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控对虾早期综合死亡症浅探

2024-8-12 16:2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7| 评论: 0

摘要: 最新研究证明,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简称EMS)是导致对虾养殖早期高死亡率、高排塘率的主要原因。而EMS的病原体是一类寄生于对虾肠道的弧菌。其实,对虾致病弧菌存在于任何养虾水体,为什么有的塘能养殖成功,而大多 ...
最新研究证明,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简称EMS)是导致对虾养殖早期高死亡率、高排塘率的主要原因。而EMS的病原体是一类寄生于对虾肠道的弧菌。其实,对虾致病弧菌存在于任何养虾水体,为什么有的塘能养殖成功,而大多数塘却遭遇排塘甚至多次排塘呢?有专家分析,产生这种差别的因素有很多,如天气不稳定,雷雨大风,暴雨,水质恶化、蓝藻暴发、还有虾苗质量、饲料等等,似乎说,只有将虾养在一个不受外部自然环境影响的水体中,并且投以完全的纯天然饲料,养虾才能稳定成功。但这样的条件,对于养虾产业来说,是不可能普遍推广的,那么,如何在自然条件下有效防控EMS呢?本文就作者多年多地的探索经验与同仁交流。
一.EMS的表现症状及致病机理
1、EMS的表现症状:
虾苗放养10至30天为该病的高发期,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多数情况下肝胰脏异常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色或淡黄色,部分患病时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质地变硬。发病期间,患病对虾通常在池塘水面缓慢游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胃肠充塞度极差,严重者肠胃呈红色,该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现少量病虾到排塘时间最短的仅2至3天。
2、EMS的致病机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EMS的病因是一类弧病,经口感染对虾,在对虾的消化器官内定植并生长繁殖,释放出毒素,危害和损伤对虾的消化器官,使对虾失去食欲并最终导致对虾死亡。从染病对虾的年龄看,多以30日龄以内易大量死亡,故称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

二.EMS的伴生因素或产生条件
从EMS发生的综合因素看,EMS并不是独立出现的,在EMS发生的前期,往往会有水体环境的变化,如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溶氧有时缺乏)、水温变化、PH变化、盐度变化、蓝藻暴发、藻类老化或倒藻等等。具体主要有:
1、水质变化(恶化):水质变化主要是化学相的改变,这种改变有的是恶化,也有的是优化,对于对虾,尤其是生理机能长期处于一种脆弱平衡状态的对虾,水质无论怎样变化,往往都易发生应激反应,但应激死亡大多以水质恶化引起。
对虾高密度养殖中,水质恶化十分普遍,这主要是大量投饵后所产生的残饵、粪便以及死亡藻类引起水质严重污染,在厌氧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大量氨氮、硫化氢、甲烷、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
水质的其他变化主要是暴雨、高温、冷空气、台风、连绵阴雨、增氧不足等自然或管理疏忽因素导致水体温度、盐度、PH值变化。溶氧有时不足还可能引起水体菌相的变化,使致病菌得以大量孳生。
2、藻相变化:藻相变化引起对虾应激或EMS的发生的情况只有蓝绿藻暴发或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培育优质藻相不会成为EMS的诱发因子。
藻相变化必然导致水质变化和菌相改变。
三.防治EMS的思路和探索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我们认为,只要把握好几项关键措施,EMS是可以有效防控的,对虾养殖的成功率能够大幅度提高,虽然我们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1、如果有条件,应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弧菌密度。如果检测出弧菌浓度高,应进行水体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再重新培育水体菌相,如使用酵素菌微生物产品。水体菌相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对虾的养殖却至关重要。
