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河蟹养殖面临的五大问题及对策

2024-8-11 14:2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63| 评论: 0

摘要:   高温期是河蟹养殖中很关键的阶段,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饵量大、排泄物多,极易导致河蟹适应力下降、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 ...

  高温期是河蟹养殖中很关键的阶段,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饵量大、排泄物多,极易导致河蟹适应力下降、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疾病治疗的难度,甚至于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现根据安徽省多年的河蟹养殖经验,总结出高温期比较容易出现的五大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供广大河蟹养殖户参考。

  1、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河蟹对不良环境

  高温期河蟹采食量大、排泄物多,此阶段也常常发生气温持续偏高、连13阴雨、突遇暴雨或闷热等极端天气,这不仅影响河蟹正常的摄食、生长,而且对于水草的生长及水质底质环境的稳定也十分不利,因而此阶段水质及底质易恶化,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比常温时更高,若管理不善易引起河蟹对环境适应能力及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河蟹疾病往往也因此引发。为此高温期必须增强河蟹体质,保持河蟹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河蟹的正常生长。具体措施如下。

  (1)保证河蟹足够且均衡的营养需求,提倡投喂优质的河蟹配合饲料。许多养殖户由于对河蟹配合饲料缺乏了解或采购优质饲料不方便而习惯投喂鲜鱼或冰鱼。事实上,高温期不管是鲜鱼还是冰鱼都极易变质,易导致蟹池水质及底质恶化,加大了河蟹疾病发生的可能,且鲜鱼和冰鱼的营养成分对河蟹而言肯定不如优质配合饲料合适,此外投喂鲜鱼或冰鱼不仅劳动量大而且成本高。
  (2)做到科学合理的投喂,特别要防止过量投喂。有以下情形应适量减少投喂量:发现饲料有剩余;气温持续偏高、连日阴雨、突遇暴雨或闷热等极端天气;水质、底质恶化;河蟹蜕壳高峰期;河蟹发生较严重疾病;泼洒消毒剂或杀虫剂当天和次日。

  2、加强水草养护。提高养殖环境的自净能力

  (1)控制青苔,否则,水草生长受影响。
  (2)科学足量投喂营养均衡的饲料,饲料不足时河蟹会破坏水草。
  (3)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
  (4)防止伊乐藻过量,否则水质调控难度加大。
  实践证明轮叶黑藻是最佳的水草品种。它具有不易长出水面、漂浮后不烂、夏天正常生长、河蟹喜欢吃及易种植易移栽五大优势。为保护水草,精养塘中饲料应尽量撒开。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可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3、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维护良好水质

  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是维护良好水质的重要方法。目前市场上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产品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大,养殖户应充分了解产品的特性和功效,合理选择使用。部分产品使用不当会加剧池底氧气消耗,严重时会导致河蟹死亡,应特别小心。

  适时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也是水质调节的重要手段。高温期使用消毒剂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水质不良时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强氯精、生石灰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会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软壳河蟹死亡。为减少伤亡,将河蟹死亡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温期应使用无刺激性的温和型消毒剂,如中草药或碘制剂等。
 
  提防农药污染水源,防止药害事件发生。近几年部分区域的农药给河蟹养殖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

  由于高温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因而农药用量也较平时多,农田施用农药后突遇暴雨会使养殖水源中药物残留量上升或以被农药污染的水为河蟹养殖的水源都易引起河蟹中毒,养殖户务必加强防范。首先,高温期尽量少换水(污染区),平时多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维护良好的水质;其次,可考虑采用地下水为补充水源;第三,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水质解毒剂。

  保持适当肥度也是维持良好水质的重要工作。

  现在依然有养殖户认为清水养大蟹好。其实,这在河蟹人工养殖环境中并不完全正确。许多经验表明,一清见底的蟹塘或水草封塘的蟹塘,河蟹产量并不高,且高温期易生病,治疗难度大,易导致亏损。经仪器检测,清水塘溶氧含量很低,pH值不稳定。这些因素是清水塘河蟹易生病的主要原因。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并配合施用水产专用肥和换水等综合措施来调节池水肥度。

  4、重视底质改良,降低蟹塘有毒物质含

  河蟹属于底栖水生动物,因而池底环境好坏对河蟹的生长快慢及健康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底质恶化也是引发蟹病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粪便、残饵、动植物尸体及光照不足等原因,河蟹塘底部环境也最易恶化,底泥发臭便意味着池底已经开始恶化。

  广大养殖户对此却认识不足,应根据池塘条件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底改措施。老化塘口及投喂冰鱼或鲜鱼为主、底泥发臭的塘应采用抛洒增氧剂等方法增加池底溶解氧的含量并配合使用硝化细菌;浑浊度高的塘口应先用净水剂,然后用微生态制剂改底;已经出现河蟹死亡的塘口可考虑先消毒,3d后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底改。

  5、疾病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随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要定期对水体水质进行检测,如发现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允许标准时,应及时使用水质解毒剂控制水体中有毒有害 物质含量的提高,并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

  在保持水质良好状态的同时,还要将预防疾病与科学的投喂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建议选择优质河蟹专用颗粒饲料,要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来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适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索、矿物质、益生菌等改善河蟹体内微生态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河蟹自身的免疫能力。

  加强日常管理,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虾蟹病害的发生。做到科学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或投饲不足,不得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每天早晚应各巡塘一次,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水色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河蟹离开水面活动时,应马上检测水质或底质是否发生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有病害发生,要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要防止受到污染的水源进入池塘,保持池塘中水体清洁,及时清除水中杂物,保持水草合理分布,增加水体的通透性。如果天气闷热或阴雨天要及时抛撒粒粒氧,防止发生缺氧。

  发现河蟹发生疾病应努力做到对症治疗。河蟹病害发生时首先是辨别病症,然后科学治疗。有以下不正常情况出现,应进一步仔细观察,如果确认河蟹发病,请立即对症治疗:连续发现河蟹死亡、天气正常时食量突然下降(蜕壳前后除外)、活动量明显加大或减少、喜欢到浅水处活动且反应慢、爬网或大量上岸、体表不干净有黄斑或黑点、鳃丝发黑、肝异常等。对河蟹危害较大的病害有青苔、纤毛虫、中毒、烂肢、烂鳃、肠炎、腹水、肝坏死、蜕壳不遂等,应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市售药物进行治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