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管理技术措施

2024-8-11 14:1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7| 评论: 0

摘要:   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河蟹养殖池塘中有机物发酵分解加快,水质极易变化,池水溶氧随水温度升高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明显,体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减弱,病害逐步增多。因此,河蟹养殖户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 ...

  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河蟹养殖池塘中有机物发酵分解加快,水质极易变化,池水溶氧随水温度升高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明显,体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减弱,病害逐步增多。因此,河蟹养殖户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水质调节 

  当气温达到35℃左右时,预示着夏季高温的来临,此时应将蟹池平台(蟹岛)处的水位控制在0.80m以内,以保水草的正常生长。蟹池四周沟槽的水位保持在1.5m左右。炎热夏天,水温较高,蟹池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也逐渐增多,应经常加换新鲜水,以保证水质良好,一般每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每7-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30%。每隔15d用光合细菌、EM菌、枯草杆菌、底净宝等生物生物制剂,分解池中的有害物质,改良水体环境。在增氧设备上安装溶氧控制器,实现自动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4.5mg∕l以上。在增氧设备发生故障不能使用时,可采用抛撤粒粒氧的方法增加池水溶氧。

  二、水草管理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的活动,并且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而破坏水质,此时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方法是在蟹池内设置6-8m的水草带,拔去其余生长过密的伊乐藻,保留3-4m的通风沟,将伊乐藻覆盖面控制在50%以内,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割梢,使草头没入在水面以下30㎝处,以防遇到大的风浪,造成浮力增加而导致脱根死亡。另外每隔10-15d使用氨基酸护草肽全池泼洒1次,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因茎叶腐烂而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萍等。

  三、合理投喂 

  在高温的夏季,河蟹除中午水温较高时潜伏水底及水草丛中外,早晚天气凉爽时,一般都要出来活动、觅食,而且摄食量较大。此时应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供其食用,以满足蟹体生长的营养需求。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动物性、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确保蟹体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切忌投喂品种单一、营养片面的饵料。可以投喂水草、瓜片、菜叶、稻芽和煮熟的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投喂小杂鱼、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最好选择投喂营养全面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喂时应做到新鲜、可口、适量。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70%,投喂地点可选择在水草丛及水温较低的地方。投喂量为池塘河蟹体重的8%左右,一般以投喂后2-4h吃完不剩余为宜。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温度和蟹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四、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在高温的夏季应控制用药次数,对迬的防控重点是通过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将池塘水质调控到最佳状态,将蟹池内有害细菌降到最低,并辅以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杀菌药物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针对寄生虫病,可用0.8mg∕l硫酸锌(60%)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甜菜碱、大蒜素等,一般5-7d为一个疗程,以增强河蟹体质,增强免疫力,降低河蟹的发病率。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