2、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不管是高位池,还是土塘,我们养虾都是处在自然环境中,因此天气的变化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我们可以以一种常态化的改变达到水质的相对稳定,这些措施有:(1)、经常加换新水,每天5~10厘米,由此使虾适应暴雨、台风环境,也可为保持藻相稳定创造条件;(2)、人工增氧不能疏忽,时刻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这样也可起到稳定菌相的作用。
3、培养和维持良好的水色。
以往发现弧菌数量的增加和早期死亡综合症疫情的发生通常都与“倒藻”有密切关系。培藻工作应在放苗前,施肥是培藻的唯一措施,可是施传统肥料必须经过先污染后净化的过程,也就是培藻时无法避免先期污染作用,如今,施生物肥如酵素菌肥却可以达到培藻净水同步进行,有效避免了肥料的污染作用。施生物肥应遵循少量多次、定期不断的原则,经常保持透明度在30至40厘米,水色以茶褐色和黄绿色、黄褐色为佳。南方地区普遍的养虾模式是单独养虾,从不配养滤食鱼类,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所培育的藻类没有良性转化的渠道,残饵、代谢产物分解后培育的藻类如果不向外界排放,就只有死亡二次污染养殖水体,而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超出水体的净化能力,使水体丧失养殖功能。任何藻类的生命期都是短暂的,死亡的藻类还会释放对活体藻类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影响新藻的繁殖生长,这也是倒藻的直接原因。
养殖期间若发现水色色泽变暗,池水泡沫增多或表层漂浮少量死藻时,说明藻类开始老化,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经常适量地换水,可以维持藻类的正常生长,避免“倒藻”现象发生;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如酵素菌产品可以及时分解转化死亡藻类,避免水体藻毒素的累积或浓度升高,促进新藻的繁殖。
4、维持虾池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通常情况下,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宜以好氧微生物为主,好气性分解的产物多对对虾是无毒害作用的,而厌氧性分解却会产生大量有毒化合物。此外,养虾水体还应保持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及稳定性,只有如此,才能维持水体物质的良性循环。经常定期向养虾水体投施含有多种有益菌的微生物制剂是维持虾池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酵素菌由24种有益菌组成,是目前市场上菌种最多微生物制剂。
当水中有益微生物密度较大时,池塘水质通常比较稳定,对虾的摄食生长也较为正常,另外,保持池塘有益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也极为重要,种类组成越复杂,更利于维持总细菌数量的稳定。
5、科学的喂养管理
科学的投喂管理主要是尽量避免饲料的过量投喂。对虾有贪吃的习性,虽然饲料吃完了,但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低,大部分营养随粪便排到水里,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污染了水质,而且还会加重对虾消化系统的负担,长期如此,势必会导致对虾消化器官的功能紊乱。投饵率以多少为宜,这要养虾者在实践中探索掌握,原则是既要保持虾的快速生长,又要不因剩余而浪费,投饵量以虾吃七、八分饱较好。
6、优化对虾消化道的菌群组成
在实验室的测试过程中,发现有益微生物对弧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虾的消化道或内环境,也是一个微小的生态系统,维持其微生态的平衡对于提高对虾的抗逆性和免疫力尤为重要,这种体内微生态平衡的维持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通过人工投喂微生物饲料或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二是对虾摄取外界环境的有益微生物颗粒,这需要环境微生物的组成平衡。所以,养殖过程中不定期地使用酵素菌等有益微生物,或者拌料投喂对虾,都有助于优化对虾消化道的菌群组成,对增强对虾食欲和预防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四.“酵素菌+三才星蓝藻净”防控EMS技术
