量: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0克)、 ...
1.消毒养殖水体,杀灭病原菌。水灾后水体病原菌复杂繁多,为防止灾后疫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剂一般有生石灰(使用剂量: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0克)、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03~0.04克,以溴氯海因计)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2.及时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水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水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防止疫病暴发。
3.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由于持续降雨,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水体溶氧少,加上降雨过后天气闷热,大量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被雨水带入鱼塘,耗氧量增多,易引起水质恶化和鱼虾缺氧泛塘。因此要加强巡塘,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发现残饵剩料,及时清除,以防败坏水质,出现缺氧预兆时,要立即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避免泛塘。
4.加强水质调控,尽快培肥水质。强降雨后池塘普遍浑浊,水质偏瘦,养殖户可根据所养殖对象不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条件。若池水比较混浊,泥沙含量较大,影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条件的可将池内浑水排出,换注新鲜清水;无法注入新水的池塘,可用(15~20千克/亩)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澄清水体。对以养殖鲢鱼、鳙鱼、鲫鱼、珍珠蚌等应以肥水为主。在对池塘等进行消毒处理后5天左右,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剂,改良池塘水质。
5.强化投饲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洪水过后鱼类、龟鳖类的体质较差,必须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配合饲料可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多糖等,以增加鱼类、龟鳖类对致病因素的内在抗病力,在投喂时一定要做到“四定”,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
6.准确诊断,科学用药。水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