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一直是江苏苏州太仓市浮桥镇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多年来,由于不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养殖模式的更新,造成养殖亩效益始终在2000-4000元之间徘徊。近几年,科技示范户奚国清充分利用我市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有利条件,大胆尝试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鲫鱼、桂鱼和花、白鲢等,开展生态位互补的多品种混养试验,取得了养殖亩效益近万元的良好成效。其主要做法如下: 1、合理利用养殖空间,加强基础饵料培养 经曝晒、清整和消毒后的池塘用网片在一角处围一个五分之一面积的小区域,作为扣蟹暂养区,其他水域进行种草移螺,等水草深根发芽并长出水面后把围网拆除。目的一是充分利用饲料;二是更好地培育好水草、螺蛳等基础饵料。 2、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套养 在2月底之前每亩放养规格在100-140只/Kg之间的大规格扣蟹700只,同时,合理套养平均体长3cm的鲫鱼苗500条,平均体长5cm的桂鱼30条和平均体长4cm的花、白鲢各250条。目的是利用鱼类的食性差异,清除水中野杂鱼和饵料碎屑,减轻水体生物负荷,防止水质变差,做到池内各种动植物之间相互协调与平衡。 3、注重饲料品种的选择与投喂 在整个养殖期中,遵循“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3-5月份以海鲜、新鲜小杂鱼和活螺蛳为主;6-8月份以玉米,豆粕等植物饲料为主,辅助部分海鲜和新鲜小杂鱼;9~10月份以海鲜、新鲜小杂鱼为主。每日投喂2次,上午喂全日量的20-30%,下午喂全日的70-80%,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4、调节水质,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始终做到调优在前。整个养殖周期的水位做到春浅(维持原有水位),夏勤(先添水至满水位,在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时换水),秋满(保持满水位状态,适当少量换水)。使得养殖池塘的水质始终保持在活、嫩、爽的良好状态。平时,勤开微孔增氧机,使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同时,河蟹每次蜕壳后10天用一次生石灰化水泼洒,浓度为10~15mg/L,使得水体pH值稳定在8.0左右。此外,每半个月交替使用微生态制剂一次,发现水草出现腐烂现象及时用水草宝保护水草。 5、认真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养殖过程全程按照无公害产品生产,防病治病以大蒜素等中草药为主,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6、适时起捕,均衡上市 10月份开始起捕销售河蟹;1月份起捕销售鲫鱼和花、白鲢鱼种;春季前后销售桂鱼。亩收获平均规格为190g/只的成蟹101.5Kg;平均规格为1000g/尾的桂鱼27Kg;平均规格为250g/尾的鲫鱼71Kg;平均规格为270g/尾的花白鲢102Kg。亩销售收入14900元,扣除养殖成本5000元左右,获利近万元。 通过这两年的养殖,科技示范户奚国清感觉到成蟹与多品种鱼类混养的模式发展前途广阔,能够较好地解决因太湖和阳澄湖围网养殖大量缩减造成扣蟹市场价格下滑的状况。明年,他将扩大养殖生产规模,并带动周围养殖户一起开展此模式的养殖。同时,继续摸索开展其他多品种套养混养模式,把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