(一)、酵素菌技术及其在养虾中的作用
酵素菌由细菌、放线菌、真菌(主要为酵母菌)三大类24种有益菌组成,可以在自然界形成完整的分解链。从大分子物质逐级分解到小分子物质被鱼虾利用。如把纤维素、半纤维、木质素等不可利用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淀粉或者糖类,在经转化变成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供鱼虾利用,也可以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为营养,通过直接吸收或分解吸收,转化为酵素菌体,起到净化水质、变废物为饵料的作用。24种功能益生菌有机复配在一起,互利共生、功能互补,这在世界也是领先的。酵素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在自然环境(土壤、水体)繁殖生长,部分菌类还可存在于动植物机体内,通过营养与空间竞争、分泌抑菌物质抑制有害菌的孳生,减少或防治动植物疾病。酵素菌技术就是将酵素菌按照种养殖生产的需求制作成系列产品并科学应用于种养殖生产中,在对虾养殖中,目前酵素菌产品主要有三类,这些产品均完整保留了酵素菌的功能。
1、肥水培藻产品。又称酵素菌1号,是将酵素菌发酵料复配进氮磷等无机营养成分,形成了肥水(培藻)又调水的功能产品,即肥水时不污染水质。酵素菌1号在培藻上有三大特点:
(1)、无机速效。由于含藻类直接吸收的无机盐类,故培藻十分迅速。
(2)、有机长效。酵素菌发酵料含20%以上有机质及3亿/克的活菌,其所含的有机质可以分解为藻类营养,活菌也可不断分解水体有机物为藻类源源提供营养,这也起到了净水作用。
(3)生物增效。酵素菌可螯合或络合无机养分,通过缓释作用和补充微量元素,达到各种养分利用的最大化。而且本产品配方是根据单胞藻类(主要为硅藻、隐藻)的营养需求而设计,因此还具有定向培藻的功效,即培育的水色为茶褐色、黄绿色、黄褐色,呈现肥、活、嫰、爽的特点。
2、净水营养产品。即酵素菌2号,是将酵素菌发酵料配进养殖水体常易短缺的微量元素制作而成。本产品有三大功能特点:
(1)、生物强效净水或调水。主要是利用酵素菌强力的分解功能,将水体残饵、排泄物、藻类及动物尸体迅速分解并最终矿化,重新被鱼虾、藻类和菌类分别吸收转化;对水体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包括有毒、有害化合物),也可转化利用,达到水质的净化。
(2)、微量元素平衡降富营养化。本产品所含的微量元素,可弥补水体微量元素之不足,有效减少“木桶效应”,促进水体氮、磷元素的平衡吸收,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有稳定水质、改良藻相的作用。
(3)、营养作用:酵素菌体及它的发酵物本身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多种生物酶、各种生长因子等,鱼虾可以直接食用。
3、酵素菌营养料。即酵素菌3号,该产品是将菜粕,豆粕、米糠等饲料原料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混合后接种酵素菌发酵而成的一类具有饲料添加剂功能的生物产品,该产品有三大功能:
(1)、直接营养:原理同2号产品的营养作用,但3号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更高,饵料功能更强。
(2)、平衡营养:不管是什么配方的饲料,多少存在营养不平衡或短缺现象,酵素菌及它的发酵物富含各类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各类生物酶、多种维生素,可以补充平衡饲料营养,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保健营养: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葡聚糖、甘露寡糖等免疫多糖,鱼虾摄食后,可刺激其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力;部分酵素菌活菌定植于鱼虾的肠道,可帮助其消化和清除体内有害残留,使鱼虾更健康。
酵素菌三大产品,其功效除具有上述个性特点外,共性特点主要为:净化水质环境,优化微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化害为利,重复利用残饵、粪便等废弃污染物,大幅降低饲料成本,全程使用可节省饲料成本20%以上;提高鱼虾品质,健康鱼虾体质。
(二)、酵素菌+三才星蓝藻净”防控EMS的优势
1、三才星蓝藻净的研制理念:
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是水体溶解态的营养盐类比例不平衡,其中以氮磷不平衡引起的蓝藻暴发为最多,而氮磷不平衡中,又以氮元素过高最为常见。每一种藻类都有其适宜的营养比例,即如果水体的营养比例适宜于某种藻类的需要,该种藻类就会大量繁殖起来,成为优势种群。三才星蓝藻净基于最新的单胞藻类营养的研究成果,整合单胞藻类所需的多种中微量元素,施入本品,可促进单胞藻的大量繁殖生长,从而抑制有害蓝藻的繁殖,最终将蓝藻控制在很小的比例内。
2、三才星蓝藻净的功能特点:
(1)、治蓝藻时不对水体环境构成任何伤害。因为是益藻置换蓝藻,在蓝藻大量死亡的同时,单胞藻类大量繁殖起来。即蓝藻的生态功能(光合作用造氧、净化水质等)被单胞藻类所替代。
(2)、渐进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不会因环境变幅过大引起鱼虾产生应激反应。
(3)、本产品为纯天然物质,无毒无害,使用后无残留、无污染。
(4)、功效持续时间长,在藻相变好后,一般可保持半年以上不反复。
(5)、定期使用本品,不仅可以预防蓝藻暴发,而且还可起到改善底质,降低氨氮或亚硝酸盐的作用。
3、酵素菌+三才星蓝藻净的治藻优势:
当使用三才星蓝藻净后,蓝藻会大量死亡浮起,遮挡阳光,影响单胞藻的繁殖生长,三才星蓝藻净结合酵素菌使用,利用酵素菌强力的分解功能,可加速死亡蓝藻的分解,促进单胞藻繁殖;另一方面,蓝藻经酵素菌将外包胶质膜分解后,可以被滤食鱼摄食消化。
4、酵素菌+三才星蓝藻净有效防控EMS分析:
由于EMS发生时总有一些伴生的环境因素,因此可以认为,EMS是对虾肠道弧菌毒素与不良水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酵素菌+三才星蓝藻净防控EMS恰恰抓住了弧菌与水环境这两个关键点,因此成效显著,这也被许多养虾用户的实践所证明。
(1)、使用三才星蓝藻净可以长期保持对虾池的优质藻相,避免了蓝藻毒素对虾的毒害;
(2)、放苗之前3天就使用酵素菌1号培藻,既能培育优良藻相,且不污染水质,又能为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保证虾苗在入池时就能多吃快长。
(3)、养殖全程定期全水体应用酵素菌(水瘦用1号、水肥用2号),可常态化净水,时刻保持优良的水体化学环境;
(4)、时刻维持池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5)、酵素菌拌料喂,能优化对虾消化道菌群,有效抑制弧菌等致病菌,同时提高对虾的抗逆性。
五.EMS的其他防控措施
1、严把清塘关:养殖季节结束后,如果离下一造养殖时间较长,应将池水排干晒塘,如果淤泥太多,还要挖出过多的淤泥,池埂损毁的要修补池埂;放苗前10~15天,应用药物清塘,清塘药物以生石灰或漂白粉为好。
进水时用80目筛网过滤,纳水至0.8-1.2米深左右,进好水后可再用1次漂白粉消毒,浓度2克/米3,调节水体pH值7.5-8.5(PH偏低时用生石灰、偏高时可用冰醋酸),3天后施用酵素菌①号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每亩6-8公斤(不计水深),选择晴天上午使用,先浸泡半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开启增氧机,促进均匀扩散,,施用酵素菌后2天试苗,24小时后虾苗成活率达95%以上,即可放虾苗。
2.水质及喂养管理:养成期内水体透明度应控制在30至40厘米为宜。投苗后,根据水色透明度每隔7-10天用一次酵素菌,水色透明度大于35~40厘米时,用酵素菌①号;水色透明度小于30厘米时,用酵素菌②号;坚持每天用酵素菌③号营养料拌料喂。
养殖全程,每隔15-20天在晴天上午全池撒施蓝藻净一次,每次3公斤/亩(不计水深),同时开足增氧机,预防蓝藻发生。
3、溶氧管理:溶氧管理特别重要,溶氧管理的具体内容是增氧机的安装和使用,虾池增氧机以底部微孔管增氧结合水车式为好,水车式增氧机要求能造成池水的流动,要时刻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并且能做到池底的任何地点溶氧也充足。
六.酵素菌+三才星蓝藻净养虾案例
案例一:珠海市斗门区六乡涌口村虾农何炳根在2012年8月投苗养对虾,养殖全程用酵素菌拌料喂,全程没有用其它药物,成功卖虾,同时节省饲料,虾快大20%。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